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悟堂聊砚⑤:汉砚辨析
故宫藏十二峰陶砚。 关于汉代陶砚,有个公案不能不说,即北京故宫十二峰陶砚的年代问题。对故宫十二峰陶砚年代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即便是故宫的专家也对此砚有不同看法。老一辈故宫学者郑珉中先生在《对两汉古砚的认识兼及误区的商榷》一文中,对故宫十二峰陶砚的流传、造型的时代特点等,对照典籍和汉唐出土的实物,作了细致分析,......
-
〓 迷信“期刊影响因子”给高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CFP对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标准的政策有关部门也在做出调整,教育部2013年底明确提出评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过分依赖论文。 CFP 编者按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师为论文所累开始为人诟病,不可否认,以论文发表数量尤其是所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来评定教师的职业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是本文作者......
-
〓 品味古籍·《西游记》:走向世界的中国童话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若论普及程度,恐怕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能和《西游记》媲美。自其问世以来,先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仅明代刊本就有6种之多,清代刊本、抄本也有7种,典籍所记已佚失版本13种。《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早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形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
-
〓 光明谈:教育要有人文关怀
日前,有两则教育新闻引发关注。贵阳一中学规定上课去厕所需带“如厕牌”,一个班一块,轮流如厕,不得外借;青岛一大学生因为姥姥病重想请假,授课老师却不允许,并称“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业”。这两则新闻颇有些荒诞色彩,背后的思维起点又有共通之处:缺乏人文关怀,没有人性考量。或许在这些学校、老师眼中,教育大概只等同于知识传递,......
-
〓 文学时空:远去的书香
又逢4·23世界读书日,多年前那个关于书的梦想再次萦绕心头:我想自己开一家精品小书店,它面积不大,门脸隐蔽,静悄悄缩在幽僻的街巷,却自有书香弥漫其间,书友流连忘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满足自己坐拥书城、置身家园的某种想象。 15年前,我第一次听说北京有家专营学术书籍的“风入松”书店,一下子就记住了,并直奔那......
-
〓 揭密梁启超的书法人生:以书法临池为日课
梁启超的行书时珍墓志跋梁启超像政治活动与学术研究是梁启超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书法对于他的政治活动及学术研究来说,梁氏自认为只是“余事”,然而,纵观梁启超的一生,他在书法艺术上所花的时间相当多,研究书法艺术及其相关活动并非他生活中的余事,而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把书法艺术作为一项事业来看待的。对于梁启超一生中的书法......
-
〓 东方朔:怎样读《荀子》
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师,是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也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一位世界级的哲学家。荀子其人,质朴明敏,耿介自信,为正理平治致其思,为济世拯民劳其神;荀子之学,根本六经,枝叶诸子,为迂阔故常求其切,为天下纷纷理其乱。对于《荀子》这样一本经典,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阅读?梁启超曾经这样说过,“读《孟子》......
-
〓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
自隋至清,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近人在审视这项制度时,多指责它对贫家子弟的排斥,揶揄八股时文耗士子精力于浮文,讥讽登科仕进之人不识兵刑钱谷为何事。对于从这套制度中艰难竞奔、脱颖而出的状元,往往持鄙夷的态度,认为他们有虚名而无实学。笔者考察了清代百余名廷试首冠之士,透过对他们家世、学历、政绩、才识的分析,......
-
〓 故人情:梅葆玖、刘海粟和我的渊源
今年4月25日,听闻梅葆玖溘然长逝的消息,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不禁想起了与他的渊源。抗战胜利以后的1945年9月,梅兰芳先生特地拜访刘海粟大师,要让身边最小的儿子梅葆玖认刘海粟为寄父。原因是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的梅兰芳清楚地看到他的知交刘海粟为支持抗战,冒着危险与好友郁达夫、胡愈之、刘抗等人赴南洋募集抗战经费,包括义卖......
-
〓 平静象牙塔里的波澜壮阔——选自颜宁在清华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来宾们: 大家好!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最后一集的结语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到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也许会这样告诫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从孩提时代,就困惑于人存在的意义。人......
-
〓 光明论坛·温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表示:“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讲的是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弱了八代。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
-
〓 文化评析:让节日阅读成为常态
近年来,随着出版行业推出“贺岁图书”,“贺岁阅读”也在悄然兴起。今年两会,“倡导全民阅读”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节日阅读”“贺岁阅读”正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推力。 新年伊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意见》把公民的阅......
-
〓 理想的大学:既富传统又善创新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 蒋述卓 理想的大学应该是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又能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大学。学生及其家长之所以向往名校,如牛津、剑桥、北大、清华等,就是因为它们富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传统酿就了它们的校风、学风,传统铸造了学生的个性与品格。学生从名校走出来就带有了名校的气息,名校生产出来的产品......
-
〓 于坚:汉字断想
〇汉字是一,不是二,不是能指所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抱一为天下式。”(《老子》)这讲的是道,也是字。字是一,道在其中。汉字,是工具性和诗性的一,天人合一也可以用于汉字。天是诗性,人是工具性。汉字不是指向意义、本质、概念,意义......
-
〓 官员考核古今谈
自古而今,官员考核,不外由谁来考核及用什么标准考核。在古代,君主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官员的考核,当然是皇帝说了算,皇帝的喜怒哀乐,直接决定大臣的升黜。而在今日的英美法德诸国,首相、总统、总理要由民众投票来决定,民众根据他们的德性与才能,来决定把手中的选票投给谁,也就是说,国家元首的选择,由......
-
〓 乔兆军:冬日围炉好读书
三国时有个叫董遇的学者,谈到读书的时间,曾有“三余”之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寒冬时,很多人守在家中不愿意出门,正是读书的好时节。 围炉读书,是很有情趣的。冬日里,关上门窗,寒流、喧嚣、一切芜杂都被关在门外。窗外寒气逼人,窗内却暖意融融,小火炉在飘着淡蓝色的火苗,茶壶在嗞嗞冒着......
-
〓 四世同堂忙春节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号召独生子女,我父母只生了我一个,可家里当时四世同堂,我是曾长孙女。春节年夜饭,就有二十几口人。过年,是家里最大的一件事。进入腊月,就要开始清扫。几个表兄弟负责把餐桌椅一件件抬到小院,用热水洗一遍。我要帮忙拣菜。因为菜市场提前很多天就关门,蔬菜都是整麻袋买回来的。奶奶、姑妈带着放寒假的我,围在小饭桌......
-
〓 节气·物候:芒种——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芒种节气一般落在公历6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到达75°位置。今年芒种交节时刻为6月6日7时58分。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鷃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秋天产的卵破壳生出若虫,然后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反舌鸟(据说这种鸟会学其他鸟叫)与此相反却停止了鸣叫。唐代元稹有《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
-
〓 京城图记:北京明城墙遗址记存
董化斌画 北京的明城墙遗址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在西便门,遗存城墙比较短,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在东便门,遗存城墙比较长。这段城墙是北京现存最完整的一段明城墙,包括老北京城内城的东南角楼,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加强保护明城墙遗迹,这里建设成了“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2002年向市民开放。公园位于 现在北京的......
-
〓 且行且思:学问大家当重视知识普及
国人多数都能讲史,个中原因,除了中华文明史悠长而且从未中断之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众多历史体裁的小说以及戏曲、影视作品的影响。当然,文艺作品之于历史人物、故事可谓真假参半,但是,却以其通俗性而深入人心。这提醒我们,如何让真实的文明史更好地普及特别是为广大青少年掌握?近日,在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