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唐如何惩处“不孝”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受重视程度之高、影响社会之深、延续时间之久,为其他民族文化所罕见。“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狭义的孝道指针对父母的道德行为,而广义的孝道则延及父母之外的长上之亲。孔门弟子有若说,孝悌是“为仁之本”,在诸多伦理道德中,孝道是最基本的。儒家认为,孝可以使人们之间互相亲爱。而相互亲爱的族群,......
-
〓 深度关注:让高校学人“静下心来做学问”
CFP 编者按 学者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不仅是社会对学者群体的观感,也是学者本人的切肤之痛。是什么让他们难以静心做学问?是个体的学术情操不够,还是社会发展特殊阶段所致?作者从调查入手,从体制原因管窥其中究竟,给人带来许多启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学者也是人,与其谴责个体,不如从束缚他们的环境着手,解放个体,......
-
〓 陶渊明四出四隐的原因探讨——陶渊明出仕之间的心态变化
陶渊明在辞去彭泽县令最终归隐田园的第二年写作的《归园田居》(其一)中对自己的之前出仕之间的生活做回顾时评论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认为自己先前徘徊于政治与田园之间的生活是对自己心灵的巨大折磨和个性的极大束缚。而通过今人对其生平的种种研究已经证明诗中的“三十年”并不准确,真正的数据是“十三”即从其第一次出仕从政担任......
-
〓 古史新辨
治三代以上的古史首要就在把握“华夷之辨”——也就是作为征服氏族的华夏族与土著居民之间的种族区隔。历史上的华夏民族很可能来自遥远的中东地区。1张骞通西域一个附带的使命就是寻访中华文明之西方根源——他在给汉武帝的报告中说“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2很明显,甘肃弱水在汉人看来仅是东晋南朝“侨州郡”一类的地名......
-
〓 高陵“一号墓”是卞太后“疑冢”
河南高陵“二号墓”的主人是曹操,经过多年的争论,已成定局。在曹操墓旁边的“一号墓”,人们寄希望于是卞太后的墓葬,卞太后与曹操“同茔异穴”。但发掘结果却是一座“空墓”。 “一号墓”与曹操墓的方向一致,在其旁边,相距30多米。平面形状呈刀形,墓道南半部呈阶梯状,北半部呈斜坡状,陡峭狭窄,墓道两侧分布有对称的长......
-
〓 专家视点:提炼中华多民族文学发展的“中国经验”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是中华文学的瑰宝。图为《江格尔》中所描绘的宝木巴国。资料图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学,是指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就是要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高度,客观认识中华多民族文学发展历史进程,客观总......
-
〓 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胡适禅宗史研究的历程,并详细地评论了他在发掘和整理禅宗新史料、弄清初期禅宗史上的一些重要史实等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从而认为,胡适在禅宗史研究中虽有不少主观武断和谬误之处,但从总体上来看,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以非信仰者的立场,用思想史的眼光,历史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禅宗史的学者。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今天......
-
〓 国学博士论坛:《金縢》与“金縢”故事
曹娜,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3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清华简与〈尚书〉研究》。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晁福林通讯评委: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杜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晖《尚书·金縢》记载了周武王克商后生病,周公以璧、圭祷告于先王,愿以身代武王,并将祷辞置于金縢之匮,而后武王病愈。及至武王去世,成王听信谗言怀......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八
汉魏乐府·相和歌辞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这首《相和歌·瑟调曲》可以和同为相和歌的《饮马长城窟行》相对读。《饮马长城窟行》是写一位闺妇对远方亲人的相思,《艳歌行》则是......
-
〓 国学博士论坛:诸葛亮的暂隐选择及影响
蒋波,男,湘潭大学历史系讲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秦汉时期的隐逸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 博士导师:西北大学教授 余华青 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邓瑞全 “仕”或“隐”是古代士人的两种主要人生选择,同时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他......
-
〓 山人现象与中晚明文学的娱乐化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中晚明这个特殊时期,把山人现象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出来具体阐述,意在研究山人现象与中晚明时期文学娱乐化倾向的关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山人现象在中晚明时期特别突出,并分析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倾向;第二部分阐述受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的影响,山人表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生存方式;第三部分为小结......
-
〓 史海钩沉:近代交通变革与东北城市结构的变迁
在近代中国这一“过渡时代”(梁启超语),交通变革与城市发展印证了社会的剧烈转型。在近代社会变革和交通体系变迁的作用下,东北城镇从封禁百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新的发展之路。高效、迅捷、容量更大的近代交通逐渐替代了低效、缓慢而简陋的传统交通,这不仅促使东北城市流动人口激增,而且逐渐将他们转化为定居人口,使传统城镇结构及......
-
〓 技术书法学与简牍辨伪——答姚小鸥先生
北大《老子》简52拼复示意图姚小鸥教授《由拼接与书法看真伪》一文(2016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第16版)从竹简拼接与“無”字书法的角度,全面否定、质疑本人《北大简〈老子〉辨伪》(简称《辨伪》)的观点与方法,声称“结合秦汉简册制度,逐一对照《辨伪》指责,发现无一能够成立”,并对技术书法学的所谓“理念框架”提出疑问。......
-
〓 我们为什么读《论语》
我为本文冠名为“我们为什么读《论语》”,并非要代所有人发言,只是我个人在前人思考、解说基础上的一些阅读体会。自从孔门弟子记录下孔子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教学和嘉言懿行,并且共同阅读、研究、编定它,就深受后辈学子喜爱而代代相传至今。《论语》至今仍然吸引众多读者,是因为它经过了千百年深入研读和审视的历史检验;而不是因为它......
-
〓 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在时空中穿越
编者按【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本版发表这组论文,以表达对汤显祖的敬意和纪念。《在时空中穿越》指出,柳、杜二人梦境的安排,附带着作者对于舞台形象与诗意符号的铺排机心,充分显示了汤显祖在艺术哲理方面的超前意识与不世天才。《还魂故事的创造性转化》一......
-
〓 国学漫谈: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
-
〓 乾嘉史家的“博古”与“知时”
所谓“古”与“时”的关系,即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联系,这一命题始终受到历代史家的关注,成为历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大家都以“博古”著称,致力于为古史订误补阙,历史考据学蔚然成风。由此导致相关研究中的一种误解,认为乾嘉史家“博古”而不“知时”,有人据此批评他们埋头于故纸堆中,完全脱离现实需要,为考......
-
〓 来自传统的精神滋养
现代生活与传统文明之间如何对接,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道路上面临的一个共同考验。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契合、相互启发,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我们所身处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面貌不断进步的时代,也是中国坚持改革扩大开放、与世界融合度更加深化的时期。全球化格局下的现代进程......
-
〓 中国传统人格建构的理性特征
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是人生问题,而人生问题的核心则是理想人格的建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培养和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构建形成了独特的理想人格体系,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取法师表的人生目标。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哲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特征,对当代人的人生修养和人......
-
〓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
【内容摘要】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