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经》首篇《关雎》系出沮漳再证无疑
——从沮漳河流域的婚俗礼仪看2010年前后,我和汉闵先生通过大量文献和实地田野考察,发现《诗经》首篇《关雎》系出沮漳,并在“国学网”发表,舆论哗然,各种载体的媒体纷纷转载;并以此为据,推测沮漳河流域为“中华爱情诗之源”。此论“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两位先生袁在平、龚兴华伉俪在《三峡史海钩沉录》(长江出版社出版,20......
-
〓 元典方策馆藏历年围棋赛秩序册目录
2000年序号名称主办 / 承办时间地点备注1贵阳“公交杯”围棋国手对抗赛暨贵阳棋院开业庆典主办: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棋院承办:贵阳公交总公司、贵阳棋协等7.13-1.16贵州棋院 2001年序号名称主办 / 承办时间地点备注1广东省“粤连杯”少年围棋锦标赛主办:广东体育局、广东棋类协会承办:连州体育局、连州棋类协会8......
-
〓 朱熹释屈原之“忠”
作为古代承担着文化使命的儒士,一直以“志于道”为终极追求,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道义担当为己任。这种担当不独体现在天下无道时的振臂一呼,更是随时随地体现在一切行为与话语之中,尤其体现在借对前代典籍的注释来表达个人思想的特殊话语中。朱熹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
-
〓 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
资产阶级改良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最初的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代表。我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发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但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压制,民族资本发展十分缓慢,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软弱。至十九世纪末,随着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才有了初步的发展。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
-
〓 “蛇”的中西文化涵义比较
【内容摘要】对动物的原始崇拜,几乎全世界各种文化都有这种现象,其中蛇是普遍受到崇拜的一种动物。本文分析了人们崇拜蛇的普遍原因,从存在于中西文化中的有关蛇的神话传说、民间对蛇的迷信、有关蛇的图腾及蛇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四个方面,分析了蛇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涵义。【关键词】神话;迷信;图腾;象征意义【作者简介】王琳梅,女,......
-
〓 《唐故卧龙寺黄叶和尚墓志铭》校读
《唐代墓志汇编》武德○○二《唐故卧龙寺黄叶和尚墓志铭》(下称黄铭):“和尚自说姓张,名真志,其生缘桑梓,莫能知之。隋故特进蜀人段经、兴善寺僧释永蒨并见和尚於太清初,出入中条,往来都邑。年可五六十岁,未知其异也。隋氏末年,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负杖挟镜,或徵索酒肴,或十馀日不食,预言未兆,题识他心,一时之中,分形数处。属我......
-
〓 达摩禅法《二入四行论》
如果对中国禅宗历史进行分期,大体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从被禅宗奉为初祖的菩提达摩,到惠可、僧璨,可作为酝酿期;唐朝的道信、弘忍正式成立宗派;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受法南归弘传“顿教”禅法,神秀与其弟子普寂在北方弘传“渐教”禅法,形成南北二宗对峙的局面;经神会北上与北宗争禅门正统,唐末(9世纪后)借......
-
〓 “黼黻”考释
“黼黻”二字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先后经历了同一花纹上的华美颜色、衣物或器物上的美丽花纹或图案、华美的礼服或器物、华美的辞藻等多层含义的嬗变。从早期文献载记来看,“黼”“黻”二字很少连用,《尚书·顾命》篇成书于西周初年,篇中三次出现“黼”字,一是“狄设黼扆、缀衣”。“黼扆”即“黼依”,《周礼·春官·司几筵》有:“王位设......
-
〓 有关《诗品》质疑之举例五种
摘要:锺嵘《诗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本文主要依据陈延杰《诗品注》[1],对锺嵘《诗品》提出疑义,并依据锺嵘在《诗品》中对曹植的评价,兼评陈延杰先生在注中所选录的曹植的诗歌。关键词:锺嵘《诗品》;质疑之举例;《陈注》中曹植诗之评价导言锺嵘《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基......
-
〓 日本中国学会报论文目录(1949—2008)
第1集1949年仓石武四郎新文学运动及其工具问题わたなべたかし 战国时代“客”的生态–《战国时期儒家的生活结构》第3章本田济春秋会盟考今井宇三郎伊川易传自序考荒木见悟朱子的实践论山田胜美关于《论语》释文一条佚文的发现藤堂明保中古汉语在音韵上的对立第2集1950年加藤常贤吴许吕姜姓氏考池田末利释死竹内照夫绅士......
-
〓 “艳遇”原型的经典模式——金圣叹批《西厢记》“惊艳”一折细读
内容摘要:《西厢记》第一折“惊艳”写张君瑞与崔莺莺的艳遇,为文学史提供了“艳遇”原型书写之经典范例。剧作家将“惊艳”置于全剧开篇,使之成为整个故事的无限情由,开出“艳遇”原型的纯粹境界。金圣叹的点评一是从文章学角度指出唱辞层次错落,文法精妙;二是从人物关系角度指出“莺莺无情,张生生扯”,对人物特征做出异于传统的评价。结......
-
〓 《文心雕龙·明诗》辨疑
内容摘要:《明诗》是刘彦和《文心雕龙》“论文叙笔”(“文类论”)的第一篇。从文论角度看,《明诗》中的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二是怎样理解“感物吟志”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没有突破先秦两汉“言志—政教”的诗论范式。然而,当他把目光转向诗歌创作领域......
-
〓 曹寅编刻《全唐诗》时期交游考略
【内容摘要】曹寅作为康熙朝重臣,晚年奉命于扬州主持编刻《全唐诗》。本文以其编刊《全唐诗》时期的交游为主要对象,对参与《全唐诗》编订、校勘工作之人员生平事迹加以补正,并对曹寅编刻书活动与朱彝尊之关系加以稽考,试图勾勒出藏书家曹寅晚年的学术轨迹。曹寅生平事迹虽已有众多的中外学者加以研讨,但主要侧重讨论其在政治、经济上的功过......
-
〓 家奠吊祭仪制发微
摘要:祀祭喪葬文化在中國古代繁縟的禮節儀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喪葬制度以禮教符號為載體,將個體的哀痛情感內化為文字以試圖對死亡這一永恆概念進行審視和對話,通過禮教來對弔祭程式進行點綴,使得喪亡的個體生命在「禮制」層面上存活於弔祭者內心成為了可能。家奠是諸多祭祀儀制中的一種,它受到「昭穆制......
-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二)
一、河南1、洛阳市白马寺汉永平十一年(68)创建,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在佛教史上有多个第一:建在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永平求法时期;最早来华传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禅居于此寺;有中国第一座译经道场-清凉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我国第一部汉文佛典《四十二章经......
-
〓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
予之于三代年代研究,十载艰辛,一朝唯见工程之结论,辛酸百倍、感慨万千。进而审视再三,克商之年竟与五年前拙著《西周纪年考》不谋而合,殊途同归者,实非天意哉!然究其盘庚以来诸王在位,年数疏漏,谬误之处比见,是作此文以为窥管。[一]甲骨文日月食甲骨文中共有五次有纪日干支的月蚀纪录,根据新的殷墟卜辞分期研究,确定了这五次月蚀属......
-
〓 唐代三首《琵琶曲》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四
唐代有三首表现音乐非常出色的诗: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它们分别描绘琴、箜篌、琵琶这三种乐器,都各自攀上了该领域最高艺术境界,给诗人的生前身后带来了极大的艺术声誉。尤其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但咏歌于“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而且流传到少数民族地区,乃至远播海外,所谓“童子......
-
〓 20世纪西藏密教研究综述
一、历史的回顾西藏密教,相对于“东密”而言,简称“藏密”或“西密”。它既非是对印度密教的简单移植和全盘接受,也不同于“东密”,而是在继承印度密教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后,成为具有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仪式仪轨、修行次序、组织制度、传承关系和实践方法,它是藏传佛教乃至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有着广泛......
-
〓 关于《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的断句及解释
初中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其中有一段文字,“登轼而望之”。课本的断句是“登轼而望之”,下面有一条注释,“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四川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傅德岷先生和赖云琪先生共同编写的《古文观止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出版)也认为应当这样断句,“登轼而望之”......
-
〓 《尚书》史诗考
内容提要:论以人类学的普适义理,汉语史诗不当或缺;而由先秦之片言,可知诗史曾存,但随礼崩乐坏而亡佚。《尚书》载先古史,并见诗格修辞遗风,试以诗序排列《尧典》,非但诗体工整,又且文义大畅。此尧之诗传,每每相符人类学对原始社会特徵之描述;而种种事象细节,若非由诗格框定其表述,使记诵、传承中不至改易,则不能得传。由此既证《虞......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