-
〓 略论《蒙古—卫拉特法典》中的生态法规
摘要:《蒙古—卫拉特法典》是十七世纪蒙古族的一部重要法律典籍,是古代蒙古族三大法律文献之一。本文试图对《法典》中关于草原、牲畜两方面的生态法条进行梳理和阐释,这不仅能展示十七世纪蒙古族生态法规,亦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有启发意义。关键词:《蒙古—卫拉特法典》;蒙古族;生态法规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
〓 五十年来的慧能研究——对以大陆学术界为主的考察
对于慧能的研究,有一类常常隐含在对禅宗的研究之中,这一类资料更是难以统计清楚。而在有明显标识的慧能研究作品中,研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具体涉及的细节及不同观点如下:一、《坛经》经典研究1、《坛经》的整理。慧能研究的基本资料是《坛经》。大陆学术界对《坛经》的学术整理,在1962年7月编就,1965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
〓 汤一介:儒家思想及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我们处于什么时代?从世界角度来看,我们现处的时代可能被看作是一个过渡期,从18世纪初期开始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启蒙运动到后现代社会的“二次启蒙”。从中国角度来看,我们的时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严峻时刻。总之,现在的这个时代对人类社会来说将是走向新时代的一次难得的机遇。自从18世纪的启蒙时代以来,西方资本主......
-
〓 学苑论衡: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关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历来存在不同看法。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基本上是一个“全盘西化”、丧失固有传统话语的过程;另一种认为是以中国古代美学为本、吸收西方美学的成果演进而来。这两种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晚清以来中学与西学体用之争在新时代的延伸和在美学领域应用的变体,都不无道理。比如,就现象层面看,中国......
-
〓 读史札记:国家公祭日与公共史学
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设立这两个重大纪念日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大部分学者和媒体都是从当前形势、国际......
-
〓 《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本义辨析
【内容摘要】《论语》中载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一语,后世对其解释纷纭,无论是批评还是维护,都未能说到关键处。本文对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进行考察,然后指出其针对的具体对象以及“女子与小人”所代表的具体类型,指出孔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关 键 词】孔子;女子与小人;嫔妃姬妾;宦竖;两类人【作者简介】毕宝魁,(1952-)......
-
〓 仓颉新论
作者简介:赵守祥,潍坊市政协委员,寿光市政协常委、原寿光市委党史委主任。题记:蒙李学森老(仓颉研究会)多所告约,爰作之。一 中国历史自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后,商朝被确定为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一代王朝。在商之前的夏朝,现在还未发现有当时的系统文字。然从商朝在甲骨文未发现之前也是传说中的王朝,甲骨文发现之后所记载的商王朝帝王世系均......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一):总集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即土风、风谣。包括“周南”、“召南”、 “秦”、“......
-
〓 陶渊明与中国菊文化
《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晋末宋初的某年,重阳节,陶渊明没有酒了。他揭开坛盖,是空的,逸出的残香让他难以消受。他叹口气,摇摇头,踱出门外。菊花是有的,宅外篱边,一簇簇地,开得正盛,黄灿灿地喷张如盖,散出阵阵馨香,惬人心意。陶渊明摘了一大把,不时凑到鼻间,又想到了酒。此刻,有酒人家......
-
〓 二十世纪历史地理研究索引简编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1、谭其骧《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学术月刊》1982年第11期。2、谭其骧《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载《文汇报》1991年1月6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1辑。3、谭其骧《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4、侯仁之《中国沿革......
-
〓 王子今:秦文化的实用之风
秦风俗与全面继承周礼乐传统之东方诸国有明显差异。中原人曾经对秦人“夷翟遇之”(《史记》卷五《秦本纪》),视之为“夷狄也”(《史记》卷一七《天官书》),史称“诸夏宾之,比于戎翟”(《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东方人又有“秦戎翟之教”(《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秦与戎翟同俗”(《史记》卷四四《魏世家》)的说......
-
〓 先秦儒家禅让思想的演变
一、禅让史实与禅让观念唐虞之世,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都是通过禅让。不但儒家确信如此,[1]墨家、道家也都承认禅让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墨子》书中说: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岛成。(《尚贤上》)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
-
〓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述论
内容提要: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并初步发展。从中西交流和互动的视角看,此时的中国哲学史大致存在四种研究模式:以胡适和冯友兰为代表的西方化研究模式、以钟泰为代表的中国化研究模式、以梁启超、张岱年为代表的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和以李石岑、范寿康为代表的初级马克思主义研究模式。而这种研究模式的多元化情境在其后......
-
〓 鸠摩罗什研究论文目录
1本无与性空张东荪现代佛学第1期1950年(系从旧稿中摘出)2鸠摩罗什法师鉴安现代佛学1955年2月号3古代来华讲学的西方译人谷响现代佛学1955年2月号4三论宗(上)吕澄现代佛学1955年4月号5三论宗(下)吕澄现代佛学1955年5月号6关于空与有的问题巨赞1955年12月号7读了《关于空与有的问题》后应闻现代佛学1......
-
〓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史料拓展
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曾经被陈寅恪先生归于“不古不今之学”。学界对于所谓“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等语意与语境的理解虽见仁见智,但“不古不今”之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魏晋南北朝的史料特点。在20世纪前期的学术环境下,较之文献稀缺、史料难征的先秦两汉和文集众多、档案浩繁的明清时代,中古时期的史料系统完整,数量适中,学者可以凭......
-
〓 鸿沟·汴水·运河
清代摹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资料图片鸿沟是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古运河名,今人以《竹书纪年》为依据,认为鸿沟开挖于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史记·河渠书》云:“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九川既......
-
〓 阮元的经世实学思想刍议
宋明学术空疏,清人崇尚实学。一般以为,顾炎武首开清代实学之端,他振臂一呼,“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亭林文集·与人书三》),对后来学人影响甚大。阮元则以为毛奇龄“首出于东林、蕺山空文讲学之余,以经学自任,大声疾呼,而一时之实学顿起”(《揅经室集·毛西河检讨全集后序》),因而推毛奇龄为清代......
-
〓 孙嵒:赵氏孤儿的嬗变
故事O:女人在丈夫死后,与丈夫的四叔私通。事情败露,丈夫的二叔和三叔将四叔赶出了家门。女人怀恨,便诬告二叔和三叔谋反,杀了二叔和三叔全家。女人的儿子成了家族和家族产业之主。故事N: 女人的丈夫是位爱国爱民的忠臣,被奸臣陷害,惨遭灭门之祸,全族三百多人全被杀了,只女人留下一个遗腹子。两位义士——忠臣的门客或友人,舍弃......
-
〓 大家手笔·冯尔康:信息时代治史方法浅谈
在信息时代,史学研究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搜集史料更加容易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研究质量?怎样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诸如此类问题,非常值得探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数字化文献检索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珍本图籍的数字化,对学者穷尽资料意义重大;研究中从抄写卡片变为下......
-
〓 古典经学家散文艺术
经学,是指诠释和阐明义理的我国古典文化里的儒家经典的学问,也指古典主流学术研究。西汉时期,经学开始发展起来,主要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置《五经》博士”,专门从事经学研究;另一条是把经学放置在其他学问之上,“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同时,还“兴太学”设立了经学研究机构。这些举措,是汉武帝在政治上要求高度专制和为了建立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