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岂之:侯外庐先生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特色与贡献
侯外庐先生 侯外庐(1903—1987)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教育家,与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诸学者并称为史学界“五老”。侯外庐先生将中国思想史置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创了享誉学林的侯外庐学派,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侯外庐论中国历史的独特道......
-
〓 隋炀帝最后的日子
隋炀帝像《隋炀帝艳史》插图 编者按 日前扬州市发现两座残存的隋末唐初砖室墓,其中西侧墓中因出土了带有“隋故炀帝墓志”铭文的墓志以及鎏金铜辅首、金镶玉腰带等文物,故被考古专家初步认定为隋炀帝之墓,而该墓规模较小、帝陵是否应有墓志铭等问题也引起一些专家的质疑。力挺与质疑的讨论和争鸣引发了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加之......
-
〓 日本学者眼中的屈原及楚辞
楚辞文献传入日本的时间很早。日本学者藤野岩友曾著文说明楚辞已经对七世纪成书的《怀风藻》和《日本书记》等产生了影响。《大日本古文书》卷一《写书杂用帖》载:“《离骚》三帙,帙别十六卷。天平二年七月四日,高屋连赤磨。”从卷数上看,此处所谓《离骚》,当即《楚辞》。“天平二年”为公元730年,即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此乃日本著录《楚......
-
〓 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研究的“母体文化”意识
把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作为我国汉语音韵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尊重的是中华母体文化在台湾地区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客观事实。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研究与大陆汉语音韵学史研究难以截然分开,是中华母体文化在台湾地区传承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明(代)郑(成功)”前,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与大陆传统经学范畴内......
-
〓 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
内容摘要:“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大讨论十年来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这些努力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文论的“失语”状态,因此需要重新检讨中国文论的发展方向。重建中国文论要调整方向,就要回到“失语”的根源——中国文论话语规则上来。中国古代文论固有的两个话语规则:一是以“道”为核心的意义生成和话语言说方式;二是儒家“依经立义”的意义建构......
-
〓 名师谈艺·饶宗颐:求真求是求正——寄语中华文化之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艺,种也,本意种植;后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说,其涵义渐更替为艺术、技艺。“名师谈艺”栏目,邀请国内以及海外致力于中华文化之学与艺术之道的大家名家,萃集所求所行所思,分享治学或从艺之道,以活跃艺术思想,涵养社稷情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向新征程。——编 者推广国学,不能偏颇,不......
-
〓 特别关注: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整理经过及其学术价值
图1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 编者按 2014年10月16日,来自海内外的20多位甲骨文研究一线的专家学者,齐聚旅顺博物馆,出席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与旅博共同举办的《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首发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一重要成果的推出引起历史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 蒙古族民间说唱底稿的信息化探索
【内容提要】流行于民间的俗文学作品,自古以来被称为是不登“大雅之堂”之作。然而近年,在我国各地,各民族中此类的文学作品已开始备受人们所关注;对于俗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亦是更有发展之势。本文中,就蒙古族民间说唱文学形式-胡仁乌力格尔(Hurinuliger)及其在说唱底稿的搜集与保存方面,结合实地调查,做一个分析与......
-
〓 相良马宝金篇
三十二相眼为先,次观头面要方圆。相马不看三代本,一似愚人信口传。眼似垂铃紫色鲜,满箱凸出不惊然。白缕贯睛行五百,睛如撒豆勿同看。面如侧墼如镰背,鼻如金盏可藏拳。口叉宜深牙齿远,舌如垂剑色如莲。口无黑黡须长命,唇似垂箱盖一般。食槽宽净腮无肉,咽失平而筋有拦。耳如杨叶裁杉竹,咽骨高而软不坚。八肉分而弯左右,龙会高而上古传。......
-
〓 从生殖崇拜看《野有死麇》本义
摘要:《野有死麇》以歌谣的方式记录了先秦社会崇拜生殖神的文化背景,及在此掩饰下男女野合以求子嗣的活动。歌词描绘极似民间残留“棒槌会”的过程,考证“白茅、怀春”等关键词,知诗为反映生殖崇拜的民间歌谣无疑。关键词:《野有死麇》;白茅;怀春;生殖民俗《野有死麇》的题旨,历来有很多中说法,主要有三个体系:一是以礼教传统释义,如......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互性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笔者认为,相对于西方文化强调主体自我价值的特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强调从不同主体的相互性视角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而......
-
〓 漫话中国古代女子教育
回顾历史,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2500年前孔子提出并躬身施行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先进理念。然而对“类”的理解,却被长期限制在不同阶层、不同出身、不同才质等方面,而对占人口一半的女子,则一直未能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接受教育并由此获得发展的权利。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大缺憾。 但......
-
〓 李觏:“康国济民”的草根大儒
李觏塑像 李觏(1009—1059,觏,音gòu),北宋江西建昌军长山人,自幼虽家境贫寒,但敏而好学,涉猎广泛,长怀“康国济民”之志。科举失意后,遂放弃仕进,“市里无人识古音,抱琴归去隐山林”,一意“闭门求取圣贤心”,倾力兴学授业,名噪东南。李觏以教育立身,以著文立世,道德学问为士人楷模,终成“一代名儒,后学之师......
-
〓 徐洪兴:有关“南怀瑾现象”的往事与随想
南怀瑾先生逝世快一周年了,但读书界和学术界对南怀瑾著述的学习和研究仍然热度不减。要说清南怀瑾先生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我与南先生没有直接的交往,只是读过他的一些书,但有关“南怀瑾现象”的一些回忆与随想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怀瑾先生其人其书其事。 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南先生的著作开始......
-
〓 荀子与韩非子人性论辨析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人性论思想的形成阶段。诸子百家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性论主张。荀子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而由于韩非子与荀子的师承关系,学界普遍认为韩非子是荀子人性论思想的继承者,甚至比荀子的性恶主张更极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韩非子虽就学于儒家的荀子,但却另辟蹊径成为法家,就其人性思想的基本立场......
-
〓 凤凰与长生鸟
我在本文标题中用连词连接起了两种鸟名,这需要预先作一点解释。这个连词意味着的比较是一种计谋,对此,我得据实向你们交代:在通常听我的课的巴黎大学学生中,既有欧洲人,也有中国人。为了在第一种人面前表现得有学问,只要谈论中国文化就行了;而为了给第二种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得在欧洲文化中寻找比较点。我今天将施用同样的计谋:想到要在......
-
〓 宋人绝句清赏之十九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江湖派诗人。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岩南三乡设立太平县,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
-
〓 《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为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皆半说
【作者简介】俞志慧,浙江新昌人,1963年生,文学博士,曾于2002—200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攻周秦汉文学与文献,着有《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国语〉韦昭注辨正》、《古语有之——先秦思想的一种背景与资源》等,发表论文八十篇。对《国语·......
-
〓 国学争鸣:科学理性地认识中国文学
方铭教授在对话中的一些观点,在笔者看来,似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首先是对中国文学概念的认识。方铭教授在对话中说:“按照20世纪以来我们所引进的西方文学学科观念,‘六经’除《诗经》以外都不属于文学,全部战国诸子也不属于文学,最多只能算有所谓的‘文学因素’。”“这种现象,不但限制了学者的研究范围,更重要的是破......
-
〓 《楚辞》的图像化进程
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局部) 资料图片编者按 文学与绘画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但作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则是近十年的事。文学与绘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源近而流远,也是自然之理。在文学史和绘画史上,二者的关系又十分复杂。绘画通过造型、色彩、线条、节奏、韵律、光影等,表情达意;而文学则主要通过语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