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适寓斋图自记》标点及篇目琐议
思适寓斋是清代乾嘉时代著名学者顾千里(广圻)的书斋名。斋名“思适”,取自北齐邢子才(邵)“日思误书,更是一适”之语。顾氏被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思适寓斋图自记》也因提出“不校校之”的校勘理论,而多为人称述。仅笔者目力所及,就有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彭林:怎样读《礼记》
中华礼学是以礼法、礼义之学为核心的学术文化,其理论形态则是《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三礼》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天先介绍《礼记》。 一、性质与源流 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
-
〓 学人随笔: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大学要坚守梦想勇于担当
尹群 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并先后在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修完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2009年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2013年3月起担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乃至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的办学理念与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
〓 名家看两会·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以国家大事为己任
我曾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虽然只一届,但是我感受还是很深,应该说终生难忘。我一直认为,政协的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新中国的第一届政协会议,在那样一个把全民进步力量的各方面代表综合起来参政议政的基础之上,现在发展到代表方方面面的一个局面,我觉得真是来之不易。我想,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进步,政治协商制度的......
-
〓 家风家教大家谈:范仲淹的境界与范氏家风
范仲淹青少年时,冷头沃面,划粥为齑,刻苦攻读,誓“以天下为己任”。入仕后,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殚心竭虑、鞠躬尽瘁,始终把百姓的冷暖忧乐挂在胸怀。难能可贵的是,虽官居要职,他始终严于律己,注重家声,国财民脂秋毫不犯。逝世后,治丧无其所,“入殓无新衣”。 范仲淹二儿子范纯仁,娶妻王氏。王氏为朝廷重臣王质长女......
-
〓 域外听风:让阅读摈弃功利
信息爆炸时代,摈弃功利性阅读,学会给阅读“减负”,恰恰是我们摆脱庸常、“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要旨所在温州人爱看书?“亚马逊中国”日前发布的2016年年中图书排行榜显示,温州位居中国“最爱阅读城市”第三位,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进入该榜单前三名的城市。温州进入排行榜多少令人意外。不过,2013年起每年组织两次儿童阅读推广,目前已......
-
〓 智海观澜:古代清官“拒礼诗”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常常赋诗拒礼。 况钟为苏州知府时,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可况钟全部拒收,并作诗一首,倾吐心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明人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为政清廉,一......
-
〓 郭启宏:再读与颖悟
春和景明之日,宜出游,看花临水,更宜读书,茹古涵今。不须拉开做学问的架势,只随手翻阅。我于无意间翻到谢肇淛的《五杂俎》,至卷之六,谢氏写道,“子瞻再读《汉书》,张方平闻而讶之,则张之颖悟过苏可知。”呵,只因“再读”,辄讶之,这里的“颖悟”指的是记忆力,所谓“绝世之资”。张方平,《宋史》有传,神宗时累官参知政事,是苏轼的......
-
〓 文化评析: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更懂文学吗?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日前揭晓,加拿大作家艾丽斯·芒罗获此殊荣。尽管艾丽斯·芒罗是目前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但中国读者对她还十分陌生。 其实,国内的媒体对诺贝尔奖一直不乏关注,特别是去年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这种关注已如房价般难以遏制。今年国庆期间,莫言老家每日涌入游客超万人,村外公路堵车两公里,......
-
〓 评论员随笔:历史,可以鲜活地走进当代
历史不只是学者和作家们需要找寻的永恒,也是普通百姓不能遗弃的永恒历史学家曾说,“不是我在向你们讲话,而是历史通过我的口在讲话”。对历史学家来说,在史料与文物的海洋里与古人对话,是一种别样的幸福。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儿也承载着记忆,通过近距离的触摸来感受过往的岁月,也是一种有历史感的体验。最近,走进北京......
-
〓 年货里的人情味
春节是华人至高无上的节日。春节少不了忙,忙年是传统,还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情感。年货是忙年的重头戏,五花八门,有吃的、穿的、戴的、用的、玩的,还有实实在在的“压岁钱”“磕头钱”,现如今又诞生了微信红包之类的新潮玩意。买什么不买什么,取决于荷包的厚薄,然而其中包含的情却未必和物品的贵贱有关。当年杨白劳给喜儿扯了二尺红头绳......
-
〓 马年说马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银蛇腾空去,烈马飞奔来”。农历马年的脚步声渐渐临近,已经闻到了马鸣的气息,不由得对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搜罗一些与马有关的话题,把马细数一番。说马的成语颇多,最常见和常用的是“马到成功”,这句词语用到马年上也有意义。“老马识途”用在十二生肖上,寓意着又是一个马年轮回。马是一种草食性家畜,广泛分布......
-
〓 艺坛走笔:价高不等于画好
画价的高低与画作艺术质量的优劣往往是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画价卖得高,并不一定说明艺术质量就优。反过来讲,画作卖不出去,也说不定是艺坛佳品、旷世奇作。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画作价格的形成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首先要看画作本身的思想内涵和形式美感;其次还要看创作者的学养根基、艺术经历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在当代画坛所处的地位和在......
-
〓 浅貌深衷——李清照《如梦令》再读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自其诞生日起至今,历来为人称赏,论者甚多,今又拈出,实有班门弄斧之嫌。惜花伤春确为此首小词透辟出来的情愫,也为历来论者所共道。文人伤春,自古而然。唐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我对“境界说”的理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文艺批评的“境界说”,大大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在“境界说”提出来以后,人们广泛地接受并运用了它。“境界说”成了在文艺批评领域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探讨“境界”意义的文论也多得很。因为《人间词话》里又出现了另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词“意境”,于是“境界”与“意境”的关系也就成了人们讨论的内容。笔者......
-
〓 光明论坛·温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十次提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强调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并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一词,目前已......
-
〓 读书论世:“掩卷而思”与“废书而叹”
一如不同的人有各异的性格,不同的书也有专属于自己的风格;因此,读不同的书,就应该有不同的读法。以此立论,想要真正读懂司马迁的《史记》,就需要带着强烈的情感。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说到读史书的基本方法时,一定会强调秉持客观、理性、超脱、冷静的基本立场,不宜带上过多的读者个人的情感在内——无疑这是必需的,历史学严谨立说的传统训......
-
〓 柳鸣九:法国书籍在中国的历史际遇
雨果像 范曾画 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由光明日报和中国外文局主办的“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与“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大型评选活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一次别出心裁、别具一格而又十分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庆典。它是对中法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自古以来直到今天精神文化交流史的一次珍贵的回顾,也是对......
-
〓 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它们仍可为今所用,甚至可以为全人类共享。 其一,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文疲敝,礼坏乐崩,当面临“古今之变”、重建“文化认同”的时代课题时,孔子应之以“述而有作”之道,述礼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