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炎:问题与思路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其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发生在西欧的基督教改革原本是出自信仰动机,但新教伦理所表现出的现世的禁欲精神、努力的劳动观念、理性的生活方式却无意中暗合了经商逐利的市场行为,从而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
-
〓 胡适的中古思想家史研究述评
一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以其崭新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两个月后即付再版,是中国近代史上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部开山之作。这部书的内容仅限于先秦(古代),所以蔡元培先生在为此书做的序中,在列举了此书的四点特长后,就提出希望说:“我只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行,由上古而......
-
〓 语言论坛:敬畏母语,是语文规范运用的前提
编者按母语是每个人最初学会的语言。然而在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对母语的使用还是错误频出。我们特邀《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撰文,分析10余年来的语文差错,以在国际母语日刚刚过去之际,再一次提醒我们热爱母语、敬畏母语。自2006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至2016年,已连续发布了11次。通过梳理不难发......
-
〓 先秦儒家禅让思想的演变
一、禅让史实与禅让观念唐虞之世,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都是通过禅让。不但儒家确信如此,[1]墨家、道家也都承认禅让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墨子》书中说: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岛成。(《尚贤上》)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
-
〓 深度关注:让高校学人“静下心来做学问”
CFP 编者按 学者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不仅是社会对学者群体的观感,也是学者本人的切肤之痛。是什么让他们难以静心做学问?是个体的学术情操不够,还是社会发展特殊阶段所致?作者从调查入手,从体制原因管窥其中究竟,给人带来许多启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学者也是人,与其谴责个体,不如从束缚他们的环境着手,解放个体,......
-
〓 为什么中国要以画过年
春节庙会 郭俊锋摄年画着色 CFP杨柳青年画老艺人在雕刻年画的木版 CFP 若干年前冯骥才先生在天津大学举办了一个名为“以画过年”的民间年画展览,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中国民间年画的功能、作用、性质和特色。很多年前,我也曾为自己的一本研究中国民间年画的图书使用了“民间画展”的书名。把“以画过年”和“民间画展”两个概念组合......
-
〓 “源浚”方能“流远”——关于改进学术评价机制的思考
学术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与学术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引导和规范学术研究的基本手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促进学术研究健康长远发展,应从“浚其泉源”入手,改进学术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其对学术活动的评判、激励、导向、监督功能。这里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例,对此予以探析。正视突出......
-
〓 中国古代民间族会及其社会治理功能
部分族会资料部分族会资料 在中国传统社会,“会”作为一种合作基金的储蓄形式,承载着各自特定公益使命,在民间流行甚广,影响巨大。如奖励学子举业的文会、文昌会、采芹会、宾兴会、兴贤会、惜字会等,不仅有利于繁荣地方文化教育,而且有的文会组织在调解民间纠纷、净化民风习俗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举办慈善事业的育婴会、保良会、恤......
-
〓 从负重生活到艺术生活——佛教与盛唐诗人生活态度
佛教东传以来,经历数百年的磨合,终于由一种域外文明消融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影响中国人生命观念和生存形态的三大文化之一。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完全融合,是在初盛唐之间实现的,在盛唐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作为中国化佛教的禅宗是在盛唐完全定型并得以推广开来的。因此,盛唐诗人与佛教的关系,最能体现佛教中国化之后对文人生活构......
-
〓 特别关注:历史读物的庸俗化不可取
●在史学的繁荣中也夹杂着一些脱离历史本真的趋向,即史学研究和表述的庸俗化趋向。 ●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如果任其发展,不仅有违于学术的本真,而且误导读者,影响大众心理,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年一代。 ●从群众路线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当前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史学为人民服务的功用。 ●需要历史研究者下大功夫以为之......
-
〓 朱熹《读论语孟子法》溯源
中华书局标点本《四书章句集注》,先是《大学》《中庸》之章句,后是《论语》《孟子》之集注,各书前面均有序文。这些序文有些常人不太留意的区别:《大学章句序》《中庸章句序》属于撰作的一家之言,《论语序说》《孟子序说》属于辑纂的众家之说;《论语集注》既有《论语序说》,又有《读论语孟子法》,明显不同于另外三书;《读论语孟......
-
〓 时空的浓缩与延展:卢伦两首《塞下曲》的对立创意
——古典诗文比较之七
古典诗词的描景、状物、言志、抒情,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空间是人、物活动或存在的环境和背景,时间则是人、事进行的次序和流程。没有它们,人或物就失去了依存,就无法构成画面,当然也就无法描景、状物、言志、抒情。如何处理时空变化,往往成为诗作高下的关键,甚至决定着它的成败。在这方面,中唐的边塞诗人卢伦则是位高手。在他的诗作中,......
-
〓 项目论坛:简帛思想记忆与当代中国文化的新开展
记得帕斯卡尔曾经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想说的是,思想也形成民族的伟大。在思想中,哲学和形而上学是其中深奥的部分,它们深深地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命运,难怪黑格尔会这样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有人说,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也有人说,中国只有......
-
〓 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玄学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史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某些基本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在沟通当时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可能全面来评论玄学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而只想就两个题目来谈一谈玄学在形成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基本性......
-
〓 琴心素语
古琴音乐具有深沉含蓄、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最擅长以“虚”、“远”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内在的神韵和意境,表面上看似极简约、散漫。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采,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
-
〓 《三国志演义》成书年代考
《三国志演义》的诞生,宣告了通俗小说占据中国古代文学舞台中心位置时代的来临。一般认为,《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然而,这一结论并没有扎实的文献基础作为支撑。直到今天,人们既没有发现《三国志演义》在元末明初流传的任何版本(稿本、抄本或刊本),没有发现元末明初有任何人记载或谈论过《三国志演义》,也不见有《三国志......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三):颜氏家训(中)
六、风操篇【原文】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1],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2],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3],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4]。汝......
-
〓 徐志啸:我看《诗经》《楚辞》
《诗经》和《楚辞》,毫无疑问,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也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两座无可企及的高峰,它们的产生、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部诗歌作品能够与它们相比。 人们一说起《诗经》和《楚辞》 ,似乎马上会联想到它们的典型表现特征——前者的写实和后者的浪漫,确实,这两......
-
〓 司马迁笔下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史记》之前,伍子胥的故事经过战国中期诸子和汉初文景时期典籍的演绎,逐渐丰富。另外,出土文献如郭店楚简的《穷达以时》、湖南慈利县石板村36号战国楚简、张家山汉简中《阖庐》的文献、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文景时睡虎地汉简等,也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从内容上看,这些资料大致分为复仇与忠直两......
-
〓 儒学是君子之学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开创了以文化教养引领社会风尚的文明之路。这种文明之路的内核是以仁爱为基础的和平之路。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文化教养的表现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从这个意义来说,儒学是君子之学。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能多的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