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三
北朝乐府·梁鼓角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的前身叫《鼓角横吹曲》,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乐器以鼓和号角为主,所以称为《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流传到南方后,梁武帝萧衍下令整理改造,并被梁朝乐府机构保存下来,所以后来又称为《梁鼓角横吹曲》。宋代郭茂倩收集整理的《乐府诗集》中的北朝乐府以《鼓角横吹曲》为主......
-
〓 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
【内容提要】: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地名学孕育萌芽对期,各种文献和出土文物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地名学信息。其特点是:表示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多,人文地理实体的通名少,但就在较少的人文地理通名中,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名——郡和县;专名由单名向双名、多名过渡;方位地名发达,然地名渊源解释零散。【关键词】:先秦;地名学;通名;专......
-
〓 《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
先秦诸子经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秦汉时期逐渐趋于融合。《淮南子》是先秦子学到两汉经学转折点上的巨著,上承诸子,下启经学,在各种问题上试图兼容诸子百家之长,综合而成“帝王南面之术”。其人性论是对诸子百家的继承,而主要是儒、道两家,两家人性论既有冲突,也有交融。《淮南子》试图站在道家立场上,对两家人性论进行贯通与......
-
〓 慈孝文化公开课第一讲:把根留住——孝与中华文化
在中华民族文化出现复兴曙光,全民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弘扬之际,重新审视孝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根本与命脉。如果把传统文化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孝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根是树的存在之本。树没有根了,失去了本,就难以存......
-
〓 “愚公移山”移自哪里—“愚公移山”的文本渊源与《列子》的成书时代
学界普遍认为“愚公移山”仅见于《列子·汤问》篇(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9-161页),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篇中就说“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09页)。《列子》“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创性似乎无可置疑。但是,偶然......
-
〓 李汉秋:重振中华人伦文化
融入此岸历史的生命价值观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入世的,重在此岸而不是彼岸,不是把生命的价值寄托在死后进入彼岸的天国或冥府,而是注重在此岸的人间。在周公、孔子的周朝,就改变了商朝重鬼神的传统,转而为“以人为本”。在这方面孔子说得很多、很明确。但这绝不是儒家不重视精神生活、没有精神信仰。融入此岸的历史,就是中华......
-
〓 国学讲演厅:中医里面的国学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部分。正如习近平主席2010年6月20日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的讲话所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文化充分体......
-
〓 李开元:谁杀死了项羽?
乌江之畔 公元前202年,项羽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二岁。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太史公笔下项羽之死的最后身姿言语: 乌江河岸,血战中的项羽,已经身负十余处创伤,突然间转身不动,顾望眼前一位汉军骑将喊道:“来人可是旧友吕马童?” 突然被项羽直呼其名的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的目光,侧身面对身边的战友王翳,手指......
-
〓 朱熹楚辞研究的转型意义
在楚辞学史上,洪兴祖的《楚辞补注》继承汉唐以来楚辞学的研究路径,注重对文字、音韵的诠释,而朱熹的《楚辞集注》则把重点放在义理的阐发上,开辟了一条研究的新路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楚辞集注》“大旨在以灵均寓放逐宗臣之感,以宋玉《招魂》抒故旧之悲耳,固不必于笺释音叶之间规规争其得失矣”,这个总结是准确的。朱熹楚辞学......
-
〓 国学漫谈:“白马非马”正名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名家诸子所普遍讨论的辩题,这就是苏秦所说:“形名之家皆曰‘白马非马’也。”(《战国策·赵策二》)名家大师公孙龙对这一辩题尤其擅长,甚至达到“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庄子·秋水》)、“人不能屈”(《新论·离事》)的境界。但是对于公孙龙甚至整个名家如此重要的一个辩题,历来却酷评如潮。正如谭戒甫所说......
-
〓 从《红楼梦》看康乾时期的戏曲文化绪论
【作者简介】王潞伟,男,汉族,1983年10月出生,山西省长治市郊区人,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2012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一、选题的动机与目的《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称为清代的社会百科全书。早在清嘉庆年间就流传着“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美言[1]。鲁迅先生言及《红楼梦》:“单......
-
〓 台湾高校2009年下学期开设的国学类课程
编者按:下面刊录的是台湾所有高校在2009年下学期开设的国学方面的研究生课程。时间有的是一学期,有的是一学年。供大陆的和港澳的文学爱好者和有打算去台攻读硕博士的高校学生参考。台湾高校中的“系”主要教学对象为本科生,“研究所”的教学对象一般为硕、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台湾高校的系、所出现合并的趋势。一、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研究......
-
〓 从反思文革史学走向反思改革史学——对若干史学关系再平衡的思考
告别“以论带史”,走向“史料即史学”,告别“古为今用”,走向“为历史而历史”,告别“宏大叙事”,走向无关宏旨的“琐碎史学”,告别“自言自语”,走向“日常生活史”,这诸种倾向叠加在一起,导致近30年来的史学研究日益国学化、汉学化、实证化、碎片化,所以,在笔者看来,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必须进行一次再调整、再斟酌,也......
-
〓 杨丹荷:尧舜禹儒家典范时代与孔子的政治理想
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认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上下数百年间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在文化上是“超越的突破”的时期,为人类此后至今的文化奠定了基本框架,而“轴心时代”之前的人类文化则是“缺乏觉醒意识”的蒙昧文化。这个看法被一些中国学者接受,例如,陈来教授的《古代伦理与宗教——儒......
-
〓 佛教的和平精神
实现人类的和睦相处,维护全球的长久安宁,是世界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愿望。自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甚至献出生命。当前的世界形势,虽然有不少积极的、趋向缓和的现象,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类社会还存在着大量不稳定的因素,埋伏着各种严重的危机。因此,广泛发动人民去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是当前全球仁人志士的迫切而......
-
〓 李文海:《聊斋志异》描绘的官场百态
《聊斋志异》插图 著名历史学家李文海先生不幸因病于近日逝世,学界深感痛惜。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心系学术,笔耕不辍,殚精竭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去世前一天,他刚刚完成为《清史研究》撰写的学术论文《〈聊斋志异〉描绘的官场百态》。长期以来,先生一直是光明日报的热心读者和重要作者,生前在本报史学专刊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发......
-
〓 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字新释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千古流传的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
-
〓 中国古代民间族会及其社会治理功能
部分族会资料部分族会资料 在中国传统社会,“会”作为一种合作基金的储蓄形式,承载着各自特定公益使命,在民间流行甚广,影响巨大。如奖励学子举业的文会、文昌会、采芹会、宾兴会、兴贤会、惜字会等,不仅有利于繁荣地方文化教育,而且有的文会组织在调解民间纠纷、净化民风习俗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举办慈善事业的育婴会、保良会、恤......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有关的物品和劳动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在与大自然......
-
〓 中国顶尖大学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CFP 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不平等,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和冲突自然地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承担了两个重要的使命和功能:从微观上说,教育在代际转换过程中促进了社会平等。也就是说,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无论此一代人处于何种经济和社会地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