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会观:让传统在时代土壤里绽放
“元宵节、重阳节应该放假,引导年轻人常回家看看”“不能让老艺术家人走艺也走了”“寻找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方式”……随着今年两会拉开大幕,有关传统文化的议题,热度不减。两会年年开,文化是熟脸,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总是难以缺席的常客。不过关于这个话题,今年有一个小变化:代表委员们谈重要性的少了、讲实效性的多了,谈怎么看......
-
〓 诗说节气:寒露
寒露,指的是即将凝结的寒凉露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温暖,夜晚凉快,北方的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见到初霜。寒露时节,天气渐渐凉爽,正是秋收的好时候,俗语有“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也有“过了寒露,秋粮入库”的说法。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
-
〓 简媜: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这是开学第一天。下午四点多姚小弟放学归来,心情不错,大老远就听到声音。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适应环境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一进门就嚷嚷:“妈,我交了七个朋友!”他念出一串名字。“不错不错,第一天就立下丰功伟业!”我说。 姚小弟的书包里没有功课,只有一个牛皮纸袋。打开看,掉出牙签、橡皮筋、OK绷、铅笔、橡皮擦、......
-
〓 汉学,中国人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世界格局中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为研究内容的汉学也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国、发展在海外的研究领域,汉学的发展历经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汉学、中国研究等多个阶段。从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算起,学院式、专业化的中国研究至今走过了整整200年,已经从......
-
〓 四季中的四大名楼
书画家郑碎孟以四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岳阳楼为主题,配以春、夏、秋、冬四季绘制了四条屏。 以春天为背景来表现黄鹤楼。画面中央巍峨耸立的黄鹤楼,每层的排檐如黄鹤展翅欲飞与空中飞翔的黄鹤相呼应,展现了动感美。从下至上层层推进往上看,使黄鹤楼在雄浑中又不失精巧,两岸朦胧的树木与山影表现出春意。 ......
-
〓 五洲茶亭:365天文学读书会
这些天若走在莫斯科或其他俄罗斯城市街头,没准儿会看到这样一个标识:三位作家头像剪影并列一排,自左至右分别为普希金、果戈理和阿赫马托娃;三个头像的颜色依次为白、蓝、红,这是俄罗斯国旗的三种颜色;头像下方有两行蓝字:“2015年俄罗斯文学年”。早在2013年11月于莫斯科举办的俄罗斯文学大会上,与会代表就提出了举办“文学年......
-
〓 建文化自信,凝聚精气神
近年来,我们常常提到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信心。这种信心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自身文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建立文化自信。在我看来,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了解中华文化的独......
-
〓 文史遗痕:两本旧地图册
民国时期分省地图版本之一 我曾拥有两本大地图册,一本是《中国分省地图》,另一本是《世界分国地图》,均为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地舆出版社出版,当时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编撰,珂罗版精印。这两本地图册的编印风格和色调都有所不同:“中国”的这本更为厚重,书页颜色较为柔和,多以黄、淡红、淡绿以及蛋青色为主调,而“世界”的那本则......
-
〓 人才史话:忽必烈知人善任得天下
资料图片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争夺战尘埃落定。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被拘押,官吏报请元世祖忽必烈发落。元世祖看了看身旁的少年侍卫,试探说,我准备将他们统统处以死罪,你看怎么样啊?少年回答说,他们落到这步田地,也是忠于自己主人,天下刚刚平定,您就发泄私怨杀人,将来怎么能使尚未降服的人归顺呢?元......
-
〓 李思辉:谁来关注长城的命运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近期,媒体记者在长城沿线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 众所周知,万里长城是重要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和瑰宝。在古代,它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其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
-
〓 文艺观察·重视古籍研究与应用:科学的学术机制最重要
漫画 徐鹏飞对于学者来说,既然选择从事学术就要坐得住冷板凳,但从古籍整理的整体而言,没有合理的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很难推动工作取得实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有了极大提高,文化建设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就古籍整理工作而言,“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宋诗》、《全宋......
-
〓 文化评析:用“中国话”说世界的事
近来翻读新近出版的《建筑院士访谈录——张锦秋》一书,其中张锦秋谈及自己的建筑创作遵循着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传统空间意识,并且介绍说外国建筑理论也谈空间,谈场所感、场所精神,它们与中国的建筑理论有相通的地方,“但我是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述这些美学的规律或者设计的理念,我觉得我不需要用外国语言、外国理论来说,......
-
〓 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垃圾”
刘振天先生的《我们怎么看待所谓的“垃圾学术”》一文,对“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笔者读后虽然颇受启发,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思考。笔者认为,“重复性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确是必要的,是在为科研创新做必要的准备,是科研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学术研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复性学术研究”的阶......
-
〓 光明论坛·温故:张骞凿空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建元年间,汉中人张骞以郎的身份应募接受联络大月氏的使命,率众自长安出发西行,途中遭遇匈奴人,被拘......
-
〓 文化评析:面向大多数青少年——三谈“戏曲进校园”
关注大多数,是“戏曲进校园”工程的初衷和方向。要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更新、细化顶层设计,以“精准”的科学态度助益未来。《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是京剧名段,常合称“大探二”。“戏曲进校园”历年推进成效可观,作为一项长期文化工程,不断深化势所必然。笔者借京剧名段“大探二”之谓,谈一下戏曲进校园或待明晰的目标、思路。......
-
〓 品味古籍:千古绝唱是《离骚》
楚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次年秦楚盟于黄棘,屈原被流放汉北,当时的汉水以北还是蛮荒之地。屈原的《离骚》,就作于到汉北(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后的两三年中。《离骚......
-
〓 从《史记》中看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古往今来,知识分子的生存目标正如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借司马谈之口所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在描述一个个或得意或失意的人生历程时,司马迁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知识分子要求充分张扬生命意志的性格与集权政治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造成的。司马迁是一位人生经历坎坷曲折的封建......
-
〓 镇馆之宝·故宫博物院:东晋王谢风流,墨迹大概只剩它了
寻宝仪 短笛绘 《伯远帖》是一封尺牍,作者是东晋的王珣。王珣是王羲之的远房侄子。书法是王家的祖传基因,王珣的书法也不错。王珣传世作品只有《伯远帖》了——实际上,可信的东晋文人传世书法作品,也只有《伯远帖》了(《平复帖》算是西晋的)。当然,相信无奇不有的琉璃厂或许还可以找到其他的。《伯远帖》前面几句的大意是,我堂弟王穆伯......
-
〓 “足音”特辑·重访文化大家:远道始于足下 险峰立在云中
致读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岁月流转中,自有不凡的生命闪耀,自有高贵的品质矗立。他们,对真理执着不已,对道德坚守不移,对美深爱不悔;他们,曾在无数个暗夜秉烛探幽,无数次踯躅中痴心不改,无数的喧哗中致力前行。他们,代表着我们时代的表情与温度,我们文化的筋骨与脊梁。临近羊年,本报记者带着新春的祝福,再度回访十二位曾经......
-
〓 光明时评:留住有特色的农村学校
我们应尽快行动起来,落实教育均衡政策精神,留住每一个有特色的农村学校,留住乡村孩子向上努力的希望和激情,让中国农村发展更和谐、更均衡。近几年,撤点并校成为教育领域非常普遍的现象。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0年,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