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园:“古风妻似友”
这个题目涉及了古代中国士大夫生活中较为诗意的方面。归庄有诗曰:“古风妻似友,佳话母为师。”(《兄子》)据邑志,归庄书门联云:“一身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境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归庄门符》)不但可感其本人的诙谐,其夫妇相处中的谐趣亦可想。“五伦”中“友”之一伦,最平易亲切,虽不便拟之于近代意义上的“平......
-
〓 高本汉:一个瑞典人对中国学界的重大影响
高本汉(Bernhard·Karlgren,1889—1978年)不仅是19世纪以来瑞典最杰出的学者,也是西方世界最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以毕生精力研治中国文化,尤其致力于汉语音韵训话的探究。他花费数十年时间,根据古代韵书、韵图和现代汉语方言,以及日本、越南、朝鲜诸国语言中汉语借词的译音,重新构拟了以唐代长安方言......
-
〓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对先秦散文史框架的冲击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和《清华简》相继面世,一大批不为人知的先秦散文重见天日。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新的文献学术资料面世,都会带来一场文化学术思想的深刻变革。世纪之交的出土文献都集中在先秦,而且是以散文文献为主,这使先秦散文史研究迎来重大学术机遇。 此前文学史家讲先秦散......
-
〓 读史札记:国家公祭日与公共史学
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设立这两个重大纪念日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大部分学者和媒体都是从当前形势、国际......
-
〓 青年文化论坛:母语怎可成为“繁盛的荒原”
今天是国际母语日。这一纪念日的设立,旨在提升人们对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自觉意识。汉语,作为华夏子孙共有的精神故乡,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正面临着平面化、粗鄙化,被单向度理解与使用的境遇。本期青年文化论坛特以汉语的当代挑战为主题,期待引发更多人对母语文化的关注。——编 者●“猴赛雷”“奏凯”“蓝瘦香菇”的出现,说明了方言......
-
〓 国学漫谈:仁的生态维度
国内外学界之所以长期把儒学简单地视为一种关于人际关系的伦理体系,与对“仁”的片面理解不无关系。诚然,“爱人”是仁的最初的和基本的说明。不过,历史上仁的含义是不断发展的。汉儒提出了“爱人以及物”的解释,使仁具有了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性内涵。宋儒把仁作为人心的德性、天地的“生生之德”,使仁成为万物的本体,实现了仁......
-
〓 国学漫谈:道德文章
中国传统士大夫人生目标和成就往往被以“道德文章”来加以概括。“道德文章”也是中国社会和历史对个人进行评判的基本坐标。 道德文章的要旨,在于“德”与“学”的统一,即如《中庸》所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德”与“学”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在中国文化中,“道德文章”精神源远流长。孔子的“文行忠......
-
〓 “顾颉刚研究”应更多地纳入到学术史范畴中去
学术气候在近二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93年到2013年,人们的心情更平静了,情绪更少了,不趋极端了,意识形态色彩更淡了。当《文史哲》杂志2006年初开办“疑古与释古”专栏时,不止一个作者谈到同一个问题:批评“走出疑古时代”主张的文章发不出来,尤其是在北京发不出来。而拒绝支持“疑古”的声音,也就意味着轻视乃......
-
〓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体现的是大乘佛教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脱。“悲智双运”是就大乘佛教的教义和宗旨来讲的,而“福慧并修”则是从修道者的修行方向和方法来讲的。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因观......
-
〓 “思考历史而不是背诵历史”——德国历史教育的启示
位于莱比锡市的德国历史博物馆在其入口处刻着这样一段铭文:“警告!历史会让人具有洞察力并导致其意识觉醒!”这段铭文以幽默的方式点明了历史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德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帮助学生形成思辨性“历史意识”是德国的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为此,德国的历史教学遵循特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首先,德国中小学的历史教......
-
〓 郑成功与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创造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古老的闽越文化和外来文化而形成的。闽南文化内容丰富,色彩斑斓,不仅深深影响着一代代闽南人,并且随着历史上闽南人成批外迁而辐射到他乡异域。 我们知道,文化的传播,人口迁徙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大陆汉族移民向台湾迁移,唐宋即已......
-
〓 郁达夫南洋时期政论文新探
摘要:郁达夫南洋时期的政论文,是其后期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本文希望在以下几点上做进一步的探索:1、对郁达夫南洋时期政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与分析;2、论述郁达夫南洋时期政论文的特色及成因;3、对郁达夫抗战“速胜论”的新看法;4、探求郁达夫战斗精神的来源。关键词:郁达夫;......
-
〓 共同体:人类命运中国经验
习近平主席在多次国际场合提出: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已经进入“地球村”时代,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的分歧,地球人面对经济全球化及生态危机、核武器威胁、极端主义,真正成为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共同体。但目前尚未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和普世道德规范,很多国家政治集团仍被“弱肉强食”的社......
-
〓 北方黄册填补空白
众所周知,赋役黄册制度是明代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并与明朝统治相始终。可惜的是,数量巨大的明代黄册消失于朝代更迭中。现存的明代黄册文书,多是乡里保存的黄册底籍、草册及抄底等,而明代黄册原件难得一见。已知存世黄册遗存文书,都属于南方地区,北方黄册一件未见。幸运的是,近几年我们在进行公文纸本古籍整理研究的过程中,发......
-
〓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发生在公元五世纪后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地位、作用、影响之重要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已由国家教育领导职能部门的做法而得以证明了: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它与“商鞅变法”、“明治维新”等一......
-
〓 五劳七伤论
○五劳五劳、谓:筋劳、骨劳、皮劳、气劳、血劳也。筋劳者,困久步得之,其状,终日驱驰,放而不辗者是也,其为病,则发蹄痛,凌气之病也,发病,谓毒气散于蹄间。其痛多气也。骨劳者,因久立得之。其状,虽展而不时起者是也。其为病,则发痈肿。皮劳者,因久汗不干得之。其状,虽辗,起而不振毛者是也。其为病,挟脊磨热是也。气劳者,因汗未......
-
〓 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外学者座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 编者按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当天晚上,国际儒联邀请于开幕式现场聆听习主席讲话的部分中外学者进行座谈。本刊以纪要方式刊出学者发言,以飨读者。爱......
-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
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一问题,首要的是要弄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多次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多个重要论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的价值定位。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
-
〓 国学博士论坛:阮元经学研究的特色
林久贵,男,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2012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阮元经学述论》。博士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周国林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爱平 武汉大学教授 谢贵安 阮元(1764~1849)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他一生学术成就巨大,在学界被奉为“山斗”。阮元的学......
-
〓 千秋南海谁与评说——南海更路簿中的历史公论
更路簿书影。资料图片所谓“历史自有公论”,意指人们总是能根据前人活动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对事情的是非曲直做出公正的评论。在南海局势日益紧张的今天,厘清其权属问题自然是解决南海纠纷最为必要的事情。南海千秋历史自有公论:一本本渗透着岁月气息的更路簿小册子必将压垮所谓的南海仲裁那一纸空文。南海渔民的智慧结晶“靠山吃山,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