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重视学术之“器”
林毅夫先生曾指出,最有活力的经济发展将提供最丰富的问题和素材,因此,21世纪将是中国有可能产生经济学大师的世纪。这一论断显然适用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全体,并正不断地被学术界用实际行动加以证明:中国内地2008年的SSCI论文数量是1476篇;而2012年,仅SSCI发表量排名前15位的中国内地大学,总量就有250......
-
〓 项目论坛:宋代对《大学》诠释的另一路数
真德秀著《大学衍义》 资料图片儒家经学发展到宋代以后,《大学》受到特别的重视,成为纲领性文献。朱熹继承程颢、程颐的思想路线,将“大学”解释为“大人之学”,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著《四书集注》。朱熹给学者制定了一个学习程序,在学习“五经”之前,须先学“四书”,四书之中,应先......
-
〓 元人小令鉴赏之三
【南吕】干荷叶(选二)刘秉忠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初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又改名秉忠。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
-
〓 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
2006~2007两年,历史地理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清史地理研究领域的学术进步也令人欣喜。“清史地理”是笔者提出的概念,它是研究有清一代各种地理状况的专门学问,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断代地理研究,指历史地理学研究清代的部分;二是指历史地理研究牵涉到清朝的内容。前者是清史地理的核心内容,后者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
-
〓 国学漫谈:《中庸》“蒲卢”的三种解释
在《中庸》第二十章,孔子曾以“蒲卢”比喻为政:“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我们知道,孔孟经常以众星拱北辰(《论语·为政》)、天下运于掌(《孟子·公孙丑上》)等例子来比喻治国为政,而《中庸》此处以蒲卢喻政,在儒家十三经中独此一见,所以宋儒袁甫赞其“可谓妙于形......
-
〓 从《西厢记》看古代戏曲“凡例”的出版意识
凡例亦称例言、发凡,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中称“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后世把说明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叫凡例,多放在书的正文之前。凡例在体制上较为短小,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编选原则说明,其中时不时地闪现出编者、预期读者等诸多相关的出版意识,尤其是明......
-
〓 从元明戏曲的“结构模式”看当时知识分子的“白日梦”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元明时期,已走向了发展的衰败时期,这期间的戏曲和小说,代表着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高峰。元明戏曲较大比例是“才子佳人”戏。纵观这些“才子佳人”戏,结构模式大同小异。那就是“公子落难、邂逅佳人、一见钟情、好事多磨、公子中举、终成眷属”为模式主线,讲述着一个个缠绵的故事。一、“才子佳人”戏曲的结构模式反映着当......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质灾害
内容提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质灾害频繁,见诸记载的地质灾害有山崩、地陷、地裂、地震、土地资源退化和海洋灾害。其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变迁造成的灾害,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内。地质灾害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官府的救助就显得尤为必要。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地质灾害;生命财产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动荡的历......
-
〓 国学博士论坛:论孔子之仁与孝
丁立磊,男,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12级博士生、河北金融学院讲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罗光哲学思想研究》。博士导师:河北大学教授程志华通讯评委: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丁为祥北京大学教授 李翔海 仁与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仁”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结合时代需要演化为“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
-
〓 佛教舆现代人的精神修养
随着现代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日益扩大和深入,从而获得了对人类生存客观环境越来越多的主动和自由;在一些发达国家里,社会物质生产也由此而得到极大的财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舒适。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与此同时,由人类创造的现代高科技,也正在滋长出一种自己的力量,而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和烦恼......
-
〓 《列子》考论
【内容摘要】人多以考据来论《列子》之真伪,然亦众说纷纭混乱难辨。我以为,人之思想乃发于心,其深浅如何非人力所能为,观思想即是观其人,其思真则其人真,其思假则其人假,此不能蒙混于人。且人之思想有来龙亦有去脉,前世与后代,其中亦有痕迹可寻。故以思想考《列子》胜于考据。《列子》一书其思不伪,而其故事则较为纷杂。就其思想而言,......
-
〓 试论《舟过安仁》地点不在湖南
作者简介:焦培民,男,1969年生,河南沈丘人,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有一篇小学课文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教材对“安仁”注释为:“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1]我们发现这条注释可能有误......
-
〓 姜广辉:应重新评价荀子的历史地位
最近三十年,我觉得学术界对荀子的研究有所忽视,有所冷落。我认为,研究荀子,可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经学史的方向,一个是哲学史的方向。以前中国没有哲学史,都是从经学、文化上看待荀子。刚才陈来教授谈了近年国内外关于荀子学术研究的动态,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很重要:荀子对待文化传承的态度,及其政治儒学的立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
〓 国学研究的两个薄弱点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及它们两者之间如何实现一体化,这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有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第二个问题的研究,虽然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显著成果是“新儒学”的研究,真正的破题还是近些年......
-
〓 时空的浓缩与延展:卢伦两首《塞下曲》的对立创意
——古典诗文比较之七
古典诗词的描景、状物、言志、抒情,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空间是人、物活动或存在的环境和背景,时间则是人、事进行的次序和流程。没有它们,人或物就失去了依存,就无法构成画面,当然也就无法描景、状物、言志、抒情。如何处理时空变化,往往成为诗作高下的关键,甚至决定着它的成败。在这方面,中唐的边塞诗人卢伦则是位高手。在他的诗作中,......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八):李鸿章家书
李鸿章家书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仪叟,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其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父亲李文安(1801-1855)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与曾国藩同榜。道光三年......
-
〓 国学争鸣:文学自觉不能提得太早
我们认为,文学自觉不宜提得太早,因为文学的自觉首先需要人的自觉。中国文学的全面自觉,只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真正完成。具体理由如下: 一、生命意识的增强。中国人对自身个体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西周到两汉,一些走在时代前面的思想者,如屈原、司马迁等,对于个体的生命价值有初步的确认和强烈的......
-
〓 徐志啸:我看《诗经》《楚辞》
《诗经》和《楚辞》,毫无疑问,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也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两座无可企及的高峰,它们的产生、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部诗歌作品能够与它们相比。 人们一说起《诗经》和《楚辞》 ,似乎马上会联想到它们的典型表现特征——前者的写实和后者的浪漫,确实,这两......
-
〓 大家手笔·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
当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尤其是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颇有启发意义。“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
-
〓 语文教育如何实现实质性突破——从国外作文题看我国教学与考试
日前,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语文分值中考由120分提高到150分,高考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如此力度前所未有,可见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 其实,改革方案的出台,提高的肯定不仅仅是分数。分数提高,意味着考试时间必须延长、试题容量必然加大,对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要求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也意味着对语文教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