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略谈庾信的两首诗
南北朝时期的大作家庾信(字子山,513~581)的成就首先在他的辞赋,一篇《哀江南赋》,浩浩荡荡,把他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感慨哀伤全都融化进去,千古传诵;《枯树赋》篇幅虽小,容量很大,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产生过强烈的影响,这在文学生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庾信也能诗,亦颇有名篇,兹选取两首最短的来略谈几句,以见其思想艺......
-
〓 国学漫谈: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国学观
近代国学对应的是外来之学,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之学。而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对于固有之学的称谓并不统一。梁启超在作于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中第一次使用国粹概念,并且多次用国学代表中国学术,国学由此成为流行语。在此之前,严复习惯于使用中学概念。而康有为、谭嗣同则同用孔教概念,并引发了两人国学理念的诸多相同之处:第一,康有......
-
〓 国学漫谈:“白马非马”正名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名家诸子所普遍讨论的辩题,这就是苏秦所说:“形名之家皆曰‘白马非马’也。”(《战国策·赵策二》)名家大师公孙龙对这一辩题尤其擅长,甚至达到“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庄子·秋水》)、“人不能屈”(《新论·离事》)的境界。但是对于公孙龙甚至整个名家如此重要的一个辩题,历来却酷评如潮。正如谭戒甫所说......
-
〓 台湾六十年来敦煌学研究历程及其特征
一六十年来的台湾的敦煌学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为起步、发軔期,七、八十年代为发展、鼎盛期,九十年代为多元新变期。下面简述其演进历程:起步、发轫期五十年代末,台湾的一些报章上开始出现关于敦煌学方面的介绍文字,如苏莹辉的〈谈敦煌学〉(新生报1959.10.16),彭楚珩〈变文与我国民间文学之渊源〉(......
-
〓 姜广辉:应重新评价荀子的历史地位
最近三十年,我觉得学术界对荀子的研究有所忽视,有所冷落。我认为,研究荀子,可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经学史的方向,一个是哲学史的方向。以前中国没有哲学史,都是从经学、文化上看待荀子。刚才陈来教授谈了近年国内外关于荀子学术研究的动态,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很重要:荀子对待文化传承的态度,及其政治儒学的立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
〓 汉魏六朝乐府清赏之一:汉魏乐府总论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隋唐以后一些诗歌样式的产生和诗歌流派的形式,就会发现:不管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和社会背景,也不管它们的作者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性格特征和情趣爱好,他们往往都与「乐府诗」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乐府诗就像一个深邃的大林莽,可以任猛虎、野兽出没,也容得下乌鸦、灰鸠栖身;它像喀喇昆仑一样丰厚和涵浑,既能......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七):林则徐家书
林则徐家书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是晚清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嘉庆三年(1798),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因家境艰难外出当塾师。十一年(1806)秋,应......
-
〓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及其汉学研究
在西方的汉学研究机构中,那不勒斯东方大学(In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的历史最为悠久。在西方的汉学研究机构中,好不勒斯东方大学(In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的历史最为悠久。其前身是意大利传教士Matteo Ripa建立的中国学院(Colle......
-
〓 粉壁为空天——李白诗与敦煌壁画对水墨之变的反映
图①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飞天》壁画图②为第217窟《青绿山水图》壁画。均由敦煌研究院供图唐代之前绘画作品多施染色彩,唐代水墨绘画渐渐盛行并且在唐末宋元发展壮大,逐渐取代色彩绘画的主流地位。五代画论家荆浩《笔法记》云:“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唐代有大量色彩丰富、鲜艳明润的绘画作品,在颜料的使用......
-
〓 现代文学老庄记忆
近现代以来,老庄思想受到激烈批判,但是,老庄思想的自然理念及超然物外等观念仍然吸引了众多作家,相关创作呈一时之盛。可以说,伴随着整个现代文学,都有老庄的身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从时代的主战场退下来,走向传统道家式的避世退隐的人生。周作人回到自己的“苦雨斋”,林语堂营造了“有不为斋”,梁实秋隐居在“......
-
〓 国际联盟仲裁“九一八”事变: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
联合国日内瓦欧洲总部办公场所为前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总部万国宫。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TRUTH史料研究”调研组在该总部图书馆全权代表欧伯森的协助下,全面查阅了国联仲裁“九一八”事变的相关档案。这次档案查阅,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九一八”事变在当时所引起的巨大国际反响以及国联为仲裁“九一八”事变所做的相关努力。......
-
〓 从“田园之志”到田园文学
文征明楷书《归去来兮辞》 资料图片张衡(78年—139年)的《归田赋》被当成第一篇写田园的作品来看待,但这里有个疑问:何以张衡之前三百来年的汉代文学竟丝毫不见田园文学的踪影,而张衡为什么就能写出《归田赋》来?问题可能就出在“归田”二字上。田园文学的产生,需要有田园(土地),有文学,有文学家(这些汉代都具备),但这还远远......
-
〓 中国画的评判标准争议百年今未绝
一、中国画的评判标准:百年争议今未绝当代中国画很多都是好看的画,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鉴赏中国画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欣赏是个很大的题目,一百年来围绕这个题目有很多的争议,很难形成共识。如果从中国画论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得出没有争议的结论,确立起一个鉴赏标准。但是到了20世纪,由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中国画出现......
-
〓 修养工夫论视域下的张载“格物”说
【摘要】在对《大学》“格物”的诠释中,张载将安立了儒学根基且很有可能亦吸收了佛教思想成分的道家之“虚心”置于其前,并认为二者是一对互动式的道德修养工夫,修养目的在于“致知”后的德性所知之境。张载不赞同二程以“穷理”释“格物”,一是因为在他看来“穷理”、“尽性”、“至命”具有先后次序,从而其“尽性”及与之处于同一修养层面......
-
〓 后湖黄册悄然现身
三年来,笔者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古籍公文纸背文献整理研究”过程中除发现一批失传几百年的明代册籍文书之外,还发现了一批迥异于现存传本的赋役黄册写本文献。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曾入藏明代南京后湖黄册库的赋役黄册正本。这批黄册文献发现于明末毛氏汲古阁刻公文纸印本《乐府诗集》纸背。该本《乐府诗集》共一百卷,......
-
〓 世界第三悖论《红楼梦》
内容提要:西方哲学史流传二大悖论,一是克里特人悖论,二是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悖论。《红楼梦》与这二大悖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世界第三大经典悖论。本文分析了《红楼梦》中“真假”悖论、作者悖论、五个书名悖论。关键词:悖论;真假;作者;书名先看世界上两个著名的经典悖论例子。1.一个克里特人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谎。”你说......
-
〓 究竟什么是红学——有关红学概念、本旨、方向、方法的检讨
红学之繁荣昌盛,貌似已超乎各显学之上,盖四野之内,达官显贵,雅士文人,乃至懵懂村童、走卒健夫,莫不以谈红为趣。然而红学思想却越来越混沌,目今对于《红楼梦》的理解益发莫衷一是,百家百言,见仁见智,人人解的都对,人人解的又都不对,学界甚至失却了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这不应该是红学本应有的状况。红学思想混沌的一个根源在于人们对......
-
〓 《楚辞》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许渊冲译《楚辞》杨宪益、戴乃迭译《楚辞选》卓振英译《楚辞》 《楚辞》直到19世纪末才有英译本,现已出版近20种,其中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翻译的。《楚辞》英译比不上其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传播。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周建忠在《当代“楚辞学”发展纲要》中将楚辞学划分为9个分支。《楚辞》英译及其研究作为海外楚辞学与楚辞传播学......
-
〓 法国的汉学研究(下)
3、兴盛期和新变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阶段(1978-)此间的法国汉学进一步走向兴盛,且在研究方向、研究思想和研究手段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这种兴盛和新变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造成的经济繁荣和世界影响的扩大;另一是二战后美国汉学成为西方汉学的龙头老大,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对法国汉学产生很大影响......
-
〓 比隆周汉文系天下——论萧统的文化理想及“文选学”系统重构
《昭明文选》 资料图片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文选》时有哪些考虑?他的这一举动究竟受到何种理念的驱动与支撑?这些深层次问题,攸关《文选》编纂认知,影响到“文选学”研究的全局,是“文选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需要予以认真审视与思考。一 萧统主编《文选》的时间,主要是在受梁武帝重托、以太子身份实际主持朝政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