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经:该不该与如何读
读经:要不要读?怎么读?编者按:前不久,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博士主编的“大众儒学经典”丛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出版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大众儒学经典’新书发布暨当前读经问题研讨会”。为此,本报约请三位与会学者撰文,围绕当前社会各界关注和......
-
〓 恪守原著的人文精神——关于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文学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长期以来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就“四大名著”而言,既有媒介化改编与呈现的优秀案例,当然也不乏偏颇之作。无论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偏离,呈现形式的单向与多元,都因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不可比拟性,而取得了或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上的收获。 数字影视媒介可以促进文学经典的传播和存在形......
-
〓 胡乐乐:为名校生塑像凸显教育功利化
高中固然有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但这却并不是其存在的唯一价值。因此,去功利化,才能让高中教育回归正常。 据媒体报道,日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办学校来凤县高级中学,为其一名考取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立传塑像。此事在微博上被曝出后,引起网上网下的广泛关注和一片热议,认可者、支持者有之,但更......
-
〓 文化评析:找回传统节日该有的情致
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恰巧和西方情人节(2月14日)赶在了同一天,这样一来,是手捧鲜花送情人,还是家人团聚吃元宵,抑或两节都过?人们不禁会问,“土节”和“洋节”PK,谁更占上风? “甜元宵敌不过艳玫瑰”“洋玫瑰盖过土汤圆”,媒体上的声音好似一边倒,洋节显然更受追捧。两节相逢,让原本可以制造两个噱头的商家,在......
-
〓 与“国学网”同行
每天都上“国学网(www.guoxue.com)”,这个习惯已经有三年多了。最初因为电脑上网不方便,是每天用手机上的。“国学手机版(wap.guoxue.com)”上的“新闻”栏目也就是“国学网”电脑版的“国学资讯”栏目,更是每日必读的。自小就喜欢文科,就喜欢哲学、历史、文学、书法等等中国古典的东西,却没有专门地读过文......
-
〓 茅盾文学奖作品能成为经典吗?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日前已开始征集作品。茅盾文学奖是当代文学的一项重要的、具有相当权威性的文学奖项,至今已经已走过30多年,评出了8届共30余部作品,其中的一些作品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历经几十年仍经久不衰。有人会问,这些获奖作品都能算是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吗?当然不能以获得茅盾文学奖为标准来确定经典。但这个问题......
-
〓 守真抱朴术有专攻——《石渠宝笈》的启示
故宫博物院此番对于《石渠宝笈》的“纠错”,不隐恶,不遮丑,体现了学术研究应有的严谨不苟,同时也给整个文博界和大众传播上了一堂大课——对于文物市场的复杂性要具有清醒的认知和充分的准备在全民收藏的大潮中,在各种因素的推促下,一些文博专家开始介入市场鉴定,部分专家陷入名利诱惑的漩涡。文博专家应不应该介入市场?介入市场后应该扮......
-
〓 新闻随笔:雄黄酒里话传统
端午习俗里,最亲民的当属食粽子无疑,而堪称“绝学”的,恐怕要属雄黄酒。作为在南方山区长大的笔者,就不只一次地被北方朋友追问,那令白娘子现出蛇形的雄黄酒,究竟是何方神圣。这个问题恐怕要难倒一大片。在笔者的有限记忆里,雄黄酒并没有那么神奇,而且雄黄酒根本不能叫喝,只能叫尝。小时候每到端午,除了准备粽子,父亲总要用雄黄末兑点......
-
〓 男人的酒,男人的心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千古酒名最盛,堪称“饮坛北斗”的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刘伶一生可以说是与酒情结连理,生死与共。他外出是叫家人“荷锸而随”的,随时准备着醉死了便挖坑埋他。因长年累月沉溺于酒,刘伶已渐入“人酒合一”的佳境。如他醉后在房中脱衣裸形,来客斥责他伤风败俗......
-
〓 品味古籍:有意思的文人李渔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浙江金华人。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戏剧家,还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文人当中有所谓君子者,道貌岸然,处处拿捏,年轻时钻营名位,老来则老气横秋,是李渔最看不上的。他一辈子都生活在自由、创造和趣味之中。李渔自幼聪颖,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
-
〓 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这一成语,意思大家都明白,现在一般贬义的倾向比较多,形容一个人呆呆地,来不及有反应,然而,它最初的意思却是说一只斗鸡进入了最佳的战斗状态。原文出自《庄子·外篇·达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为齐宣王训练斗鸡,常常能够获胜。他训练斗鸡的标准什么呢?如果这只鸡雄赳赳气昂昂,好斗好勇,“疾视而盛气”,......
-
〓 文体兴衰之叹
许多人会费解,为什么今天的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浮躁时代不是更应该把文章写短吗,不是更符合“文化快餐”这个说辞吗?还有,为什么诗人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不及小说家?于是,值得对文学文体的流变进行思考。 文体的流变显然是有线索可循的——思想的复杂、感情的丰富,迫使文体不断被突破。最突出的例证是中国的诗......
-
〓 芷兰斋书跋·吴骞跋抄本:《静志居诗话》
静志居诗话八卷(清),朱彝尊撰,一函两册,清吴骞乾隆五十八年抄本并跋,过云楼旧藏,钤章:拜经楼、拥书楼、仲鱼过目、臣、骞。图为《静志居诗话》之卷首静志居诗话八卷(清),朱彝尊撰,一函两册,清吴骞乾隆五十八年抄本并跋,过云楼旧藏,钤章:拜经楼、拥书楼、仲鱼过目、臣、骞。图为《静志居诗话》之吴骞题记第一页静志居诗话八卷(清......
-
〓 主持人规范用语:必须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这是岁末年初之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最新通知;也是继前年、去年先后推出“限娱令”、“限广令”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又一份“荧屏限令”,因而备受关注。一石击起千层浪 “通知”要求,主持人除节目......
-
〓 《白鹿原》是他不朽的丰碑——忆怀作家陈忠实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陈忠实溘然长逝(2016年4月29日),实在来得突然。因为事出意外,令人格外惋惜,也使人倍加怀念。令我回想最多的,还是他创作《白鹿原》的前前后后。忠实曾抱定要写作一部死后“能当枕头”的作品的目标,尽心竭力地打造长篇小说《白鹿原》。他如今可谓如愿以偿,而《白鹿原》这部对他是“枕头”的大书,对中国当代文学......
-
〓 智海观澜:师道二字值千金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话可谓是对师道的最好阐述。中国历史上不乏恪守师道之人,比如刘师培、黄侃。 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被章太炎誉为“国学界的凤凰”。刘师培一家五世治《春秋》,但对《春秋长律》中的历法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故迟迟未能......
-
〓 观花拾趣:冰清玉洁水仙花
水仙腊梅图 仇英水仙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我国栽培水仙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十大名花之一,尤以福建漳州的宜春水仙为上乘佳品。唐朝时已将水仙列为名品,据《花史》记载,唐玄宗赐虢国夫人(杨贵妃的姐姐)红水仙12盆,盆皆以金玉七宝所造。宋以后,水仙已然成为许多诗人画家吟诗作画的题材,至明清两代,著名画家倪云林、文征明、吴昌硕先后......
-
〓 温儒敏:说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和往年一样,今年高考语文刚考完,作文题就引发广泛的讨论。哪个题出得好?哪个比较差?不少人潜意识里也许还会想,若我上考场,能否应对?一年一度的“热议高考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今年多数高考语文卷的作文命题,都达到比较好的水平。首先,注重思辨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近几......
-
〓 文艺观察:从“语文课”引向“语文生活”
漫画 徐鹏飞“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通过课上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一种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人”,而这正是“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今年秋季开始,依据新课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新版教材即将投入使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课改的成果终于凝结成形。回顾这些年语文教学改革......
-
〓 孟泽:少年·故乡·人文
编者按: 又是岁末年初的时节。我们邀请四位读书人,讲述这一年中与书有关的事。 在这几篇文章中,书是夜阑人静时的伙伴,是求学问道时的助手,也是忙里偷闲时的消遣。书不论新老、无分大小,可以使两个陌生人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从此熟识。 有人说,认识一个人,可以先看看他的藏书。把这一年读过的书再翻看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