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温故: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近日,来自英国威尔士的“红歌手”伊恩·英格利斯(Iain Inglis)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因爱情来到中国已经18年,目睹了中国的巨变。在伊恩看来,这一切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中国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他表示要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点赞。中国的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是顺天应人、得道多助,也就是守住了根本......
-
〓 文化评析:文化自信才能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
近年来,诸多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质文艺作品次第涌现,《唐宫夜宴》《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蕴含了浪漫悠久的东方美学品格,《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等塑造了生动饱满的英雄形象……这些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影视艺术作品,有效助力了中国之美的传播。 近期,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中“宽眼距、吊梢眼”的主角造型引发争议,与此相......
-
〓 文化创意产品如何才能长红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创意是文创产品的魅力所在。游客在景区除了体验旅游乐趣之外,对景区文化内涵和文化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文创产品则是除了宣传资料外,当下最火的宣传方式。文创产品的颜值、内涵、生命力、影响力都在持续......
-
〓 文化评析:推动多层级博物馆协调发展
日前,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博物馆强国建设,离不开一个不断优化的博物馆结构体系的支撑。由博物馆结构体系所决定,多层级的博物馆协调发展势在必行。博物馆体系有多层级,一个层面是指博物馆在规模体系上有大、中、小之分;另一个层面是指博物馆所有者有国有和......
-
〓 当代书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现象
古今字。清代学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中说:“古字多假借,后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着谓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结构上都有造字的相承关系。当代书法创作中常见的用古字现象,已成为时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则风马牛不相及了。古今字从形体结......
-
〓 戏曲动漫:用动漫呈现和传播戏曲之美
说起戏曲动漫,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然而这个看似小众的艺术形式却将传统戏曲之美表达得别有一番风味。在探索戏曲传承路径过程中,传统戏曲与时尚传媒形态、新型艺术形态的结合不应被忽视。戏曲动漫不是戏曲和动漫的简单叠加,而是开拓性的艺术创造。它将戏曲艺术中的人物塑造、表演形式、音乐舞蹈、服装扮相等巧妙地运用到动画中,运用现代动画......
-
〓 北大保安上热搜 我们看到什么
从北京大学西门的一名保安,到面向农村孩子的民办中职学校校长,张俊成频上热搜。他的经历不仅告诉人们,读书有用,人生不晚,也告诉人们,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北大不仅培养出数量众多的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也常常上演着保安“学霸天团”“扫地僧”的传奇。这些故事让一流高等教育的意义丰盈——......
-
〓 “碧虚美学”的风物诗——从《掬水月在手》看叶嘉莹先生的诗与美
提升美学素养,我认为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当务之急。王国维先生曾提出,教育之宗旨乃是给予学生“真、善、美”的引导,这三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其中,美育兼具“娱己”的非功利性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是让人成为“有用之物”的一大要求。他说:“审美之情……叔本华所谓‘无欲之我’,希尔列尔所谓‘美丽之心’者非欤?此时之境界:无......
-
〓 墙上的春天
年是一团火焰,把隆冬的坚冰融化;年是一枝红梅,把素淡的雪野妆点;年是一串红辣椒样的鞭炮,噼里啪啦,火辣辣的激情就在人们的骨骼里燃烧;年是大红大绿的喜庆年画,把腊月的土墙扮成了花旦,扮成了新娘,扮成了永恒的春天。日头偏过了正中,爹从年集上归来。把别的物品交代完毕,他慢慢地展开了画卷,孩子们的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彩。经过一年......
-
〓 陈平原:中国大学“双循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当今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不仅科技合作,两国人文交流估计也会放缓乃至暂停。面对美国大幅收紧签证的政策调整,我们每年六七十万走出去的留学生该何去何从?在我看来,中国高等教育须因应这一变局,做出若干适当的调整,套用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说法,那就是重新构建高等教育内循环与外循环协调发展的格局与机制。1991年冷战结束,至今刚......
-
〓 画中话节气:大雪纷飞落古今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伴随着近日气温的持续走低,我们即将迎来冬天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明人王象晋在其《群芳谱》中对此有着十分详细且通俗的解释:“大雪,十一月节,言积寒凛冽,雪至此而大也”。有趣的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以及地理环境的复杂,使得各地在大雪节气期间,通常出现不同的天气景观,如湘鄂等地的冻雨;西北、东北地区的雾......
-
〓 光明论坛:以“绣花”功夫守护万里长江的千年文脉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绣花”功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领域多个场合提到的关键词和高频词。深刻领会“绣花”功夫内涵,保护弘扬长江文化需要发扬好“绣花匠”精神,......
-
〓 善待每位读者是书店基本的服务准则
近日,陕西西安一男子在微博发文称,自己穿迷彩裤进入一家书店时,被当成工地农民工拦下,沟通半天才准许进入。次日,该书店通过微博账号,对此事作出说明和道歉。且不说这名着迷彩裤的男子不是农民工,即便真是农民工,就没资格入内?将农民工拒之门外,还谈何公共文化空间?表面上,问题出在书店保安身上,盘查读者是失礼的,对农民工的偏见更......
-
〓 迈好大学第一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从现在开始,学会独立思考
同学们,你们出生、成长在21世纪,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即将走进大学,开启人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在此,我要对你们表示祝贺!同学们,你们马上要迎来人生的重要转变,从一名单纯习得知识的学生,步入到一个可以与社会主动接触、共享资源的平台,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交叉融合,这将是你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你们在大学里将获得......
-
〓 你不知道的紫禁城:紫禁城里怎么避暑
编者按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明代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刚登基,便于永乐四年(1406年)派出朝中大员,分赴全国各地采集建材,调集工匠10万、超过百万民夫,在元代宫殿的旧址上,依据南京宫城,以更大的规模修建北京紫禁城。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宫城落成。朱埭随即将京师从南京迁回自己的龙兴之地。北平自始跃升为全国......
-
〓 《非遗里的中国》:用非遗文化点亮现代生活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通过还原绝技、创新秀演等方式,生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成为以非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创新实践。 节目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各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在内容设置上或个案深描,或群像扫描,从各类手工艺到美食、茶艺、戏曲、杂技......
-
〓 非遗在我 执此一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与山川的气息,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发展。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奉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天然的热爱,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最终有所成就。对他们来说,只要生命在,传承就不能停......
-
〓 《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丹青承文脉 墨彩绘时代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大型艺术类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播出,带动又一轮关注欣赏中国近现代美术精品的潮流。这部纪录片继续沿用该系列前两季每集12分钟、一集围绕一件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的形式,讲述作品背后艺术的突破、画家的品格、文化的传统、时代的精神。作品如同一座流动的美术馆,将静止沉默的画作拍成了生动感......
-
〓 桂子山上永不消逝的身影
【故人情】 邢福义老师住在武汉桂子山北区,我也住在北区。在桂子山的桂北路上,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几年前,每天傍晚5点钟吃完晚饭,邢老师会准时到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散步。我们相遇时,都会拉着手说一会儿话,一般不谈学问,他有时会问起学校、学院的一些事。近几年他身体不好,但还是坚持在阿姨的陪同下出来走走。从去年开始......
-
〓 以产业、业态、产品创新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高度,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