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月光下的天人哲思——中秋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中秋是月节,是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的节日。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中秋所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它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熔铸着中华儿女的魂。从祭月到赏月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
-
〓 《论语》五章新说——兼及注解《论语》之方法
【内容提要】字义、文法及句读分析、义理衡量、史实考证,自古及今都是注解《论语》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君子道者三”、“原壤夷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5章的涵义做了全新的诠释。【关键词】论语;君子;泰伯;道;原壤;老而不死;难养;注解【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
-
〓 屈原与时代的连接点
屈子行吟图 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诗人,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伟大诗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进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屈原及屈原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
〓 《汉语大词典》光盘版与纸质版的区别
【提要】2003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和香港商务印书馆联合推出了《汉语大词典》光盘版2.0。光盘版2.0版在大陆非常流行,使用者众多,但使用者大都不清楚光盘版和纸质版有什么区别,不少人误以为二者完全一致。其实光盘版和纸质版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我们切不可以为有了检索方便的光盘版,纸质版就可以弃置不用了。在论文中引用《汉语大词......
-
〓 唐代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城市的繁华程度突出表现在文化娱乐生活的高度发达上。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与流动,唐代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有所增加,城市居民的构成成分越来越复杂,无论是达官显贵、富商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市井百姓,对文化娱乐的需求都越来越旺盛,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城市文化娱乐生活的活跃与繁荣。城市文化娱乐......
-
〓 国学争鸣:回归中国本乎情理
研究中国文学史,立足于中国文学本位;研究中国人的精神产品,用中国的视角、价值、方法等,这本是情理中的事。为什么会被人反对呢?无疑这里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即“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本位立场”的价值观冲突。 近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作为文化主流支配着世界。中国学人自“五四”始,即以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事......
-
〓 谢金良: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中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蕴涵着无数中华贤哲几千年来的辛劳与智慧。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发展和研究的......
-
〓 元人小令鉴赏之九
【南吕·四块玉】闲适(选二)关汉卿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南备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关汉卿(约1220──1300),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的很少,只能从......
-
〓 语言逻各斯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哲学诠释学对史学及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内容提要:诠释学从一门解释的技术逐渐发展为一种方法论和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代诠释学在本质上是本体论,但其方法论的价值无法忽略。语言作为诠释学的核心,其作用在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语言转向”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回应。后现代史学的哲学基础最早可追溯至此......
-
〓 成果选登:心性论与先秦儒道美学研究的深化
孔子庄子 心性论哲学关注的是知情意统一、天人合一文化观念下人的存在和价值问题。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粹理论,心性之学一直以来被学人当作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的敲门砖。而中国心性论发端的先秦哲学,更是以丰富的心性思想对后世文化起到了奠基和塑型作用。 先秦儒道思想在关于人的存在和价值的思考中,往往采用从天到人和从人到天......
-
〓 石峁遗址的城与玉——中华文明探源视野中的文化思考
石峁玉璜 资料图片石峁城 资料图片石峁考古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陕西省文物工作者日前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一处城址,发现了城墙马面和角楼,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土石结构城防设施实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是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史前石城遗址,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史......
-
〓 提升质量,什么措施最有效?
今天,我国大学完成扩规模、建校区、盖新楼、买“大件”、上项目等外延性准备后,全面提高质量成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大学教师是深化大学改革最宝贵的智力资源,大学教师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大学教师发展指教师个体或群体力图改变自身的态度、技能和行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服务院校宗旨使命的政策、组织、......
-
〓 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1992年的历史地理研究是个平年,公开出版、发表的著作10余部、论文200多篇,大体与去年持平。四月下旬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了“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讨论会”,代表们就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的内涵、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水利、人口、疾病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版的专著......
-
〓 宋代的民间长者及其社会功能
长者是中国古代对年长、有德、位尊者的敬称,在不同时代,其内涵有一定变化。“长者”一词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从当时的文献记载来看,只有具备年长、位尊、厚德自尊等条件的人才可被称为长者。秦汉间,由于自身具备的道德资源,长者又进一步被赋予了政治功能,许多长者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陈平、郦生、萧何、曹参、周勃、张相如、石奋......
-
〓 项目论坛:宋代对《大学》诠释的另一路数
真德秀著《大学衍义》 资料图片儒家经学发展到宋代以后,《大学》受到特别的重视,成为纲领性文献。朱熹继承程颢、程颐的思想路线,将“大学”解释为“大人之学”,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著《四书集注》。朱熹给学者制定了一个学习程序,在学习“五经”之前,须先学“四书”,四书之中,应先......
-
〓 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讨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已开始,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大致说来,以往因学科刚刚确立而主要着重于对该学科的整体性讨论,1990年以来则侧重于各个分支学科的探索,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场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规律,这个地理环境既指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所以历史地......
-
〓 简说法家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这与“民惟邦本”“民为贵”“民者,君之本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等等儒家之论是一个意思。论述儒家这种思想的文章比比皆是,囿于所见,论述法家“以人为本”的似乎很少。在此我做点简说。法家可分为两大支——晋秦法家和齐法家。这个问题另行讨论。齐法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八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别林斯基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从诗歌的创作规律来看确实如此,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则咏歌之。情感就象诗歌面颊上的红晕,没有了她,诗歌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苏轼的这首咏海棠诗就是以深婉的情致、绰约的风姿深深打动了千百万读......
-
〓 学苑论衡:历史研究要重返重构历史理论
近30年来,我国史学界理论探讨的演化大势是“历史理论”逐渐让位于“史学理论”,即对历史进程基本线索的追寻被对历史知识一般性质的探求所代替,有关历史进程本身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被束之高阁、乏人问津。总之,远离“历史理论”,走向“史学理论”,对“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热情远远大于对“历史本体论”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理论研究......
-
〓 直面现实:变单一化为多语种并重
CFP “不管英语对个人是否确实必要,人们都不得不在英语学习上付出巨大代价,耗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几乎超过任何其他课程的学习。” 我国公共外语教育单一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当前应高度重视这种单一化倾向。■英语是公共外语教育唯一语种,几十年没变 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学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