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盛世藏谱传家之宝
——家谱收藏与研究之浅见
【作者简介】柳哲,文化学者,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春节之际,游子返乡过年,总是不忘看家谱、学家训、上祖坟、拜祖宗。寻根问祖,渐成时尚。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家谱的命运,却是跌宕起伏,家谱收藏也随之冷冷热热。解放后,中国家谱开始受到冷遇。特别在破“四旧”时期,惨遭浩劫。传藏数千年的家谱,往往被......
-
〓 徐兆寿:点燃中华文明的香火
香港学生参观西北师大丝绸之路文物展中国邮政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山东曲阜孔林季羡林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敦煌、新疆地区是世界上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有理由和责任回应来自世界的种种疑问,也必须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
-
〓 书非旧不能读乎
当今有一种维旧的时尚,似乎什么都是旧的好,因此,在一些人身上往往会让人感到一种颓废的气息。 参加了一个书友会组织的与读书有关的活动,来的人真不能算少,这让我有些意外,更意外的是许多在我的印象中平素不怎么读书的人也来了。仪式过后,有一个类似于沙龙活动的延伸,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座间有一先生甚是健谈,大......
-
〓 肖复兴:布谷声中谷雨天
中国幅员辽阔,同样的节气里,南北差别非常大,老天爷所呈现的脸的模样,大不相同。民间俗语说:清明断雪,谷雨绝霜。但是,我在北大荒的时候,那里的清明时候的雪还冻得老厚,即便是谷雨时节,也是一地的没有完全化干净的雪,沾满泥水,湿湿的,黑黑的,脏兮兮的,当地人称“埋汰雪”。谷雨的节气,意味着春天的尾声,夏天的到来。对于南方而言......
-
〓 名人故居:郁达夫故居——老井倒映的历史天光
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一隅 罗雪村绘井水其实不是黑色的,但因为在深井里,看上去像一块墨。奇异的是,这块墨能反照天光,也能清晰地映照出我白亮的脸,以及我身后正蓬蓬勃勃的春天。八十年前的春天,井水也映照过他的脸,忧郁,文气,像他最初的名字——郁文。这口半平米见方的老井,位于杭州大学路场官弄六十三号。“风雨茅庐”,一个不太......
-
〓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今天,看到又有近万名学生将离开学校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我感到很兴奋,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同学们要离开学校了,我给同学们送上的两个字是“合作”,以作临别赠言,相互勉励。 同学们即将离开学校,意味着即将进入竞争的社会。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无论什么人,都无法避免竞争,都会遇到各......
-
〓 且行且思:校训也该有特色
校训以精练的文字与厚重的意蕴滋润着学子,也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追求。作为学校的标志之一,校训本该是特色鲜明的。然而,一项统计表明,我国本科院校校训重复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厚德”“博学”“笃行”3个词分别被用于超过100所高校的校训,“求实”“创新”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校训可以有适当的重复,毕竟都是在办大学、在育人。但是......
-
〓 光明论坛·温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对一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
-
〓 诗词赏鉴:王维《汉江临泛》赏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流经陕西、湖北,至武汉市汉口汇入长江。临泛,谓乘舟游览。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南下,途经襄阳(今属湖北),放舟游汉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
-
〓 阮直:去除文化中的粗鄙化
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本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君子文化,可是几经演变、伪型,儒雅的成分逐渐呈阴性,粗鄙的毒瘤倒茁壮成长了。 儒家文化作为执政者的体制设置从1919年之后就退让了,但作为人的修养、作为民众之间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从来就没缺席过,执政者的个体行为无不渗透着儒家文化中的儒雅与斯文。 就是在北洋军阀执......
-
〓 文化评析:消失的书报亭何时回归
偌大的城市,如果只有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没有温软的文化景象,会变得冷漠和僵硬很多。 据媒体报道,4月2日晚8时30分左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城市花园路和红旗路交叉口的报亭被拆除,这是郑州市区仅存的一座报亭,它的消失让不少市民感到遗憾。 作为书报杂志的集散地,书报亭与市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有效缓解快......
-
〓 人才史话:曾国藩为何慎用主动吃亏之人
曾国藩像 资料图片 中国人一向信奉“吃亏是福”,认为肯吃亏则是一种德行。晚清重臣曾国藩才智过人,不仅自己乐于吃亏,而且经常告诫家人要肯于吃亏,并以“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为信条。但是,在曾国藩的用人理念中,却特别强调慎用主动吃亏之人。这是什么缘故呢? 单就哲学思维的逻辑关系来说,吃亏与得利是......
-
〓 知味斋:蟹酿橙
翻读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薄薄上下两卷,记载了102种肴馔,梅粥、蓬糕、蟠桃饭、百合面、莲房鱼包、牡丹生菜等。梅粥是粥将成再放梅英同煮而成,蟠桃饭是先熟蟠桃去核再与米饭同煮而成,莲房鱼包是切鳜鱼肉块填入挖瓤留孔的嫩莲房中蒸煮而成,如此等等,一个个新奇名称和一种种新奇制法映入眼帘,令人不禁心动垂涎。 其中,......
-
〓 “买椟还珠”故事新编
“买椟还珠”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成现代汉语,有一个在郑国卖明珠的楚国人,用木兰木做了个匣子(装明珠),用桂椒为它熏香,用珍珠玉石来点缀它,用玫瑰石来装饰它,用羽毛翡......
-
〓 唐诗中所见几种奇异酒具摭拾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繁盛时代,唐人喜欢作诗,也喜爱饮酒,饮酒似乎是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催生诗歌创作的重要媒介,所谓文人有斗酒诗百篇之说,武士有酒助英雄胆之论。打开《全唐诗》,一个“酒”字就会扑面而来,上至帝王,次至墨客,下至无名氏诗人以及和尚、妓女,几乎可谓无人不言“酒”。凡是《全唐诗》录有其诗歌的,我......
-
〓 张同吾:在徐志摩的故乡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
-
〓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解读
焦裕禄 郭红松绘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①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②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
-
〓 长沟流月去无声——我与张贤亮交往的一些往事
尽管对张贤亮患病早有耳闻,尽管对他难以康复的病情也有思想准备,但听到他真的告别人世的消息,我还是感到震惊、遗憾、惋惜。与张贤亮交往的一些往事,也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我是在张贤亮成名之后很久才与他有正面接触的,而与他的第一次接触,并不是为他锦上添花、“歌功颂德”,而是专门“找茬”,让他回答社会的质疑。......
-
〓 宋代诗歌中的相对论——古诗新读系列之一
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对神秘的体悟。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挺立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的源头。谁要是体验不到它,不再有好奇之心,不再对这个世界感到惊讶,那么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就是瞎的。——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ence we can have is t......
-
〓 秋风桐槐说项羽
去年十月里的一天,我在洪泽湖畔继续我的寻访古树之旅。在一家小酒店用早餐时,无意间听到百里外的项羽故里有两棵古树,下午即驱车前往。这里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本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古朴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这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中国人知道项羽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