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韩马来西亚近期汉学出版物(七)
1、都市の公共と非公共:20世紀の日本と東アジア时间:2013年10月作者:高嶋修一、名武なつ纪 编着出版单位:东京:日本经济评论社内容简介:序章试论・都市の公共と非公共──20世纪の日本および东アジア都市を手挂かりに(高嶋修一)第1部西洋统治下の中国都市社会第1章ドイツ统治期の青岛経済にみる「公共」と「非公共」──山......
-
〓 北方黄册填补空白
众所周知,赋役黄册制度是明代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并与明朝统治相始终。可惜的是,数量巨大的明代黄册消失于朝代更迭中。现存的明代黄册文书,多是乡里保存的黄册底籍、草册及抄底等,而明代黄册原件难得一见。已知存世黄册遗存文书,都属于南方地区,北方黄册一件未见。幸运的是,近几年我们在进行公文纸本古籍整理研究的过程中,发......
-
〓 话说“永远”:从孔子到老舍
《辞海》《辞源》和所能见到的古代汉语词典,只收“永”,不收“永远”。凡是现代汉语词典,都收“永远”,但都只标注为副词。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可以知道,时至当今,“副词”一说已经不能统括所有的“永远”。从《论语》说起 “永”是个古老的词。文献表明,这个词主要用作副词和形容词。 副词“永”用于状语位置,修......
-
〓 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研究的“母体文化”意识
把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作为我国汉语音韵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尊重的是中华母体文化在台湾地区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客观事实。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研究与大陆汉语音韵学史研究难以截然分开,是中华母体文化在台湾地区传承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明(代)郑(成功)”前,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与大陆传统经学范畴内......
-
〓 顾农:隋炀帝与《文选》学
隋炀帝是一个大大挨骂的亡国之君,《文选》学是一门千古不衰的显学,两者之间似无关系;而其实不然。 《文选》学实即起步于隋炀帝时代。这里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萧梁皇室中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一支的后裔在隋代颇为活跃。萧统英年早逝后,梁武帝萧衍(464~549)没有立皇太孙为接班人,而是安排萧统的弟弟萧纲(5......
-
〓 观天下如指诸掌——中国方志的历史
民间方志收藏者陈占良收藏的部分方志。资料图片常州方志馆 资料图片古之谷歌地球+百度百科如果我们想了解某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今天的第一选择可能是上网搜索。在没有百度、谷歌的时代,人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了解天下四方的概况呢?有,那就是方志。方志就是地方文献的记载,内容兼含地理与历史,形式包括图像和文字。古代的方志全面记载......
-
〓 刘光胜:孔孟之间的学术连接
孔子、孟子是先秦儒学的奠基者,孔孟之道为后世所艳称,但孔孟之间也存在诸多思想差异。孔子单讲仁,孟子仁义礼智并举。在孔子那里,仁与人性未曾连接,而孟子却言性善,以仁规定人性的本质。孔子虽然讲天人合一,人的德性来自天,但天人如何交通的具体理路,孔子并没有明确地阐述。《孟子·尽心上》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六
汉魏乐府·相和歌辞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
-
〓 争鸣与商榷:曾巩《局事帖》认识误区盲区的几点正补
曾巩《局事帖》向汮启之一李若川启中国书法名作曾巩《局事帖》在嘉德春拍会上以2点07亿成交,引发了诸多关注,也显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文化魅力。而早在2009年第二次拍出上亿天价赚足人们眼球时,《局事帖》便开始吸引学者研究涉帖相关问题,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版)、刘琰之《曾巩......
-
〓 “名节”砥砺中的文坛盟主
“岩岩气节高百世,奚假文章身后录”,较之诗词歌赋的文学表露,传统士人无疑更重视操行名节的现实砥砺。朱明一朝,理学势尊,一代士人受学启蒙,日常训练,精神投诸,皆在于此,濡染既深,及第后,得暇为诗,志意吐露,亦每在于斯。“儒家盛业当名世,老屋残书尚满厨。壮岁光阴浑易过,古人名节要齐驱”(陶安《寄示从子旻》),具体的实际政治......
-
〓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由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引发的思考
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题是关于董仲舒思想的一道选择题。原题如下: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
〓 《三家诗拾遗》整理刍议
秦燔之余,《詩》以易于誦習之故得以傳世,漢時說《詩》家,其著者有魯、韓、齊、毛四家。“鲁人申公受诗于浮邱伯,作训诂,是为鲁诗;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终于后汉,三家并立”[1],亦即世所謂“三家詩”,毛詩晚出,傳自鲁人毛亨及赵人毛苌。西漢之際,三家詩名標博士,位列官學,烜赫一時。而毛詩以古文詩......
-
〓 阿房宫:从考古学开展秦统一研究的核心遗存
秦的统一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运用考古资料分析、探讨秦统一,大体始于西北大学陈直先生1963年《秦始皇六大统一政策的考古资料》的发表。1973年底,王世民先生发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从考古学上看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根据新收获考古资料对秦统一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述。伴随着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发......
-
〓 三篇《六国论》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二
战国后期,山东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合纵,对抗函谷关西的秦国, 当时无论是内在力量还是外表声势,六国都大大超过偏于西隅的秦国,但其结局恰恰是六国纵散约败,一个个被秦国蚕食鲸吞。公元前221年,嬴政终于横扫六合,登上始皇帝的宝座。这一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一直引起历代学者的深思,纷纷探究其中的原因,力图对此作出正确的......
-
〓 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问题的探讨
摘要: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问题,是与先秦儒家思想外部干世一面相对应的现实存在。但这一存在在先秦儒家的理论视阈内显得微乎其微。而通过对“道、仁、德”三个儒学核心概念意义在先秦、两汉、两宋、明四个儒学昌盛时代演变所揭示的儒家思想学术理路嬗变的抽象,可以证明先秦儒学思想内部开拓问题理论存在的合理性。而先秦儒学思想内部开拓问题......
-
〓 文论天地·“三知”: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三个支点
我们不仅要对本民族文化根基抱有信心,也要积极影响世界。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负责任大国,中国有必要在自知和自信的基础上将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等普遍价值,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样式传播给全世界全人类,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欢迎中国,也让更多民族和国家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动摇西方经济霸......
-
〓 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
内容摘要:《苏仙》的基础性情节是苏女的“不夫而孕”,这是对中国古代“感而孕”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蒲松龄对这一神话的改写,既淡化了神话原有的指向帝王功业的神圣性特征,又区别于后世神仙故事的世俗化特征,而导向一种更具抒情性和深邃思致的文人化叙事特征。对于《苏仙》原型意味和改写向度的理解,是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对《聊斋》叙......
-
〓 穿越“孟母教子”的故事丛林
母亲与哲学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在哲学与政治的比较中,却是另外一番境况:政治是外在的,哲学是内在的;政治是现实的,哲学是想象的;政治是欲望的,哲学是心灵的……更形象地说,政治无异于我们的父亲,哲学无异于我们的母亲。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看,政治多为史学素材,史学注重客观;哲学多为经学内容,经学倾向阐释。所以,经学时代,曾国藩提......
-
〓 以孝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孝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与命脉,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华。今天,我们追本溯源,以孝敬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 孝敬乃人伦之始、众德之本。孝最初起源于人类自然的血亲关系。周朝初期,随着个体家庭出现,周公把父子兄弟之间至爱、至诚的情感作为孝敬的依据,把孝敬美德称为上天规定的做人......
-
〓 中法哲学家眼中的“天人合一”
访谈嘉宾: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白乐桑(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法国地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Joel Bellassen)先生曾于1974年到197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留学,他与法国著名哲学家巴蒂欧(Badiou)于1978年在巴黎合作出版了《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