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他者”的中国——论“汉学”
何为“汉学”?严格来说,“汉学”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若干独立学科的集合。一门学科成为“汉学”的前提是它的发生与发展在中国(包括大陆和港澳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它必须以“中国”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中国学”或许更能准确地概括出这些学科的考察范畴。与“国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汉学”的视域内,中国作为“他者”而存......
-
〓 伤心人的伤心词——泪读秦观
秦观,古之伤心人。词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仇恨。掠过花间足带香,手有余味满庭芳。海潮归来雨亦急,轻寒浣纱卧闲裳。鹊桥架梦银河散,柳外凭栏画堂春。莺声影乱千秋岁,雾失月迷踏莎间。一、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说其颜色方面超越其渊源,而冰寒于水是跳出其本有之色,仅仅在其形态方面就是一种质的飞跃......
-
〓 今天我们如何整理古籍·刘跃进:雏凤清于老凤声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特设青年奖,充分体现了这个奖项组织者的良苦用心。当今社会,诱惑很多,人们鲜能自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青年奖中的两个奖项,一为编辑奖,一是图书奖,入围者多为青年才俊和厚重成果。这些入围者甘于寂寞,热心于古籍出版事业,得到了同行的高度尊重。两位获奖者更可谓众望所归,具有示范意义。......
-
〓 科技杂谈:“学术黑中介”,该管管了
分析近几年的集体撤稿事件不难发现,“学术黑中介”已成为论文造假中日益猖獗的帮凶,在很多个案中甚至扮演了“主犯”的角色,不能再任其逍遥法外前不久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宣布一次性撤销来自中国的107篇科研论文。这已不是第一次让中国科技界集体蒙羞。实际上,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接二连三,仅在2015年一年,就有英国现代生物、施普林......
-
〓 无名指的哲学
作者简介:李国文,1930年出生于上海。念过戏剧学校,当过文工团员,去过朝鲜战场,做过文艺编辑。写过《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五号》等小说,《中国文人非正常死亡》、《李国文说唐》等随笔。获过首届茅盾文学奖等奖项。当过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现在是离休在家的荣誉委员。 “踏踏实实,像无名指那样贡献出自己的一滴鲜红的血,写出与......
-
〓 找寻我们非读大学不可的理由——刘铁芳在湖南师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资料图片) 24年前,我从乡下来到了这里,满怀憧憬,从此和湖南师范大学一生结缘。我是一个小村里走出的乡村少年,大学无疑给了人生最重要的平台与起点。大学给了我今日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在学问人生路上一步步走来,直到今天。我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工作,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这么多年,在大学校园里行走,......
-
〓 国学给思想一个跳板
青春是个圆,圆里的故事美丽又精彩,生活是个圆,圆里的故事精彩又耀眼,人生是个圆,圆里的故事芬芳又芜杂。踏着青春的脚步,摇着青春的风铃,吼着青春的号子。青春拥有梦想,豪情演绎青春。驰骋在青春的竞技场,漫步于人生的芳草地,行行浸润多彩的年华!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对生活是如此的乐观,我会说:和国学网对话,如醉如痴!五千年华夏文......
-
〓 文化评析:汉字“失写症”,需要治治了
面对“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它传承好,在数码时代,我们要打好“汉字保卫战”。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只有30%的成人体验团写对了“癞蛤蟆”一词,而“熨帖”一词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10%。一个电视特别节目,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尬与汗颜......
-
〓 《心史》确为吴井之藏
《〈心史〉固非吴井之藏》是汪荣祖先生《诗情史意》书中收入的一篇文章。《诗情史意》充满诗情,又不失史家严谨,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汪先生是著名史学家,专长清史,对世界史也功力颇深。汪先生最推崇钱钟书先生的学识,多次强调钱氏的“史必证实,诗可凿空”。 史必求真,是史的意义所在。然而汪先生此文,在没有非常有力的......
-
〓 黄朴民:怎样读《武经七书》
中国历代的治国安邦之术,就是重视和强调文武并用,双管齐下。早在《左传》中,人们就有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普遍共识。这反映到经典的形成与发展,则分别侧重于文武两大系统的构建。从文治的要求来看,这是形成了以儒家“十三经”“四书五经”等经典为中心的文化传承绪统,而就武功的建树而言,这是构筑起以《武经七书》为代表的兵学发展......
-
〓 中国话语·传薪绝学:音韵学的重要作用与新进展
中国数千年文明积累下无数历史文献,因文字、语音、词汇都会随时代发展产生变化,后代要读通前代典籍,不但要具备文字训诂知识,还要了解表述历代音系的音韵学知识。国学大师黄侃就说过,“非通音韵,即不能通文字训诂,理固如此。”但因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传统音韵学是由梵文悉昙、声明学影响而生的,为汇合两者曾产生不少难以一下明了的门法术......
-
〓 王干:北京的春夏秋冬
王干的《潜京十年手记》( 凤凰出版社2011年1月)是一本随笔集,从七个方面讲述了作者作为一个文化观察者来到北京,潜伏下来,记录了他身处的北京。笔涉文学、艺术、时尚、足球等各个领域,文风活泼、下笔犀利,入口小而意蕴丰满,多次引发全国网友的大面积讨论。这里选登其中的一章。 ——编者春北京的春,晚春。辛弃疾词云:“春在溪头......
-
〓 品味古籍:回味《今古奇观》
回忆少年时代读的书,首推《今古奇观》,这是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选集,编辑者抱瓮老人,家在姑苏,真名不详。鉴于“三言”“二拍”卷帙浩繁,不易购得且良莠不齐,他便选出其中佳作40篇编成《今古奇观》,姑苏笑花主人为之序。此书大获读者欢迎,流行至今。这本几乎成了我的社会启蒙之书,其中许多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第一篇,《转运汉巧遇洞......
-
〓 艺坛杂议:“舌尖”风暴刮起的是文化风
期待许久,央视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开播。纪录片继续沿袭了第一季的蒙太奇叙述风格,娓娓道来。在电视艺术创作热衷于寻找感官刺激的年代,相比于赚笑声、骗眼泪、拼出位、玩炒作来博取收视率,《舌尖2》用视听艺术将味觉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可以说,味蕾是《舌尖上的中国》发现的新的电视节目感官。 纪录片把......
-
〓 老病孤舟社稷心——杜甫《登岳阳楼记》赏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的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的冬日。这年正月,杜甫告别了居住两年的夔州(奉节),经过江陵、公安,然后横渡洞庭,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他凭栏远眺,面对着浩渺无际的天下名湖,不觉逸兴遄飞,写下了这首......
-
〓 人才史话·曾国藩:“起跑线”上输了又如何
曾国藩像 苏文/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曾国藩的修为、才学与业绩,众所周知。但细看史书就会发现,曾国藩出身寒门,发轫之初颇为不顺,人生征程的每一次起跑,都遭遇过失败。曾国藩曾连考七次才考中秀才,连考三次才考中贡生,殿试成绩也不很理想。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曾国藩举债进京,第三次参加会试,最终名列三甲第四十......
-
〓 来新夏:辅仁四年
上大学是我从上高中起就憧憬向往已久的未来,并做了许多考大学的充分准备。1942年,高中毕业,就面临择校的问题。当时正处在日寇占领时期,京津地区比较有名的大学是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北大虽是老字号,但是日伪直接管理的学校,不甘心报考。燕京大学是英、美系统的大学,已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随时将面临被封闭接收的......
-
〓 柳公权学字
臣按:此中书舍人设官之始。然是官也故隶于中书省,故以中书舍人为名。我朝罢中书省,尚仍其旧名,名虽同而实则异也。盖前代之中书与翰林学士分掌内、外制诰以为两制,盖属文之官也。我朝之中书舍人则专以书写为职耳。书者六艺之一,汉人谓之小学,以试学童为吏者也。夫人能之无庸设官,设之始自今日,盖以王言所系之重,前代乃属笔于吏胥,殊无......
-
〓 光明论坛·温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2012年12月,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时就说过,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官当得越大,就......
-
〓 光明论坛·温故:知而能之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倡导“知行合一”。在G20杭州峰会开幕辞中,他指出二十国集团应“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他强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