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围棋与人生
人生有涯,棋艺无境,棋局的胜负可以作为下一局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但是人生却是不可逆的。棋入绝境时可选择打劫寻找转机,而人生没有。但愿,围棋能为我们正确做人提供重要启示。“塞翁失马”让我们辨证地看待人生得失,而棋局上的取舍则教会我们辩证地处理问题。对弈时常常要在得失之间做选择:外势与实地,金角与银边,大场与急所,等等。......
-
〓 网络时代会冲击传统年俗吗
同样面对老人倒地,有人痛心于道德失守,有人焦虑于法律失助;同样面对一项公共政策,有人双手赞成,有人提出质疑……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价值观念,必然产生碰撞交锋。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透。即日起,本版推出“微议录”,围绕一些......
-
〓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周恩来的母校,1919年由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严范孙创办于天津,并首开北方私立高校男女同校之先河。其实,南开大学的历史最早要从1904年算起。从1904至1905年,南开校名分别是私立中学堂、私立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三易其名。1907年秋,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该校首次以“南开”称。 “南开......
-
〓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之三:1949年——中国服装拐点
上世纪50年代,华罗庚、老舍、梁思成、梅兰芳(从左至右)四人在一起。从他们的衣着中可以看出,中山装已风靡当时社会各个领域。制定服饰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开国后的大事,所谓改元易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服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未有明令服饰制度的时代。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是1949年10月1日。......
-
〓 小字典,学问多
图文并茂的《新编学生字典》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提交了《为农村学生免费提供真正适合学生使用的字典》的提案。提案根据大量的调研指出,以普通大众主要是成人为读者对象的通用型字典并不适合学生使用;学生字典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并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特......
-
〓 《金瓶梅》与明代的灯俗
作为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的文学作品,《金瓶梅》不仅描写了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有许多民俗,丰富多彩的节日彩灯就是其中一项,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就是一篇专门描写上元节(元宵节)彩灯盛景的回目。那一日,应李瓶儿之邀,西门庆的大小老婆月娘等人率家奴前往看灯。李瓶儿家的房子有“门面四间,到底三层:临街是楼……”......
-
〓 金台论道:“跪拜心态”岂能弘扬传统文化
据报道,河南一中学不但要求学生跪拜孔子像,还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论语》,不少在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各地祭拜孔子像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有私人国学夏令营甚至把跪拜孔子像作为惩罚不听话学生的手段。孔老夫子如果见到这番景象,一定会大摇其头而不以为然。且不说,孔子从未认......
-
〓 董驹翔:永远的书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遭空袭,三名男子站在图书馆书架前的瓦砾中挑选图书。 作家徐迟当年在上海,说商务印书馆很大,“简直像一个皇宫”,“真是琳琅满目,走进去就不想出来。那么多的好书,书是香的,是美的,我的魂都掉到里面了。”诗人朱湘也感叹:“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了。......
-
〓 姜鹏:怎样读《资治通鉴》
一、《资治通鉴》的编撰 《宋史·司马光传》里面记载过司马光两个童年故事,除了妇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之外,还有一个不太受人注意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个不为一般人重视的童年故事,和司马光的终身成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司马光六岁就学,七岁开始就迷恋上了《左传》这部书,“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苏轼《司马温......
-
〓 红楼风月谈:林黛玉的读书单
宝玉和黛玉 顾炳鑫/作 (中国嘉德供图) 曹雪芹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形容林黛玉有“咏絮才”,恰恰与薛宝钗的“停机德”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之始,给林黛玉的定位便是才女。林黛玉初到贾府,贾母就曾问及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黛玉的居所,发现“窗下案......
-
〓 今天我们如何整理古籍·袁行霈:为青年编辑创造学术成长的空间
这次获奖的几部大书,整理时间都超过了十年,是两代甚至三代以上的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选题的重要性、整理的难度、学术的坚守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思考、传播、宣传。马王堆简帛是出土文献的代表,《史记》是正史的第一部,杜诗是集部的重中之重,三部大书展示了中国典籍整理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研究的精华,体现了当代学......
-
〓 智慧、思想与知识
“智慧”,一个让人向往乃至敬畏的词语。笔者曾以“说文解字”的方式对其进行探讨,譬如“智”,从“日”从“知”,说明积累知识的重要性;“慧”,从“彗”从“心”,只有不断扫除心灵“尘埃”方能有大智慧产生,极言道德之重要。此解释仅大略勾勒了构成“智慧”的相关因素,譬如知识、德性等,没有深入探讨下去。事实上,智慧非孤立之......
-
〓 半日闲谭:夏日炎炎,何不同游
立夏已过,暑气日升;白昼拉长,衣袖渐短。沉闷干热的空气让置身室外变成一种身心俱疲的煎熬。遮阳伞、太阳镜、防晒服纷纷涌现于街头巷尾,宣示着北京的夏天真的来临。更迭的四季让人类的生活规律又富有变化。祖祖辈辈传承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什么季节该做什么事,该做怎样的调整。随季而变的不只是衣着打扮,还有饮食起居、出行方式,当然也包括......
-
〓 思想纵横:“儒行”的现代启示
“儒”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人们德行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儒为官,称为儒吏;以儒治兵,称为儒将;以儒经商,称为儒商;以儒行医,称为儒医……人们之所以喜欢在职业名称前面加上一个儒字,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知识渊博的代名词,更是德行高尚的同义语。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中的《儒行》篇,集中记载儒者的德行,被称为儒者的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
〓 谢冕:窗子如花开向春天
那时,所有的窗子都是封闭的。封闭的窗子,使人们看不到外边的风景,看不到星星,看不到月亮,当然也看不到阳光。房屋、树木、人,还有思想和艺术,所有的一切都被这无边的暗黑笼罩着、吞噬着,留给我们的只是无边的暗黑。我们被这无边的暗黑所囚,我们与世隔绝。于是开始无望地等待,而等待也是无边的,也是暗黑的。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有人......
-
〓 年画里的乡愁
绵竹年画 来源:百度图片临近大年,父亲去周边乡场上买回了一卷年画。我们弟兄仨打开那些粉笺土纸,争着看年画上的人物:手持双鞭,背后插着令旗,长髯飘飘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锦袍玉带,手持如意的则是和蔼的文官。有时候也有赵公镇宅、钟馗捉鬼这样的单幅年画;至于三猴烫猪、耗子嫁女这样的幽默画作,则最受我们小孩子的青睐。父亲让我们......
-
〓 评论员随笔:中国需要怎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大学不仅是硬件提升的问题,也不仅是学科建设、制度建设的问题,而是如何形成一个高尚的精神共同体,如何定位自己在国家、民族乃至世界、人类前行中坐标的问题每年诺奖公布,慨叹国内大学不能培养出“大师”,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症候。这背后,透露出一个强烈的共识:中国需要世界一流大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统......
-
〓 东西流水终相逢
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和开放性的时代晴雨表之一。近年来,媒体与出版社都热衷评选年度热词。这些词汇包罗万象,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梳理和映射,几乎成为社会大众的脸谱。从今年已经评选出的一些年度词汇,我们可以管窥一下过去一年间国际社会的翻云覆雨。先从使用人数众多的汉字说起吧。由商务印书馆......
-
〓 宁宗一:我心中的来新夏先生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来新夏著,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1965年,来新夏先生在修订《林则徐年谱》作者与来新夏先生 “难得人生老更忙” 2014年3月31日下午4时许,突然收到来公去世的噩耗,我虽然有心理准备,如此高龄,走得也不能算是意外,但我却总是执拗地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事实上,就在几周前,受校友委托......
-
〓 古代“老同学”的恩恩怨怨
孙膑与庞涓同学是同师授业、携手并肩的人,古代称之为“同窗”。师出同门的人,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水平和能力有高低之分,有些同学能够在学有所成后并肩作战,互相促进,同窗之谊根深蒂固;而有些同学却成了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人。从下面几对同学身上,我们或许能够感悟出一些真谛。苏秦和张仪鬼谷子先生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