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究竟什么是红学——有关红学概念、本旨、方向、方法的检讨
红学之繁荣昌盛,貌似已超乎各显学之上,盖四野之内,达官显贵,雅士文人,乃至懵懂村童、走卒健夫,莫不以谈红为趣。然而红学思想却越来越混沌,目今对于《红楼梦》的理解益发莫衷一是,百家百言,见仁见智,人人解的都对,人人解的又都不对,学界甚至失却了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这不应该是红学本应有的状况。红学思想混沌的一个根源在于人们对......
-
〓 青年文化论坛:低俗语是语言生态的雾霾
●造成低俗语泛滥的原因是什么?●当下低俗语的传播有哪些新特点?●低俗语与社会文化之间有何关系?自生态学理念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现象与社会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大众心态、折射社会心理,并与社会保持着动态平衡。当前,我们的语言生态系统中出现了一类格调低下、内涵庸俗的词语,如“叫兽”“......
-
〓 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问题的探讨
摘要: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问题,是与先秦儒家思想外部干世一面相对应的现实存在。但这一存在在先秦儒家的理论视阈内显得微乎其微。而通过对“道、仁、德”三个儒学核心概念意义在先秦、两汉、两宋、明四个儒学昌盛时代演变所揭示的儒家思想学术理路嬗变的抽象,可以证明先秦儒学思想内部开拓问题理论存在的合理性。而先秦儒学思想内部开拓问题......
-
〓 从《论语》《左传》看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
内容摘要:中国西周以前的文化特点是“重鬼尚巫”,经过西周时期“尊天敬德”的转折,重民思想在春秋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和传播,一是对由“近鬼神”到“近人事”的天人关系的认识的变化,二是产生由“德以事神”和“恭行天之罚”到“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
-
〓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内容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两种......
-
〓 评罗检秋的汉学研究——以《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为中心
一、绪论:本文的主旨与趣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检秋先生在汉学研究这一领域颇有创获,其专著《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在近几年的学术著作中分量极大,“弥补了这一领域(指嘉庆以来的汉学传统)的薄弱环节”。作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后学原本并无足够识力作......
-
〓 1699,中国式忠诚
有花看来且看花,莫管楼外戈兵争。何日铁锋逼血颈,一刎全义众口封。 1699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中国农历己卯年,孔尚任苦心经营的《桃花扇》经历三易其稿,终于完就。全书用一段情,诠释的却是一个“忠”字,并且是典型的“中国式忠诚”。 恰逢两朝更替,经历离合兴亡,旧朝上下,从帝王到将帅,从重臣到文士,从深宫正后......
-
〓 薛涛故居现地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十三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下闭门居。”这是中唐诗人王建寄赠薛涛的诗句。薛涛是中唐的名妓,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死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字洪度,长安人,幼年时随父亲宦游成都,遂以蜀地为家。涛自幼巧慧,善于言词、通晓音律,娴于翰墨,颇有文名。父亲死后,随孀母艰难度日。唐......
-
〓 学科走向:把沦陷区研究作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抗战时期的伪政权与沦陷区,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产物。沦陷区既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的占领区,又是日本扶植之下的伪满洲国、华北伪政权、伪蒙疆政权与汪伪政权的辖区,其范围涵盖中国东北、华北(含今内蒙古西部地区)、华中(含今华东、华南)地区。抗战时期中国最为富庶又被日伪政权统治下的广大沦陷区,有学者称其为战时中国的“半壁......
-
〓 论版本研究对古籍数字化的学术支撑
古籍数字化就是基于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古籍文献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及加工,是当前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一项重大工作,它不仅可以方便学者检索、使用古籍,而且对于......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七
北朝乐府·杂歌谣辞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此曲属于“杂歌谣辞”。所谓“杂歌谣辞”,是乐府机构直接采自民间的歌谣,性质和乐府民歌相似。其中“歌辞”是入乐的,“谣辞”则是未入乐的。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辑有《杂歌谣辞》七卷,其中“歌辞”四卷,“谣辞”三卷。这首诗出......
-
〓 也说红学史大悬案——有关《枣窗闲笔》的几个故事
国家图书馆藏裕瑞稿本《枣窗闲笔》首、末页 最近在《中华读书报》读到韦力先生的访谈《〈萋香轩文稿〉Vs.〈枣窗闲笔〉:红学史一大悬案再检讨》,红学研究中的基础文献《枣窗闲笔》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笔者自去年关注《枣窗闲笔》以来,收集到了大量相关文献,对这部书也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现围绕《枣窗闲笔》及相关问题......
-
〓 张洪兴: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浅论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有着丰富的道德思想资源。但我们当下说起古代道德时,多习惯与儒家学说联系在一起,仿佛仁、义、忠、信等儒家观念即是古代道德的全部内容。这其实是对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一种误解——中国古代道德包含着多种道德形态、道德观念。 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团体,与之相应的......
-
〓 学者论坛:孔子“四教”以成“人”
为人的精神追求确立君子人格的标杆,敦促人将这种超越的精神追求落实于平凡生活,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方面。在《论语》中,孔子强调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修养和交往,使人形成与其社会本质相适应的人格素养,进而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述而》篇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更是对这一思想的精炼概括,并突出强调了成“人”的四个基本面向。“......
-
〓 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
战国秦汉的商品经济,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自足自给经济体制的解体,导致城市经济的兴起、繁荣,又导致土地兼并、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导致奴隶制的发展,终至土地荒芜、人口减少,使战国秦汉极为兴盛的城乡经济走向衰落,出现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为中古社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一两周时......
-
〓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CFP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
-
〓 守望家园·光明吉祥之禽:鸡年话鸡
《雄鸡一唱天下白》(剪纸)郭俊锋摄/光明图片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鸡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供图牙质脱壳雏鸡(清)粉彩花卉斗鸡纹盘(清)抱着金鸡的瓷娃娃 贾树/藏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唐朝人徐寅的这首诗精当地描述了鸡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表达了诗人对......
-
〓 国学漫谈:中华民族的命脉与根基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问题提出了两个概念,值得我们深而思之。第一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第二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所谓“根基”,是就民族当下的存身根据而言;所谓“命脉”,是就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命续延的意义而言......
-
〓 孔子与春秋执政卿
孔子“信而好古”,对历史、对传统、对先贤,抱有深深的温情。史称“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史记》卷六十一),而对于近世涌现的众多杰出的政治精英,活跃于春秋各国政坛的执政卿大夫,孔子更是怀有极大的敬意。史称他“严事”,即特别礼敬臧文仲、柳下惠、蘧伯玉、晏子、郑子产等人。他夸子产为“古之遗爱......
-
〓 礼统的当代转化
有关儒学之义理启蒙和现代意义的讨论可谓备矣,因应而起的学统追述和读经活动也颇能风靡宇内。然而如何在2500年后重新赓续儒学的大本达道,使之“本立而道生”,从而易俗移风,荫翳当代,似仍有许多学术的解读和体证的功夫要做。此事关系儒家文明(或曰礼乐文明)之传承与弘扬,故有讨论之必要。 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