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勘正
《论语·微子》第七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
〓 中国文化研究态度之我见
内容提要:经济社会的多极化发展也正是文化发展的现状。文化的传承发展决定着一批“与之相应的”文化人,而文化人的创造与延伸也在同时“创造着”文化,文化人的创造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与文化的前途最终决定着社会的走向。文化研究必将涉及文化的发展态势以及文化人的态度,考察我国当今的文化发展可以看出,“主流的、真正的、正常的”文......
-
〓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家”向来被当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文化支柱之一,它与儒家一起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主干。道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先秦古典道家,广义的道家则包括了汉代形成的制度道教,本文所谓“道家”是从广义上说的。 据初步统计,近百年来,国人关于道家的研究著作超过2000种,其相关学术论......
-
〓 《离骚序》“露才扬己”作者考辨
《楚辞补注》载班固《离骚序》说屈原“露才扬己”,“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后叙》说:“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洪兴祖补曰‘一作班、贾’)。”可知洪兴祖所见版本有“班、贾谓之露才扬己”。考《离骚后叙》,王逸谓刘安《离骚......
-
〓 也谈“董永故事”的源流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文献记载中的董永故事和牛郎织女传说,分析董永故事系汉代人编造的神话,此神话为远古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关键词:汉画;董永故事;牛郎织女;源流作者简介:刘辉,1965年生,男,汉族,宿州市萧县人,年生于安徽萧县农村;原为萧县煤球厂临时工,后自谋生计。皖北的萧县汉墓多,汉画像石遗存的数量大,常见散落于山坡,......
-
〓 儒家义利观:义以为上
重“德”是中华文化深厚绵长的传统。由此,中华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高度注重克己修身的自觉。这在集中讨论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儒家义利之辨中得到鲜明体现。义利之辨是儒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也是近代以来受误解最多的问题之一。时至今日,不仅对其完整内涵的阐释不充分,而且将其基本精神归结为义利对立、认为儒家义利之辨提倡“以......
-
〓 孔子之现代意义的三个层面
【内容摘要】 孔子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需要继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如何继承的问题上,首先应该确立历史地看待问题的理念,注重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和儒家的当代意义。在当今中国和世界环境中阐扬孔子的意义,应该把握三个不同层面:孔子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意......
-
〓 论元代边塞诗的特征
摘要: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其源远流长,肇自《诗经》,盛于有唐一代。而至于元代,由于时空的巨大转变及创作主体的多元化,边塞诗被赋予了新的特点:首先是诗歌的远距离审美观照;其次诗歌关注内容的广泛丰富;第三是组诗形式的创新运用;第四边塞旧题的大量翻作。元代边塞诗扬弃了边塞诗的历来传统,在诗歌史上既耀出了自己的光......
-
〓 评罗检秋的汉学研究——以《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为中心
一、绪论:本文的主旨与趣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检秋先生在汉学研究这一领域颇有创获,其专著《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在近几年的学术著作中分量极大,“弥补了这一领域(指嘉庆以来的汉学传统)的薄弱环节”。作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后学原本并无足够识力作......
-
〓 学界发布《近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报告》
9月27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王学典发布《近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报告》,会场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中国和平崛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正大规模地朝着本土化转向。从官方到民间,儒学以各种形式“热”遍中国大地。国际儒学研究亦呈现出诸多新气象,“儒耶对话”、“儒学......
-
〓 宋人绝句鉴赏之一
奉召作花蕊夫人君王城头树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花蕊夫人,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的宠妃,徐姓(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和清代吴之振、吕留良《宋诗钞》均说姓费),青城(故治在今四川省灌县东南)。因姿色娇柔,状如花蕊而得此雅号:“意花不足以拟其色,似花蕊翾(xuan)轻也”(吴曾《能改斋漫录》)。后......
-
〓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说略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错勾连,发展嬗变,承续更替,可以“三环链”喻指。本文就其“环链关系”略呈浅见。 就三者的形成而言,“湘”“......
-
〓 《汉语大词典》光盘版与纸质版的区别
【提要】2003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和香港商务印书馆联合推出了《汉语大词典》光盘版2.0。光盘版2.0版在大陆非常流行,使用者众多,但使用者大都不清楚光盘版和纸质版有什么区别,不少人误以为二者完全一致。其实光盘版和纸质版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我们切不可以为有了检索方便的光盘版,纸质版就可以弃置不用了。在论文中引用《汉语大词......
-
〓 赵雨:“同治中兴”与经学学术
同治帝在位期间,晚清中国在长久积弱之后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复振,史称“同治中兴”。这段时间政治相对安定,经济有所恢复,外交获得喘息之机,新兴的军事工业开始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也体现出相当的活力。地方督抚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中央政府以恭亲王、文祥等为主,“中兴名臣”上下努力,使得古老文明于衰败至极的地步得以恢......
-
〓 学苑论衡: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独特价值
知行问题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许多先贤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知行问题上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持批评态度,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他认为:“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如何分得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着眼于道德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密切结合,其目的是把“知”即......
-
〓 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历史学
【特别关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发展的光辉前景,也指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克服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足的途径和办法,给予广大哲学社会......
-
〓 国学争鸣:中国文学主流不是纯文学
编者按 上一期,本刊就“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到底是否应该坚守中国文化本位”的问题,刊发了方铭教授与王锺陵教授的对话,引起了热烈反响。本期就此问题再编发四篇文章,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刘毓庆教授认为: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主宰了世界,人们将知识系统的开掘认作治学的第一要义,而忽略了精神本质的探讨,......
-
〓 先秦两汉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的表现
《周易》是殷周春秋时代的哲学经典,它的世界观是奴隶制巫术礼教“以德配天”的天命观,它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阴阳八卦图式。“六十四”卦即是“究天人之际”的六十四类天人之道变化的一般规律,借所反映的事物本质与现象,以作为探究天人之际的吉凶祸福、帮助人们把握天道与人道的变化规律,赖以巩固与加强奴隶制“礼治”的统治。所以《周易》的......
-
〓 1900年来佛教判教研究要述
一、 1949年之前的研究1949年之前学术界与佛教界都进行了判教研究,其中佛教界除“判教研究”外,还产生了独特的“判教思想”,试图以之运用于实践中的佛教改革。以下分学术界与佛教界二方面分述。1、学术界研究情况要述近代佛学研究启自杨仁山(1837—1911)创办的金陵刻经处。杨氏作为中国近代佛学的启蒙者,创立学术环境有......
-
〓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
文化自信问题,是一个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学术性的问题。不理解它的政治性,就不懂它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不能从学理上阐明这个问题,就不懂它何以在当代中国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文化自信中的政治性与学术性不能分割。1、文化自信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学术性从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相关性来说,它是当代中国现实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