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锺陵:文论史研究如何创新
编者按 文论史,是一门研究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发生作用的理论、主张、观念之变迁的学科。它与文学史既相融合,复又有其自身的渊源、沿承、演化及其在思想资料上的独立性。王锺陵教授所著《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是一部篇幅达四百五十万字的世纪性总结的著作。在国外,与此书同类的著作只有二部:一部是丹麦人勃兰兑斯的《十九......
-
〓 周桂钿:今天来看董仲舒
我研究中国哲学,主要研究秦汉哲学。重要的又是王充哲学和董仲舒哲学。王充哲学是我研究的起点,董仲舒哲学是我研究的重点。 一 我上大学时读《中国哲学史》,那里面董仲舒几乎是一无是处的哲学家:宇宙观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方法论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董仲舒讲大一统,提倡独尊儒术,都是为反动......
-
〓 学苑论衡: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关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历来存在不同看法。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基本上是一个“全盘西化”、丧失固有传统话语的过程;另一种认为是以中国古代美学为本、吸收西方美学的成果演进而来。这两种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晚清以来中学与西学体用之争在新时代的延伸和在美学领域应用的变体,都不无道理。比如,就现象层面看,中国......
-
〓 国学博士论坛:近代中国佛学学派的兴起
姚彬彬,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2010级博士生,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后,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从宗派佛教到学派佛教——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 麻天祥 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风雷 北京大学教授李四龙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提出:“晚清思想......
-
〓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传统君子文化是独具中华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其历史价值及当代传承问题,......
-
〓 高拱《病榻遗言》考论——与赵毅教授商榷
2008年8月初,在河南新郑市召开的明史暨高拱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赵毅教授宣读了他的论文:《<病榻遗言>与高新郑政治权谋》(以下简称赵文)。其后,该文又以同题在《古代文明》2009年第1期上公开发表。赵文宣称:“一般认为,冯保、张居正是被万历皇帝打倒的。这种认识不错,但不够全面,冯保、张居正、戚继光的倒台原因......
-
〓 要重视学术之“器”
林毅夫先生曾指出,最有活力的经济发展将提供最丰富的问题和素材,因此,21世纪将是中国有可能产生经济学大师的世纪。这一论断显然适用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全体,并正不断地被学术界用实际行动加以证明:中国内地2008年的SSCI论文数量是1476篇;而2012年,仅SSCI发表量排名前15位的中国内地大学,总量就有250......
-
〓 新知新觉: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几个核心话语
重道尚义 慎战重战 贵谋尚计 造势任势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略文化。这一战略文化力斥强权与霸道,以重道尚义为价值取向,提出“慎战”与“重战”交互为用的国防理念,主张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讲求谋略,强调实力是制胜的基础。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核心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平主义情......
-
〓 学术的高度决定了艺术的高度——谈饶宗颐的绘画
荷花(水墨)巨幅2011年饶宗颐(国家博物馆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香港大学荣休教授饶宗颐先生。李克强总理祝贺饶宗颐百岁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称赞饶宗颐先生近百岁高龄仍心系国家发展,学术耕耘不辍,艺术创作不断,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骄傲。 李克强总理指出,文化......
-
〓 文才能“尽”吗
在中国古代,文学天赋的神秘与天才传奇汇聚成文才尊奉的习尚,富有文才者由此被命名为“才子”,而创作力衰退、文思迟钝、佳作难觅者也同样要追根溯源于才,自六朝开始,批评界就将这种创作情势的变化概括为“才尽”,“江郎才尽”便是其时最著名的典故。围绕这个传说,历代引发了江淹之才是否尽,人之才是否能尽,是什么因素影响妨碍了......
-
〓 作为阐释学的“生活儒学”
“生活”与“儒学”都是两个大概念,各自俱微言大义的深度和纷纭复杂的广泛理解,但这两者是可以相互阐释的:以儒学来阐释生活,生活就是中国文化的现实;以生活阐释来儒学,儒学就得到了现代性。这种阐释也使中国传统的学术方法既能吸收西方学术理论的既有成就,也能发挥中国学术自身的特征。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所做的工作,正是这样一种......
-
〓 “永明声律论”的佛教因缘
南朝齐永明六年(488)二月,中书郎沈约终于完成奉敕撰写的《宋书》,上呈朝廷且获得朝野好评,这一年沈约48岁。事隔不久,年仅17岁的陆厥给沈约写信,对《宋书》的一个文学观点提出强烈质疑。沈约对陆厥的来信颇为重视,回信释疑。其实,陆厥不是唯一对沈约提出质疑的人,沈约针对此问题的回复也不是唯一的一次。到底是什么问题会引起当......
-
〓 杨珍:康熙帝治家的经验教训
康熙出巡图 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中,如果从治国和治家两个方面看,康熙帝玄烨是比较出色的一位。 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8岁即位,在位62年(1661—1722),享年69岁。关于他的治国,已有诸多论说。这里依据满文档案和相关史料,简要谈谈他的治家。 康熙的家庭生活有不少......
-
〓 讲武堂:晚清对日斗争的战略失误
甲午海战中的场面(版画) 阿瑟·B·布朗作图为清军山东威海赵北嘴要塞内的重型加农炮。 资料图片上图为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战。 图右上为北洋舰队将领邓世昌像。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年,又逢甲午。两个甲子前的1894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亚洲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
-
〓 礼统的当代转化
有关儒学之义理启蒙和现代意义的讨论可谓备矣,因应而起的学统追述和读经活动也颇能风靡宇内。然而如何在2500年后重新赓续儒学的大本达道,使之“本立而道生”,从而易俗移风,荫翳当代,似仍有许多学术的解读和体证的功夫要做。此事关系儒家文明(或曰礼乐文明)之传承与弘扬,故有讨论之必要。 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
-
〓 崔莺莺们的唇膏——关于口脂的文学考察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唐传奇《莺莺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崔莺莺收到张生从京城捎来的手札和物品,回信道:“捧览来词,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这里提到的口脂,又名唇脂、唇膏,是一件颇有意思的物什,它大致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口红相似,但细细考究又有其独特的时代......
-
〓 略论先秦诸子治理哲学的完整体系
【提要】中国传统哲学与古代西方哲学、古代印度哲学鼎足而立,其主流则是以诸子百家治理思想为基本内容和框架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治理哲学。“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主题。儒家的“仁政”思想,脱胎于西周时期的“德(政)”的意识;墨家的“义政”主张,继承了儒家“仁”的宗旨,加进了平等的精神;道家则有鉴于儒、墨纯从主......
-
〓 读帛书《系辞》杂记
内容提要:从帛书《易传》与通行各本《系辞》的比较来看,现通行各本基本上是在帛书《系辞》基础上整编而成的。帛书本与通行本之间有许多异文,大多属异体字、声义通假字或错字,无关大旨。但有些则与文义密切相关。文中举例于此加以说明,并认为在这些地方,帛书本多胜于通行本,或较通行本更近于原貌。I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是一九七......
-
〓 “年谱长编”的“长编”是什么意思?
“长编”本是有逊于正式专著、有待于继续提炼的初稿。民国前从未见古人在编撰年谱时用“长编”作书名。近三十年来,忽然一下子涌现了一批数量惊人的年谱长编,我见到过的就有六十来种。这些撰著者和出版者,似乎全然不知“长编”一词的本意。“长编”在现在的意思和做法都有了很大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变化。在很多人因为对某一词语模糊理解......
-
〓 温儒敏: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高考改革紧锣密鼓。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虽然提得比较原则,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巨大,最近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拿北京的框架方案来说,办法是逐步推进,这两年先改填报志愿等规定,到2016年,就有大动作,即:高考只考语文、数学与文综理综,语文180,数学150......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