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历史不能成为镜头里的道具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201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现场的照片及相关报道在各媒体网站盛传,出席此次典礼的从教育部官员到毕业学生,均着汉服、行汉礼,现场金锣礼号齐鸣,编钟箜篌恢宏,甚是壮观。据称,这已经是该校第三年举办汉文化毕业典礼,这种仪式已经形成体系,未来将成为该校传统。 慎终追远、尊敬传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
-
〓 求同存异:文艺评奖应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近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茅盾文学奖屡屡成为争议话题,这一次同样不能例外,有人甚至拿获奖者的年龄说事,称此次茅奖是“老人奖”。平心而论,这些年来,茅奖的评选工作是不断进步的,从大评委制到评委的实名制,茅奖评选一直在改进评选的方式方法,以期做到公平、公正。 茅奖的评选流程如此严谨,评选结果尚引起争议,更遑......
-
〓 网络文学接续古典“文脉”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宝藏,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从《后宫甄嬛传》、《悟空传》、《英雄志》、《诛仙》等网络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网络文学的文化基因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场出现了三股大的文化潮流:一是“国学热”。在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
-
〓 文史遗痕:春秋寨忧思
烟雨迷蒙,鲤鱼山宛然一帧水彩画。可那位大画家尚嫌气韵不足,仍一遍遍地濡染。花的红洇开,草的绿涨满,饱和的色彩从花瓣、叶梢一串串往下淌,泥土都被浸透了。石头却没有在泛滥的色彩里溶解,只是颜色深了些许,原来是灰白,现在近于黑色,一种质地坚硬的颜色。漫山漫坡,草木稍不留神,这样的石头就裸露出来;其实草木遮掩的地方,也......
-
〓 谢冕:忆徐迟
徐迟 罗雪村绘徐迟,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代表作有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翻译作品《瓦尔登湖》等。1914年10月15日,徐迟出生于浙江小镇南浔。在徐迟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刊发北大教授谢冕撰写的回忆文章,以表缅怀。——编者今年,是著名诗人、翻译家、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的百年诞辰......
-
〓 光明论坛·温故:身之主宰便是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身之主宰便是心”,并精辟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在中国传统哲学......
-
〓 民俗雅绎:风雅中秋
中国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并产生心灵的感应。周人会在中秋举行仪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晋以后,中国人兴赏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从唐开始,中国人有了中秋节,千年既久,到现在已经成了传统和习惯,祭月也演化成为赏月,这标志着人从对月之崇拜发展到对月之审美。 祖父所主导的一次中秋节,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中......
-
〓 看图说话:《纂图互注尚书》宋刻本
这本《纂图互注尚书》是“天禄琳琅”旧藏之物,宋版的孤本。“天禄琳琅”是乾隆皇帝建在乾清宫昭仁殿内的善本书室,相当于乾隆的私人藏书室。“天禄琳琅”的书有真有假,也有许多极好的孤本,其特点是打着“乾隆五玺”的印章。讲《纂图互注尚书》,第一要看“天禄琳琅”的宋版书;第二看五色织锦,这是乾隆改装过的,也是“天禄琳琅”藏......
-
〓 刘绪源:晋祠随记
这个冬天去了次山西,忙里偷闲,作晋祠半日游,不料有了颇多感想。 太原的冬天,绿色褪去后,本来就是灰蒙蒙的,一片水泥色。今年正大拆大建,就像报上说的,整个太原成了个大工地,于是尘土更其飞扬。这时来到晋祠,顿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到了桃花源中,一派心旷神怡。 在山西诸多景致中,晋祠是独一无二的,我过去就有......
-
〓 必也正名乎:从经济法角度思考姓名使用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姓名书写习惯往往就不甚明白,而中国人其实对于自己的行为习惯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评审意见、申报材料、邮件单据等等各种法律文书上签名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惯例了,没有人对此凝神思索。对于眼前习惯的事情,缺乏敏感是人的本性,不足为怪。 1 中国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基本上包括姓......
-
〓 求同存异:我们的节日病
去年圣诞夜,11万狂欢者给昆明南屏步行街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垃圾;今年元旦前夜,上海外滩的跨年晚会上,踩踏事件瞬间夺去了36个年轻的生命……岁末年初,坏消息接踵而来,刚过去的阳历新年过得确实有点尴尬。 眼下,春节临近,该怎样健康过节虽说是个不受待见的老话题,可放眼看去,在把一连串“洋节”过成“购物节”、把所有......
-
〓 找寻自我最深处的芳香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在家院的庭前种了桂花、玉兰和夜来香,到了晚上,香气随风四散,流动在家屋四周,可是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极美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长大以后,更发现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凡香气极盛的花,桂花、玉兰花、夜来香、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栀子花、七......
-
〓 趣赏羊文化
商代双羊尊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双羊尊是商代晚期的容酒器,它是古代青铜艺术最杰岀的珍品之一。此器高45厘米,筒形口,尊身由两头背部相连的羊组成。柔和素雅的铜绿、奇特优美的造型、纷繁瑰丽的纹饰和厚重拙朴的质感,赋予了此件双羊尊无穷的艺术魅力,也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
-
〓 当老兵远去……
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神情肃穆地站立在观礼台上,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保持军礼姿势的右手,在阅兵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站立敬礼的姿势……9月3日,阅兵式上的这一幕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引起网络上大量转载、评论。今年以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让人们再次回望起那段难忘的抗日历史,尤其是抗战老兵们对历史的亲身讲述、他们令人动容......
-
〓 人才史话:用兵奇才缘何多书生
资料图片 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曾一度唱红大江南北,其旋律和歌词也广为人知。其中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以非常钦佩的语调唱出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样的赞叹。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提出“武装夺取政权”的人,并非军人出身,而是来自湖南乡村的教书先生。你若留神就会发现,历史上那些善于用兵的人,往往都是书生。他们虽然手无缚......
-
〓 书法是否进课堂应听学生意见
书法是否应该进课堂?这个问题应该先问问学生们。 1962年,郭沫若曾为《人民教育》杂志题写了一段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
-
〓 文化综艺需要因势利导
最近一段时间,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为什么《朗读者》会火?笔者认为,《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根本原因在于节目适应了当前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可以说,《朗读者》《见字如面》《非凡匠心》《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工业流水线模式和互联网思维的I......
-
〓 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选登: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不错,那是一个分裂对峙的时代,士族和庶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被按门第区别,豪门士族控制了国家的绝大部分......
-
〓 读书论世:历史研究与走向大众
我们常说要以史为鉴,怎么以史为鉴呢?这其实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应该告诉大家的。不光是我们讲给大家听,使大家受教育,我们更应该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史学动力。一个学科、一项学术工作从确定一个课题开始,进行复杂的长时间的研究,最后总要把它写成文章、写成书。任何一项学术研究工作都不能说课题研究结束以后就算结束,应该把出版这个环节......
-
〓 “在他的时代,做好他应做的事”——怀念来新夏老师
我认识来新夏老师,是缘于几页林则徐的手迹。旧藏十余页没有落款的林公遗墨,虽有原藏者跋,称此为林文忠公真笔,但总还想找个权威再考证一下。来老师为林则徐研究专家,所撰林公年谱享誉学界。但我近年客居海外,一直无缘认识。2011年,韦力兄新出《书目答问汇补》,见书时才知来老师是合著者,于是便请韦兄引荐。是年夏正有津门行,8月1......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