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区域、出土数量及保存质量来看,甘肃当属文物大省之一。最新的资料显示,甘肃全省有文物遗存137万余处,其中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7854处,馆藏一级文物达1750多件。按照保护级别统计,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6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居全国前......
-
〓 民国年间冀中村民的消费:究竟吃什么
清苑11村各类村民家庭的饮食结构(平均每家) 单位:元民国初年的市场 关于不同历史时期民众生活水准和消费研究,是国际学术界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似乎还不多见。从《白鹿原》一类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当时乡村饮食的一些浮光掠影,但毕竟不是实证性的历史研究。著名学者陈翰笙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进行的保定......
-
〓 国学漫谈:中华民族的命脉与根基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问题提出了两个概念,值得我们深而思之。第一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第二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所谓“根基”,是就民族当下的存身根据而言;所谓“命脉”,是就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命续延的意义而言......
-
〓 关于僧肇注《道德经》问题——四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中国有很长的注释经典的历史,研究中国经典注释的历史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中国经典注释问题和中国的“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版本学”、“目录学”等等是分不开的。我这篇主要是想通过一个具体问题来看创建中国解释学(与西方解释经典的理论与方法有相当大不同的中国解释学)的种种困难。1......
-
〓 中国“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
内容提要:本专题将我国市辖区名称现存的问题归纳为三类:“市辖区只有通名而无专名”、“市辖区地名特征不明显”、“市辖区重名问题突出”,认为市辖区名称无论通名还是专名均亟待规范,并以上海市为例建议适当时候应予更名。关键词:市辖区;名称;改名中国的“市辖区”概念产生于民国初年,是城市型政区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市辖区”......
-
〓 驳高拱留下“烂摊”说
作者简介:岳天雷,河南工程学院教授近年来,史学界不断掀起明史热潮。在这一热潮中,有学者为了塑造张居正“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极力贬损乃至丑诋、厚诬高拱,并反复强调“高拱留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1](p.141),“张居正接高拱留下来的那可是个烂摊子”[1](p.193),“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1](p.156)这种......
-
〓 《尚书孔传》的出现时间
【摘要】学者多以为《尚书孔传》始出于东晋梅赜献书,时在公元317或318年,但皇甫谧《帝王世纪》数引此书。皇甫谧生于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西晋泰始初撰《帝王世纪》,在公元265年或稍晚,足见此书于魏晋间业已存在。对于列入《十三经》的《尚书孔传》,宋以来历代学者作了许多辩难,尤其是清儒各家所取得的成绩昭著,为世......
-
〓 一个文明比较的视角——中国与希腊的古代丧葬仪式
一 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之异质性为世人所共知,而这两个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古代文明当时几乎毫无关联,彼此走的是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然而,有趣的是,在文明处于早期阶段时,两个古代社会都是高度仪式化的,都以具有一套象征意义的仪式行为及程序结构来表达某种观念与价值,来规范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保证社会的秩序。就这点而言......
-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美学理想探析
清代学者章学诚论及北宋以后南宋与金对峙局面时曾说:“当日程学盛行于南,苏学盛于北。”(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第九条)程学指理学,由杨时、尹敦传入南宋,朱熹后来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后来影响巨大的程朱学派。苏学指诗、文,它经由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如蔡松年,赵秉文等继承和传播,形成了一个文学传统。正是在金朝这样的文化传统的熏染下......
-
〓 国学博士论坛:董仲舒与大一统
路高学,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博士,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汉初黄老思潮与王权合法性建构》。博士导师:东南大学教授 许建良 通讯评委: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黄开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余治平古代王权合法性的建构除了直接依靠“神”的力量之外,另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历史进行某种价值倾向的叙事(真实的或虚构的),并使之与神......
-
〓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佛教以悟为修行的根本目的,所谓“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坛经》)[1],充分道出了悟的重要性。悟,指生起真智,扫却迷妄,断除烦恼,证得佛法的真理。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从开悟方面讲,是指能证的智慧,如菩提(bodhi)等;而从证悟方面讲,是指所证的真理,如涅槃(nirvāna)等。通常则是合两者......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左宗棠家书
左宗棠家书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同治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九
汉魏乐府·杂曲歌辞所谓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一些乐曲歌辞。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把它称作“乐府杂题”,宋郭茂倩把它单独划成一类叫做“杂曲歌辞”。根据郭氏的解释,之所以称为杂曲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容庞杂,情思所感、宴游所发、忧愤所兴、别离之怀、征战之苦,兼收并蓄,时间跨度也大。二是形式杂乱,有的有辞无调,有......
-
〓 国学漫谈:乌孙“大禄”
国学大师章炳麟所著《訄书》里有一篇史学论文,是关于西域古代官制的。这篇论文虽然只有457个字,但它却解决了我国二千多年来学术界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乌孙的职官大禄。 乌孙是我国古代部族名,也是古国名。其职官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该传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前119年)到达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了解到乌孙......
-
〓 “功成不受爵”与“终然不受赏”——试论左思、李白的功成身退诗
《尚书•尧典》有“诗言志,歌永言”之说,这是中国古人对创作原因的一种论述,诗歌被看作是作者胸中志向的一种表露。我在读《李白诗选》时发现其中有许多表示“功成身退”意愿的句子,而在李白之前约四百年的左思也曾咏出了“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等诗句。李白是盛唐的伟大诗人,左思是西晋的重要作家,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咏出了这些相似的诗......
-
〓 区域社会史:明末与晚清中原寨堡之差异
凌駉可谓生不逢时。他于大明王朝灭亡的前一年(崇祯癸未年)中进士,旋被授兵部职方主事,随李建泰去进行一场注定要失败的征讨。虽然李建泰很快便降于保定,但凌駉却是一个不肯轻易服输的人,他浴血苦战,身负十余创。失败后,辗转至临清,得商人相助,募集乡勇,一举收复这一运河重镇。正当凌駉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形势逆转,清军沿运......
-
〓 火箭起源地:“中国说”靠谱
在中国古籍文献中,“火箭”一词具有极不相同的含义。按工作原理的差异,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助弓弩等机械弹力发射箭,用于纵火和焚烧;一种是应用火力喷射推进箭矢,实现纵火和爆炸杀敌的目的。后者已具现代火箭的雏形,可称之为原始的固体火箭。笔者介绍的是后一种类,即以固体火药为发射剂,借反作用原理而发射的古代火箭。火箭的起源地问......
-
〓 诗经学公案再认识
《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这些公案直接关涉到诗经学的根基,但传世文献本身已无力解决,若想有所推进,唯有把眼光转向出土文献。“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为“三百五篇”。但是到了唐代,孔颖达编纂《诗经正义》时,开始对该学说提出质疑,其核心理......
-
〓 国学争鸣: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编者按 铃木虎雄提出曹丕时代开始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后因鲁迅的推介,这个观点影响了20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世纪后期,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对“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于“文学自觉说”提出了质疑。本刊于2015年11月26日登载的题为“文学的自觉是不是伪命题”的对话,以及本......
-
〓 《史记》与中国文明
历史上的华夏民族很可能来自遥远的西亚——“四海之内”最早当指两河流域或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状况,而象“神州”、“天子”、“神明华胄”一类的观念亦与希伯来文化若合符节。这支神秘的民族将太阴历、青铜器制作工艺以及一种杂糅祖先崇拜的原始一神教带到了东亚,其迁徙路线由上古寻根文学《穆天子传》可以推知大概。周人集华夏文化之大成,与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