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民歌里的国风传统
“世界民歌看中国,中国民歌看山西,山西民歌看左权。”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全省百余县,几乎县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已经收集整理的山西民歌多达两万余首,有“山歌”“号子”“小调”和“套曲”四大门类。流行于山西东部太行山区的“开花调”是山西民歌的一张响亮名片。 开花调因歌词的上句常用“××开花”起兴,用下句点题,故此得名。开......
-
〓 诗酒风流的美学范式及其早期渊薮
何谓“诗酒风流”? 或曰:酒是诗媒,诗为酒华,故而生之。就二者的具象联系而言,此说不为无见。如若基于主体进行历史性理解,诗酒风流则是指藉由诗与酒的自然交融而呈现出的一种本体性超越境界,是人的一种审美化生存状态,是中国式浪漫主义的一种写照;它发端于《诗经》时代,成型于汉末魏晋,而光大于隋唐;从传世文献和典型人物看,《诗经......
-
〓 《世说新语》与《说苑》
在《世说新语》之前,古代典籍的编纂方式大体不外分类式、分卷式和编年式三种。《世说新语》属于分类式的演化。此前的分类式图书往往根据内容需要,或以天文地理为序,或以人文社会为列,与人的精神世界尚无明确系统关联,但其中已经或多或少蕴含了与《世说新语》的分类方式有关的因素。其一是有些类目名称已经涉及人的精神世界,如董仲舒《春秋......
-
〓 从对付病毒到重视生态安全——人类与流行病斗争的历史启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灾难和经济损失,也使人困惑、焦虑乃至恐惧。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斗争,阻断病毒传播、控制疫情波及范围是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人类与流行病长期斗争的历史启示我们,在思考疫情防控问题时,除了对付病毒还应超越病毒,探讨其背后存在的人与动物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除了隔离病人还应治......
-
〓 读史札记:历史文化视域下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既出于现实需要,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依据和基础。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长三角地区是江南的核心区域。江南作为一个区域概念,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过程。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包括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的广阔地域。长江下游南部地区虽然也属江南范......
-
〓 兰苑撷芳——明清女性总集的编纂特点和流变
对女性作品的关注、编选于齐梁时已开其端,《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多种《妇人集》即可见一斑,嗣后唐代蔡省风《瑶池新咏》可窥见唐代女性创作的盛况。不过,这些都只是奔涌长河发源时的涓涓细流而已,女性总集的编选还得等到明代中叶女性创作的繁荣之后才真正兴盛。从时代断限来看,明代之前的几种总集基本上都是当代作品的汇编,而明代则呈现出......
-
〓 京剧的形成与北京历史文化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而清代后期京剧的形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京剧吸收、汇聚、熔铸了众多地方戏曲乃至其他各类艺术的精华,拥有丰富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国戏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拉开了近代戏曲之序幕。以往京剧研究和戏曲史著作对四大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的关系挖掘得非常充分,这固然在于四大徽班进京后的影响和作......
-
〓 “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当下,书法的实用性功能日益弱化,人们大多不再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书法作为艺术的纯粹性越来越强,它常常出现在展示空间里,这也意味着书法展览时代的开启。当代书法展览机制下的创作,一方面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创作队伍的迅速壮大,另一方面也带来千篇一律的“展览体”现象。展览机制的兴起和发展 从当代展览的含义来说,“展览......
-
〓 农业遗产与农耕文化
传统农业影响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先民由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凝练出的三才理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
-
〓 吴宓的国学观
吴宓是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学人。他在1922—1933年间主编《学衡》杂志,践行“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学术宗旨;1925年参与筹办并实际主持清华国学院工作,短短一年间清华国学院从无到有并在中外学界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力。那么,吴宓对国学的楷定及其内在精神义理的发明,便显得颇为重要。一如何定义国学,吴宓1925年......
-
〓 易道与天文:文化蕴涵之探析
中国古代天文学,堪称古文明之肇基与渊薮。古代先贤,仰观浩瀚苍穹,俯察方位分野,记录天象变化,确定星宿排列,测算日躔月离,了解黄道白道,标记景昃朔望,创制演进,从观象授时到制定历法,“敬授民时”“以前民用”,发展出包罗众多形态、记录丰富数据、具有精妙特色的以历法制定为核心的天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古代天文学......
-
〓 西南茶马古道:中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西南茶马古道作为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通道,一千多年来在边疆治理、民族融合、中外交通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国内部分通过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干线及众多分支将西藏与其他广大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汉藏民族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其国际部分则从西藏腹地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出发,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通往尼......
-
〓 工匠精神的中国语境
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当务之急的一方面是把更多的创新、资金转向实体,走出一条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集约投入、科技创新拉动的发展路径。而从根本上讲,中国制造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离不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支撑。故而,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一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
-
〓 庄子思想与中华文脉
文脉,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不同时代的优秀思想家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包括庄子的重要贡献。闻一多先生在《古典新义》中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庄子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思想家。他的丰富、深邃、具有独特魅力的思想,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对中华文脉的形成和传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 地名读音的多元选定
地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地名的用字和读音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正因为特殊,所以地名一直是学界持续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民间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对地名读音的选择和审定,常常会各执一端,见仁见智。个别县市地名的读音还要由国家民政部门会同有关专家来定夺。可见,地名读音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学问题,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正音问......
-
〓 为什么要整理元代笔记文献
所谓笔记,是指那些没有一定体例、信笔记录摘录而成的作品,是古代文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价值。自《全宋笔记》全部出齐(大象出版社2018年)以来,人们对笔记文献及其整理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早在2003年,傅璇琮先生在给《全宋笔记》写的序中就说:“可以期望,辽金元、明、清各朝笔记总集的编纂,当也能引起相应的关注。”就......
-
〓 守望家园:清明节的传承密码
清明节成熟于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古书记载,因这一时节气清景明,故称“清明”。清明节有哪些特别之处? 相较于其他节日,清明节有两个特别之处: 一是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中,唯有清明被列入了中国传统节日。这是纯属偶然,还是另有原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但无论如何,其地位都非同一般。 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 月落乌啼是何时?——张继《枫桥夜泊》理惑
张继《枫桥夜泊》家喻户晓,今通行本皆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及普及读物中,皆与此同。虽读者对此诗交口称好,然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却鲜有人作深入思考。如:一、“月落”无定时,如何利用周围的物色给它以准确的时间定位?二、苏州河畔本无枫树,诗人何来“江枫”之......
-
〓 晚清牛痘局:从慈善到防疫
1842年3月,身处京师官场的曾国藩,写给湖南的家信中有如下一段话:孙男女皆好,拟于三月间点牛痘。此间牛痘局系广东京官请名医设局积德,不索一钱,万无一失。这封家书中提到了“点牛痘”和“牛痘局”。借助于大航海之后东西方交通的便利,1805年,牛痘接种法传入中国,揭开了晚清防治天花的施种牛痘时代。专门为“点牛痘”而设的......
-
〓 以为民极:中华经学的责任担当
《周礼》本名《周官》,原有六篇,西汉武帝时期由河间献王从民间征得。这个民间本抄写于秦统一文字之前,与当时通行的“今文”有别,《周礼》因此被视为“古文”。《周礼》现存前五官都有一段序言性质的文字:“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这段文字被宋儒称为《周礼》“二十字总纲”。在这二十字中,“以为民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