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云”考论
从今天可见的可靠文献记载看,“青云”最早见于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王逸注:“言日神来下,青云为上衣,白霓为下裳也。日出东方,入西方,故用其方色以为饰也。”青是古人所谓五正色(青、赤、黄、白、黑)之一,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西方属金,其色为白。所以王逸注“青云”......
-
〓 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问题的探讨
摘要: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问题,是与先秦儒家思想外部干世一面相对应的现实存在。但这一存在在先秦儒家的理论视阈内显得微乎其微。而通过对“道、仁、德”三个儒学核心概念意义在先秦、两汉、两宋、明四个儒学昌盛时代演变所揭示的儒家思想学术理路嬗变的抽象,可以证明先秦儒学思想内部开拓问题理论存在的合理性。而先秦儒学思想内部开拓问题......
-
〓 程乙本《红楼梦》:版本互异各称雄
以胡适藏本为底本的1927年民国亚东版程乙本《红楼梦》启功注释的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程乙本《红楼梦》1983年台湾桂冠版程乙本《红楼梦》理想国推出的2017年6月版台湾桂冠版经典复刻程乙本《红楼梦》1791年和1792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因为这两年分别诞生了《红楼梦》程甲本和程乙本。从今天《红楼梦》所具......
-
〓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内容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两种......
-
〓 成果选粹:敦煌吐蕃期洞窟与唐蕃文化交流
敦煌历史发展到中唐阶段,即吐蕃统治时期的786年—848年,进入了一个较前朝完全不同的环境与时代,吐蕃的进入与统治,在敦煌产生了极大影响,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具体而言,在河西瓜沙等统治区施行了包括易服辫发、黥面文身、清查户口、推行部落制、杀阎朝以儆叛心等一系列高压政策,打破了敦煌几百年来......
-
〓 孔子相鲁析疑
《论语》资料图片孔子曾一度在鲁国代行卿相之职,这在《史记》等典籍中有明确记载。但清代以来,包括毛奇龄、江永、崔述和蒋伯潜等经学家和著名学者,不断对此提出质疑。概括起来,一是认为春秋之时无以“相”名官者;二是孔子作为异姓平民不可能代季孙摄行相国之事;三是《孔子世家》所言“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时间上......
-
〓 史海钩沉:《辽史》“故事”中的诸制流变
检读二十四史,常见历代关涉当朝“制度”的各类“故事”,因而,“故事”与“制度”的关系问题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记载辽朝史事的《辽史》中也有与辽朝各项制度相关的“故事”。笔者不揣浅陋,仅就《辽史》“故事”中反映的辽朝诸制形成及其流变,略作探考,冀望方家教正。前朝“故事”:中原汉制之援引辽朝诸制有不少是承唐仿宋的,譬如......
-
〓 文论天地·“三知”: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三个支点
我们不仅要对本民族文化根基抱有信心,也要积极影响世界。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负责任大国,中国有必要在自知和自信的基础上将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等普遍价值,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样式传播给全世界全人类,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欢迎中国,也让更多民族和国家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动摇西方经济霸......
-
〓 张载如何“继绝学”
“为往圣继绝学”是张载使命意识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在表达其学术使命的“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是使命意识的哲学内涵,“为生民立命”是使命意识的政治内涵,“为万世开太平”是使命意识的社会内涵的话,那么,“为往圣继绝学”则是张载使命意识的文化、学术内涵。要理解“为往圣继绝学”的意蕴,首先要了解“往圣”与“绝学”两个词的......
-
〓 黄震云:“肉食者谋”与周代公务餐
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曹刿论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更是精彩出色,意味深长。可是,为什么吃肉的人就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呢?难道曹刿自己就不吃肉吗?命题似乎逻辑上说不过去,因此谁是肉食者一直存在着争议和猜测。或以为指吃肉的人,引申为有权位的人或......
-
〓 专家论坛: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资料图片儒家的人生哲学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体部分。儒家学派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汉唐儒学、宋明新儒学以及现代新儒学等几个发展阶段,许多理论见解和阐释几经嬗变,但其基本精神却贯穿始终,其中包含着儒家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可以说,儒家学说的主体就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生及其相关问题的......
-
〓 陈寅恪赠汤用彤文题记
笔者整理汤用彤先生留下的藏书时,发现上面常写满了他和师友们的亲笔批注和题记。虽不比长篇宏论,然吉光片羽,随笔而就,适可凝结先贤思想之精微韫晦。今略捡一则,以见一斑。陈寅恪赠汤用彤文题识——大师的爱国情怀 陈寅恪先生1935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发表《武曌与佛教》一文,探讨了佛教对武则天......
-
〓 多一些辩证思维——古代小说作家生平研究刍议
内容提要:研究古代小说作家生平籍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辩证思维。根据作品中的地理描写来考证作者籍贯,必须注意作者籍贯与其实际生活地区常常并不一致;有些地理错误,系因照顾情节需要所致;部分地理错误属于传抄、刊刻之误,与作者本人无关,更不能作为判断作者籍贯的依据。作品使用方言的问题非常复杂,根据方言来判断作者是非常困难的,......
-
〓 “文以明道”的两种语境
与西方文学侧重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相比,中国文学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来强调“文以明道”,就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所谓“文以明道”,就是指文学不仅要有文采、情韵之美,还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的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如此,这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活动之主体的士大夫群体的特殊身份和意识有......
-
〓 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
编者按 今年的8月2日是农历七月七,即传统的“七夕节”。“年年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自先秦到今天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牛郎织女凄美动人的故事催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促成了盛行于各地民间的“七夕”“乞巧”等重要习俗。由此看来,说“牛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也......
-
〓 三种《礼记正义》整理本平议——兼论古籍整理之规范
【内容提要】本文平议龚抗云、田博元、吕友仁三位先生分别整理出版的《礼记正义》,从凡例的制定、底本的选择、对校本的确定、标点、校勘和序跋的撰写、附录的收集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吕友仁先生《礼记正义》是《礼记正义》的最佳整理本。古籍整理是一项严肃认真、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工作,整理者必须是行业专家,按照选择底本、确定对校本、标......
-
〓 国学博士论坛:章太炎论经子关系
黄燕强,男,武汉大学国学院2011级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章太炎诸子学思想研究》。 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 吴根友 通讯评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方勇 复旦大学教授 李若晖 经子关系与经史关系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章太炎对这两个命题均有所论述,然......
-
〓 国学如何走向开放与自由
一 我们都知道,孔子曾经向着“德之不修”和“学之不讲”的状况,表达出特别深切的忧虑。而如果再参照他那个年代“礼崩乐坏”的现实,我们就不难由此体会出,对于学术话语的“讲说”或“讲谈”,至少从孔子的角度来看,一旦这样的“讲说”或“讲谈”被冷落了下来,载有文化精义的经典就要被束之高阁了,而文化的内在运脉也便要渐渐式微了......
-
〓 国学博士论坛:《忠信之道》“此”与《招魂》“些”
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 李天虹 通讯评委:吉林大学教授 冯胜君 武汉大学教授 陈 伟 郭店楚简《忠信之道》简3—5云: 大久而不渝,忠之至也。而者□,信之至也。至忠亡讹,至信不背,夫此之谓此。大忠不说,大信不期。不说而足养者,地也。不期而可要者,天也。配天地也者,忠信之谓此。口惠而实弗从......
-
〓 易学与生活刍议
提要古聖人在《易經》和《易傳》中所闡述的道理,是來源於對人們生存活動的觀察和歸納,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層面上升到了形而上無象無物的道理境界。其形而上說教的目的則在於指導規範形而下人們的生存活動。本文把《易經》和《易傳》中涉及指導規範人們生活的道理歸納作一處,加以簡要的解釋和芻議,進而對用易學的道理指導規範人們生活的可行性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