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史札记: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孔子像 孔子的际遇,颇为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有过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但是,他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却未曾有过犹豫彷徨。即便当时无法兴起礼乐以济世安民,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
-
〓 起点与宗旨:《论语·学而》的逻辑
《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由此可见,儒家做人做事的基本逻辑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循序渐进、互为依存的纲目。在这八大纲目中,又以“修身”为本。 ......
-
〓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
中国传统节日让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摄影/谌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是我国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最富有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瑰宝。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等部委曾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
-
〓 孔子与春秋执政卿
孔子“信而好古”,对历史、对传统、对先贤,抱有深深的温情。史称“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史记》卷六十一),而对于近世涌现的众多杰出的政治精英,活跃于春秋各国政坛的执政卿大夫,孔子更是怀有极大的敬意。史称他“严事”,即特别礼敬臧文仲、柳下惠、蘧伯玉、晏子、郑子产等人。他夸子产为“古之遗爱......
-
〓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对先秦散文史框架的冲击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和《清华简》相继面世,一大批不为人知的先秦散文重见天日。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新的文献学术资料面世,都会带来一场文化学术思想的深刻变革。世纪之交的出土文献都集中在先秦,而且是以散文文献为主,这使先秦散文史研究迎来重大学术机遇。 此前文学史家讲先秦散......
-
〓 项目论坛: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多民族统一国家认同
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政治统治、经济管理、军事指挥和文化礼仪活动中心,是古代国家历史的缩影,其宫城又是国家的政治中枢。因此,都城成为国家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的象征与物化载体,亦是“国家主导文化”的物化载体。“卜都定鼎,计及万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新王朝建立的第一件国家大事就是“定都”与“建都”。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
-
〓 刘道玉: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大学
编者按: 本版5月8日刊登的文章《学术,“近亲繁殖”还是“远缘杂交”?》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反馈读后感受。今日本版择选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先生所撰文章,以使读者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是大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样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会有什么样水准的大学。我国当今教师队伍的状况如何,存在哪......
-
〓 人之立言因字生句《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
编者按本期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汉字批评。汉字批评是将“汉字”视为观念、路径和方法来批评文学,或者说是将汉字意识及汉字思维用之于文学理论建构、文学史演绎及文学批评实践。吴中胜教授的《〈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一文,从用字之要、练字之方及审字之美的不同层面,阐释《文心雕龙》这部汉语文论巨著的汉字批评理论;高文强教授的......
-
〓 朱熹与金门书院
金门古称“浯洲”“仙洲”,简称“浯”,自五代时起即被划为泉州属地,辖于同安县。金门历史上曾有四大书院,先后为建于南宋的燕南书院、元代的金山书院和浯洲书院、清代的浯江书院。其中,至少有两座书院与朱熹有着直接的联系。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年称晦翁,又号考亭先生、云谷老人等,祖籍徽州婺源(现......
-
〓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汉郑固碑(碑额)汉印“郑翁孺”汉代鸟虫篆印章汉代鸟虫篆印章汉缪篆“永受嘉福”瓦当 汉代的篆书,多见于碑版、碑额题字,其风格丰富多变,一碑有一碑之面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跌宕不拘,烂漫多姿者,如《西狭颂》碑额篆书,方折处挺出而轻灵,圆转处劲健而飘动,结体严谨活泼,呈现出恣肆雄伟的气象。二是优美从容,圆转流丽者,......
-
〓 《文心雕龙》之书名、框架和性质今辨
作者简介:万奇(1964— ),男,内蒙古满洲里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如果从黄侃一九一四年编撰《文心雕龙札记》算起,现代“龙学”已走过九十四年的历程。这期间海内外学者在文本校勘、原文注译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龙学”逐渐成为“显学”。然而,《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疑点仍有......
-
〓 “放下”的智慧
当下,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然而,收入增加,一些人的快乐并没有增加、幸福并没有增加。相反的,却是烦恼增加、痛苦增加。现代社会紧张、忙碌、浮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有人选择逃避,甚至放弃生命。如何寻回失落的幸福快乐,佛家有一首偈语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靴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八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别林斯基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从诗歌的创作规律来看确实如此,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则咏歌之。情感就象诗歌面颊上的红晕,没有了她,诗歌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苏轼的这首咏海棠诗就是以深婉的情致、绰约的风姿深深打动了千百万读......
-
〓 直面现实:变单一化为多语种并重
CFP “不管英语对个人是否确实必要,人们都不得不在英语学习上付出巨大代价,耗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几乎超过任何其他课程的学习。” 我国公共外语教育单一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当前应高度重视这种单一化倾向。■英语是公共外语教育唯一语种,几十年没变 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学生......
-
〓 国学博士论坛:出土文献引《书》与《古文尚书》
崔海鹰,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孔传〈古文尚书〉渊源与成书问题探论》。 博士导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黄怀信 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梁 涛 清华大学教授 曹 峰 《古文尚书》问题是学术史上的重大课题,清代《古文尚书》辨伪的范式、方......
-
〓 中华元典精神——评《子藏》第二批成果发布
2010年3月,我受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方勇教授之邀,参加了《子藏》工程论证会,由此与《子藏》结缘。作为超大型古籍文献整理工程,《子藏》求全求精,旨在搜天下之遗籍,极百家之大观,于诸子学说之衍续、中华经典之传承,功莫大焉。2011年12月16日,《子藏》首批成果《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在北京人民大会......
-
〓 东方文化与现代生活
一近年来,探讨东方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浓厚兴趣,成为世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近几百年来,西方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西方文化因而也就在世界上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十九世纪以来,由于当时的东方国家大多处于落后、贫弱的地位,而西方资本主义国......
-
〓 由西学说到国学:“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中世纪清贫理想与现代市场经济起源 认为市场经济起源和发展需要商业活动的放任自由、需要宽容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神话。晚近的历史研究似乎再一次推翻这个神话,尽管不能消除它。 亚当·斯密用那只“看不见的手”来形容现代市场经济在自由宽松环境下自我运行的能力。其实,无论是在中西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下的......
-
〓 李汉秋:重振中华人伦文化
融入此岸历史的生命价值观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入世的,重在此岸而不是彼岸,不是把生命的价值寄托在死后进入彼岸的天国或冥府,而是注重在此岸的人间。在周公、孔子的周朝,就改变了商朝重鬼神的传统,转而为“以人为本”。在这方面孔子说得很多、很明确。但这绝不是儒家不重视精神生活、没有精神信仰。融入此岸的历史,就是中华......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
汉魏乐府·杂曲歌辞董妖娆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请教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日复芬芳。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这是一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