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岂之:侯外庐先生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特色与贡献
侯外庐先生 侯外庐(1903—1987)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教育家,与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诸学者并称为史学界“五老”。侯外庐先生将中国思想史置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创了享誉学林的侯外庐学派,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侯外庐论中国历史的独特道......
-
〓 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既表现出暖湿联姻、干冷相配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暖湿与干冷交替出现的波动式变化过程。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天时地利、冷暖干湿的自然气候因素,已经限定了人类本能和自我创造的先决条件。人类在创造文明, 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正确而充分地认识自己和......
-
〓 老庄新论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老子的“道”指的是化育宇宙万物的某种神秘的势能。这势能“周行而不殆”;当其耗损之时万物由“无”显现为“有”,而当其恢复之时万物又由“有”回归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前者为“道”......
-
〓 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李娜 绘/光明图片普通话的“普通”是普普通通的意思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实这里的“普通”是普遍通行的意思。从语言的地位来看,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我国族际的共同语;从语言的规范化来看,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从法律地位来看,普通话是中国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从社会的使用来看,普通话是人人使用,普遍通行的日......
-
〓 谁是轴心时代文化突破的主体
雅斯贝斯在《智慧之路》中认为,公元前八百年至前二百年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在此一时段整个人类精神不约而同地获得了飞跃。中国文化的转折点在春秋时期,标志是孔子和老子的出现。雅斯贝斯的这一观点充满了真知灼见,早已为文化界普遍认可。现在的疑问是,为何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
-
〓 世界第三悖论《红楼梦》
内容提要:西方哲学史流传二大悖论,一是克里特人悖论,二是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悖论。《红楼梦》与这二大悖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世界第三大经典悖论。本文分析了《红楼梦》中“真假”悖论、作者悖论、五个书名悖论。关键词:悖论;真假;作者;书名先看世界上两个著名的经典悖论例子。1.一个克里特人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谎。”你说......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六)
1、中国研究集刊第56号时间:2013年6月出版单位:大阪:大阪大学中国学会内容简介:【特集一学会时评】先秦~秦汉时代(近藤浩之·西信康)三国六朝~隋唐代(佐野大介)宋~明代(吾妻重二)清~现代(横久保义洋)【特集二中国出土文献研究】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の古圣王伝承(汤浅邦弘)清华简『楚居』の划线·墨线の配列(竹田健......
-
〓 周积明:晚清西学书目编撰的文化企图
西学进入中国,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要不断应对和解决“怎样传入”“谁来传入”“如何接引”等一系列问题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正是这一系列“理论旅行”的环节,决定了西学在中国传播的面貌。 在晚清接引西学的诸多渠道中,西学书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中国素有目录学之传统,从来之学问家,皆以书目为学问之门径、书海之舟揖。......
-
〓 专家视点:近世畿辅文化的特质及价值
图为《畿辅通志》中关于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的记载(局部) 资料图片 古代中国大体上是政治主导型社会,皇权所在地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而,围绕京城的特殊行政区域——畿辅,在文化上也展现出与其他地域不同的特殊面貌。畿辅以京城为中心,随着王朝的更替,其地理空间会呈现历时变化,但其所承担的诸如京官供给、京......
-
〓 “文学及文化文本的意义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3年3月30日,“文学及文化文本的意义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办,同时也是第二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韩国延世大学人文学研究院学术交流会,来自韩国延世大学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十余位学者与会,五位学者宣读了论文。...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九
南朝乐府·吴声歌团扇郎歌(之四)团扇薄不摇,窈窕摇蒲葵。相怜中道罢,定是阿谁非。团扇郎歌(之七)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此歌见于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南朝乐府中的“吴声歌”,共十首。其中注明为无名氏者有七首,这里选录的是第四首和第七首。至于《团扇郎歌》的原创,据说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之侄儿、......
-
〓 究竟什么是红学——有关红学概念、本旨、方向、方法的检讨
红学之繁荣昌盛,貌似已超乎各显学之上,盖四野之内,达官显贵,雅士文人,乃至懵懂村童、走卒健夫,莫不以谈红为趣。然而红学思想却越来越混沌,目今对于《红楼梦》的理解益发莫衷一是,百家百言,见仁见智,人人解的都对,人人解的又都不对,学界甚至失却了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这不应该是红学本应有的状况。红学思想混沌的一个根源在于人们对......
-
〓 中国哲学术语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提要:与其他很多学科一样,中国哲学学科也是依着西方的学术规范建立的。具体来讲,中国哲学学科是以相关的中国古典学术为材料、以西方哲学的范式为形式建构起来的。不过,术语系统的建立也是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重要方面,它既与材料相关,也与形式相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特有术语系统的建立才承载和支撑起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因此,......
-
〓 从《论语》《左传》看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
内容摘要:中国西周以前的文化特点是“重鬼尚巫”,经过西周时期“尊天敬德”的转折,重民思想在春秋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和传播,一是对由“近鬼神”到“近人事”的天人关系的认识的变化,二是产生由“德以事神”和“恭行天之罚”到“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
-
〓 蒙古族民间说唱底稿的信息化探索
【内容提要】流行于民间的俗文学作品,自古以来被称为是不登“大雅之堂”之作。然而近年,在我国各地,各民族中此类的文学作品已开始备受人们所关注;对于俗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亦是更有发展之势。本文中,就蒙古族民间说唱文学形式-胡仁乌力格尔(Hurinuliger)及其在说唱底稿的搜集与保存方面,结合实地调查,做一个分析与......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坛:以儒家元典思想涵养核心价值观
儒家元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
-
〓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内容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两种......
-
〓 评罗检秋的汉学研究——以《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为中心
一、绪论:本文的主旨与趣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检秋先生在汉学研究这一领域颇有创获,其专著《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在近几年的学术著作中分量极大,“弥补了这一领域(指嘉庆以来的汉学传统)的薄弱环节”。作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后学原本并无足够识力作......
-
〓 1699,中国式忠诚
有花看来且看花,莫管楼外戈兵争。何日铁锋逼血颈,一刎全义众口封。 1699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中国农历己卯年,孔尚任苦心经营的《桃花扇》经历三易其稿,终于完就。全书用一段情,诠释的却是一个“忠”字,并且是典型的“中国式忠诚”。 恰逢两朝更替,经历离合兴亡,旧朝上下,从帝王到将帅,从重臣到文士,从深宫正后......
-
〓 薛涛故居现地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十三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下闭门居。”这是中唐诗人王建寄赠薛涛的诗句。薛涛是中唐的名妓,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死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字洪度,长安人,幼年时随父亲宦游成都,遂以蜀地为家。涛自幼巧慧,善于言词、通晓音律,娴于翰墨,颇有文名。父亲死后,随孀母艰难度日。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