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文化的存在。“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文化对人的熏陶和滋养,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所到之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正是因为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于我们国家独有的传统文化,我......
-
〓 智海观澜:诗词中的颜色
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诗人常为作品中的景物设色,借以提升、强化视觉效果。文学史上不乏运用颜色装饰审美空间的高手,给人美轮美奂的印象,很能展现当事人的机心。 说起诗中的颜色,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诗人潘阆和他的一首小诗《九华山》,论水平他够不上一流,但是诗中丰富的颜色深深地吸引了我。此诗只有四句,其中“最是雨后江上......
-
〓 人才史话: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启示
任轶 绘 有这样一个人,你可以称他为佞臣,因为他给皇帝出了不少馊主意,搞得民怨沸腾。也可以称他为贤臣,因为他敢于在皇帝面前多次直谏。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隋唐时期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裴矩。 隋炀帝时期,高智慧、汪文进作乱,裴矩自告奋勇去平叛乱,带领三千老弱病残的士卒大获全胜,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裴矩之才远不止这......
-
〓 《桃花源记》“外人”辩
《桃花源记》本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前序,因太为优美而后独立成文,流行后世。原文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
〓 名人故居:聂耳故居——笛声化作民族魂
昆明聂耳故居 罗雪村绘论规模,论精美,昆明甬道街上的这座院落都称不上出类拔萃,普通得甚至有点平庸。可是,它却为世人所难忘。我也记住了它,并不远千里来寻访这座院落。当然,不是为了这所院落,而是为了寻访一个人,一个用旋律怒吼出中华民族心声的人。他,就是著名音乐家、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
-
〓 曹不兴误笔成蝇
曹不兴,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此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曹不兴,三国时期吴兴人,善画龙、虎、马、人物等,冠绝当时。曹不兴所画人物,其衣纹线条皴绉紧紧贴身,犹如刚从水里出样,所以人们称这种画风为“曹衣出水”。吴主孙权特请曹不兴画一扇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曹不......
-
〓 羊年·羊趣·羊故事
吉祥的羊年欢蹦跳跃地向我们走来,咩咩地叫着向我们走来。“羊”字代表吉祥。这在中国人的祖先造字时就把“羊”和“祥”紧紧地连在一起了。羊的形象历来是可爱的、温顺的。羊是人类的忠实朋友,是人类的亲密伙伴。在世界文明史中,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关羊的趣闻趣事不胜枚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这是一件赏心悦......
-
〓 环球走笔:马背上不平凡的梦想
村子附近没有书店和图书馆怎么办?42岁的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养马人利德万·苏禄里想出了自己的办法。每周3天,他早早从家中出发,牵着马穿过山林,趟过小河,为山村送去精神食粮。马背图书馆所到之处包括学校、商铺、广场和其他人群聚集的地方。每当马蹄和脖铃声越来越近,孩子们都会围在一起张望等候。马背一侧的口袋中装有历史故事、神话传......
-
〓 改革行动:如何提高国学课堂上的“抬头率”
编者按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布,推动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国学课程,推行立德修身的国学教育。然而,手机的智能化使得移动互联网“入侵”大学课堂,学生做笔记的沙沙声渐行渐远,经常出现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如何提高国学课堂上的“抬头率”,让国学经典在课堂上扎根,从而让传统文化精髓在......
-
〓 青年观·勇做时代风尚引领者②:读书以养性
现在是网络时代、图像时代、视频时代,人们读书的时间少了,上网、读图、看视频多了。这是时代的变化,很难简单下结论说是好是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视频、网络和图像尽管扩大了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文字阅读。比起其他接受方式,读书可能更有选择性、也更个人化,更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介入。读书所能获得的文字感觉,是......
-
〓 历史昭示我们开创未来——文化抗战与抗战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1937年7月29日,卢沟桥炮响后的第21天,北平沦陷。城中的120万中国人,面临国破家亡、走投无路的惨痛现实。 一夜之间,北平由一座美丽可爱的城市变成人间地狱。作家沈从文出门探听消息,遇到一位老警官:“先生,快回家去,不要再上街了。我们打了败仗,军队全退出城了。”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北平沦......
-
〓 先圣生卒年月日考
清光绪原刻单行本,竹纸线装1册“先圣”是孔夫子的封号。孔夫子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名人,因而需要时常纪念;而对名人的纪念活动往往是安排在其诞生或逝世的年月,这样对名人的生卒年月就需要进行考订。像孔子身后有规模无与伦比的家庙,其家祭也是国祭,所以在过去举行祭祀活动也需要有一个明确可靠的时间。然而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孔夫子......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1923年,胡适曾为青年拟了《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把《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也列入。梁启超对胡适说:我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陋,但说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不服。 马一浮交游广,而平生最相行的好友,为谢无量。士林有“二难”之誉。马一浮严谨,谢无量则豁达;马一浮冷峻;谢无量则和易。二人......
-
〓 说客
主客相对,外来之人皆为客。《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对秦穆公讲“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朋友到访主人家会尽些地主之谊。秦穆公、秦国军队相对于郑国,朋友相对主家则为客,推而广之,凡羁留在外者皆为客。本文题名“说客”,是对“客”的含义做些简要的说明,历史上真有靠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各国的“说(......
-
〓 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维普林根修道院图书馆
德国洛可可风造就了历史上一批最华丽的图书馆,建于1744年的维普林根修道院图书馆就是其中之一。这座图书馆是色彩的集合:金黄、浅粉、浅蓝……所有颜色都能在图书馆的装饰中找到一席之地。也许它的风格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但内部的装饰确实美得令人屏息。这还不是全部:大理石支柱和雕塑都漆成了木纹状。同时,这座图书馆不仅......
-
〓 “字多不看”让你失去什么
“字太多,不看了。”现如今点开微博、微信上一篇长文,评论区十有八九会出现这样的留言。不知从何时起,“字数太多”“文章太长”成为指摘的对象。“快餐式阅读”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信息更新速度太快,导致人们急于抓住每一段碎片时间,快速获取更多信息。地铁里、餐桌上、排队中,我们拿着手机迫不及待地上下滑动,生怕一秒钟会错过“几个亿......
-
〓 白化文:敬悼吾师吴小如先生
吴小如 资料图片 吾师小如先生逝世,我十分悲痛。 1950年初春,我方在南开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就读。业师孟志孙先生对我颇加青目。一日,派人到宿舍传我到孟府。我到时,见一位青年人已在,孟先生介绍,说是吴小如先生。那时,吴先生刚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在吴玉如先生任文学院院长的“津沽学院”(此校在院系调整后屡经变化)教......
-
〓 雅趣说字:从“头”说起
假如在汉字中评选最牛字眼,“头”字应该算一个。人世间举凡序列第一、位极顶端、处于首位的事物,均可用“头”字来表示。人之首为班头,峰之首为山头,河之首为源头,榜之首为鳌头,页之首为天头。诸如头等、头牌、头号、头筹、头版、头条,等等,无不显要突出。 “头”字之所以这样牛气,与其本义有关。从汉字演变的过程来看,......
-
〓 说说不雅之吟
出恭登厕是极不雅观之事,照说跟高雅的诗文是扯不上关系的。然而,正所谓天下事事皆可记,世间无物不可诗。古人也有如厕诗,唐代诗人李商隐七律《药转》有一句: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清人朱彝尊觉得“题与诗俱不可解”,但何义门认为,“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句中的“长筹”又称厕筹或厕简,即......
-
〓 学人随笔:学术研究不妨多点“小题大做”
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章?关键在于选题。 一般来说,题目小而涵量大,这是好选题。首先是题目要小。这是为了能够对问题做穷尽性的发掘,保证把文章写得深入透彻。小到什么程度?或者针对一个事实,或者针对一个事实的某个侧面,或者针对一个事实某个侧面的有代表性的现象。其次是涵量要大。这是为了存有可以“大做”的空间。所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