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学现代化之路——中西文化中的儒学与社会学
【摘要】社会学不是历史决定论或社会决定论的科学,而是社会阐释性和自身建构性的“社会的元学”,科学哲学的元学内容提供了社会学自身性质的启示,意识形态是社会共生的观念的社会形态或社会范式,社会变革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革命的本义就是反决定论的,意识形态的设计是因果律的误用。儒学通过个人、学术思想、社会制度的整合而造就了中国封......
-
〓 中华美学关键词:激活“形神”
●形神论把文艺看成生命体,这生命体由虚实两部分构成,形的部分为实,可分析仔细,讲得清楚,神的部分为虚,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人生天地间,个体生命与天地大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文艺作品不仅要反映个体生命的生动气韵,也要反映与个体生命紧密相连的时代的气运,同时反映比时代更为根本的天地的本质●当今的文艺生产,在以影视产业、视觉文化......
-
〓 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
“清谈误国”是自两晋当朝以至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史家与学者对魏晋玄学的总体评价。随着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了解的深入,受西方文化学术的影响和启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魏晋玄学。由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数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玄学同周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
-
〓 晚清理学狭小范阈的丰富和拓展——曾国藩哲学思想四题
内容摘要:在儒学义理、考据、训诂和经济四个学术面向中,曾国藩承继程朱之道统,把义理推到儒学学术的首位,成为理学在清代的继承人。他主张气生成论,认为禀气之不同造成了圣人之性与常人之性的差别;面对世俗生活中日益微略的常人之性,圣人应担当起教化、“复性”的天职;圣人教化的途径有二:一是格物,二是诚意。在汉宋不同学术理路的学术......
-
〓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王阳明像 资料图片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明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余姚,卒于江西南安,葬于浙江山阴洪溪乡(今绍兴市柯城区兰亭乡仙霞山)。生前获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后遭人诬陷,被削夺伯爵并取消朝廷恩典。卒后三十八年,即明隆庆元年(1567)......
-
〓 文化自觉与问题意识
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之际,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一个文化上的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源,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为此,我们必须要问,要建设“和谐社会”,从我国自身的社会......
-
〓 王朝体制与明清华北地区府县历史文化研究
秦汉以来,一套以皇权为核心、自上而下、层级分明的王朝体制逐渐形成,为古代中国奠定了基本政治制度格局。至近代在外力冲击下解体,这套体制已在中国绵延了2000余年,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制度性要素,也是中国文化赖以成长的基本政治生态,其细部随王朝兴替而屡有调整更新,但基本内核和整体间架保持相对稳定......
-
〓 从一则新史料看陈垣的文化观
2009年出版的二十三卷本《陈垣全集》中,披露了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一篇未刊作品的提纲。该提纲作于1941年12月8日,题为《伟大之中华民族》。在他所有的文章著作中,这一标题的感情色彩之浓重无出其右。将其与陈垣的其他著述相参证,可全面了解他的文化观。一 陈垣的文化观可分为两部分,首先体现在姓氏论与民族观上。......
-
〓 在中国文化中找到希望——卫礼贤对中西思想史的影响
一 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年)是德国同善会的传教士。曾被德国伟大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年)称为德国“最开明的、与教会格格不入的基督信奉者”。 1899年,德国同善会开始在德国招收到中国的传教士,卫礼贤报名并被选中。1899年卫礼贤抵达青岛......
-
〓 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家文明
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焦虑是自我身份认同与全球一体化、同质化的冲突与张力所带来的困惑。面对全球化不可逆之时代大潮,生活于浩瀚宇宙、一个淡蓝色球体上的人们都会问:我是谁?我、你、他有什么不同?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
-
〓 “永明声律论”的佛教因缘
南朝齐永明六年(488)二月,中书郎沈约终于完成奉敕撰写的《宋书》,上呈朝廷且获得朝野好评,这一年沈约48岁。事隔不久,年仅17岁的陆厥给沈约写信,对《宋书》的一个文学观点提出强烈质疑。沈约对陆厥的来信颇为重视,回信释疑。其实,陆厥不是唯一对沈约提出质疑的人,沈约针对此问题的回复也不是唯一的一次。到底是什么问题会引起当......
-
〓 人民要论: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建筑成就举世瞩目,人民大会堂等北京十大建筑堪称经典之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一批现代建筑充满时代气息、美轮美奂。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奇葩建筑”,不断冲击社会公众的审美底线,引发人们强烈吐槽。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
-
〓 国学博士论坛:出土文献引《书》与《古文尚书》
崔海鹰,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孔传〈古文尚书〉渊源与成书问题探论》。 博士导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黄怀信 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梁 涛 清华大学教授 曹 峰 《古文尚书》问题是学术史上的重大课题,清代《古文尚书》辨伪的范式、方......
-
〓 大一统:诸葛亮人格的文化属性
诸葛亮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导,这是古今学人的基本共识。洪迈《容斋随笔》就曾言道:“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清乾隆在《日知荟说》中亦指出:“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这种对诸葛亮的评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主流观点。本文所要强调的是,除了仁义礼智信等......
-
〓 讲武堂:恩格斯眼中的甲午战争
恩格斯像甲午海战图(油画) 当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息传至欧洲,恩格斯尽管已是74岁高龄的古稀老人,却仍以哲学家的敏锐思维,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高度,适时地对这场战争作了点评。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恩格斯就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给出了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在120年后的今天,重温恩格斯的信件,仍可感受到他作为哲人的智慧光芒......
-
〓 家庭中的“孝”——安乐哲对《孝经》的解读
安乐哲是以《圣经》为参照物进入《孝经》世界的。《孝经》与《圣经》都以亲情为主题。从旧约时代起,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家庭价值亦处于突出地位,《十诫》中有八条戒律言“否”,如“除了我(耶和华)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等等,唯有两条言“是”“当孝敬父母”为其中之一。可......
-
〓 读帛书《系辞》杂记
内容提要:从帛书《易传》与通行各本《系辞》的比较来看,现通行各本基本上是在帛书《系辞》基础上整编而成的。帛书本与通行本之间有许多异文,大多属异体字、声义通假字或错字,无关大旨。但有些则与文义密切相关。文中举例于此加以说明,并认为在这些地方,帛书本多胜于通行本,或较通行本更近于原貌。I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是一九七......
-
〓 敦煌艺术:古为今用谱华章
莫高窟第320窟—南壁—飞天—盛唐(图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敦煌艺术代表了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成就,为全面认识中国艺术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对于当今的艺术创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敦煌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谈两点看法。一、敦煌艺术是当今艺术创新的不竭源泉艺术创新应该以深厚的传统为基础。没有对传统的继承,......
-
〓 儒家修养论今说
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古今中外的前贤硕儒,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大量的探讨和论述。有的以人具智识理性与动物区别开来,有的以人不能离群(社会组织、人际关系)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有的以人的行为的自觉性和合目的性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有的以人有伦理观念、道德意志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等等。这些论点,虽说有深浅的不同,有......
-
〓 历史编纂:中国史学优于西方史学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达举世公认。西周初年,就产生了内容极其珍贵、编纂体例高明的经典史籍《尚书》。此后,经过历代史家不懈努力,史学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发达的学术门类,不但鸿篇巨制不断涌现,而且内容丰富多样、编纂形式各擅其长、体裁种类琳琅满目。与西方史学相比,历史编纂是中国史学最为优长和最具特色之所在。历史编纂决非简单技术问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