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西域诗中的江南情结
“江南”与“西域”的地域范围在历史上屡有变化,但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品格却较为稳定,成为地域多元格局中屡被提及、极富有代表性的两极。西域与江南地域文化的碰撞,是文学创作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元代就已经出现。如被誉为“元诗冠冕”的萨都剌,晚年生活在杭州等地,常喜抒写江南景物,是为南北文风交融的典型。到了清代这种......
-
〓 中日两国的韩国佛教研究
公元4世纪中叶,佛教由中国传入高句丽,不久又扩展到新罗、百济诸国,再经新罗、高丽、朝鲜等朝的弘扬,佛教成为韩国的传统宗教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对朝鲜半岛的社会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成为中、日、韩、越等国组成的北传大乘佛教文化圈的一员,在世界佛教中也具有地位。本文介绍本世纪以来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韩国佛......
-
〓 酒泉古旧方志存佚及研究整理考述
内容提要:酒泉地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至民国,所编修的地方志及其他带有方志性质的文书约有30余种,本文就其存佚及研究整理情况一一进行考查并作概述。关键词:酒泉古旧方志;存佚;研究整理;考述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修志的历史与中原大体同步,自东晋十六国时期至民国,有案可稽的志书和具有方志性质的文书约30余种。下面拟就本......
-
〓 飞鸿 孤鸿 归鸿——由“鸿”意象看苏轼流寓心态变迁
北宋文豪苏轼自21岁出蜀往京城应试,除父母去世短暂回乡外,一生都在宦游漂泊流寓,流寓“即不得已离开本土而移居他乡”。不同时期苏轼的流寓心态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的心态在其作品“鸿”意象中有着鲜明的表征。宋嘉祐六年(1061),苏轼被任命为凤翔节度判官。这年冬天他前往凤翔赴任,弟苏辙相送。二人在郑州分手后,苏辙作《怀渑池寄......
-
〓 唐后期长江下游户口考
一、元和时期两浙、宣歙三道的户口升降本文所说的长江下游,主要是指唐后期政府财赋倚重地东南八道中的浙西、浙东、淮南、宣歙4道23州之地。天宝十四年(755年)是唐代人口增长的极点,《通典》卷7载当年国家所控制的编户为8914709,口为529193091。安史之乱打断了唐前期人口持续增长的势头,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直线下降......
-
〓 辽东半岛在东北亚早期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以考古学为视角
辽东半岛三面环海,地处欧亚大草原东端,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原地区经胶东半岛或辽西走廊和东北亚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中亚、西亚经欧亚大草原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东西交流的必由之路,这奠定了辽东半岛在东北亚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通过系统研究,笔者初步建立起辽东半岛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即距今约70......
-
〓 古代名马称号语原考
一旦谈及古代中国的名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西周穆王的“八骏”。《穆天子传》载云:“(穆)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1]《拾遗记》虽然也提及“八骏”,但是其名与《穆天子传》迥异:“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辉......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五十一)
2015·6——2015·101、2015华文文学的三个跨界学术研讨会时间:2015年5月23日(周六)地点:东华大学人社一馆A207会议室(花莲县寿丰乡大学路二段一号)主办单位: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联 络 人:郑钰洁,e-mail:sinophonendhu2015@gmail.co链接网址:http://www.......
-
〓 圣丹尼斯法译《唐诗》——考证马勒《大地之歌》唐诗的可靠依据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以唐诗谱写的交响性套曲《大地之歌.》(Das Lie dvonder Erde,1908)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传世名作。但六个乐章的7首唐诗,除5首早已得到公认外,第二乐章唐诗直到去年才获确证,第三乐章唐诗至今尚无定论。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过多次转译或改写,......
-
〓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
-
〓 薄太后“配食”高庙与光武晚年政局
内容摘要:吕后自配食高庙以来,除中遭王莽代汉和赤眉军乱外,历十帝、180余年,均未受到人们的非议。然中元元年(56年)冬十月,光武帝使司空告祠高庙,退吕后而进薄太后,以高祖薄夫人代替吕后配食高庙,这一举措看似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实则暗含“一石二鸟”之深意,即一是告诫外戚切勿擅权乱政,二是绝诸王觊觎皇位之念,从而为太子......
-
〓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的混合体。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发展,直至灭亡,都与西方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太平天国;西方;基督教;思想;军事;外交早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一般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思脱里派(中国称景教),后......
-
〓 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波澜壮阔地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再显峥嵘。一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在拉丁文里,勇敢和美德是同一个词(vitus);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在......
-
〓 台湾地区宗教研究评介
一、前言本文所作的介绍并非全面性的讨论,而是针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而议,同时在时序上采取“详今略古”的原则,亦即希望突显现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读者留意并请指教。严格说来,在日本占领台湾之前,台湾岛并无真正的宗教研究,相关的记载散见于清代官吏文人所撰的地方志、游记、诗文集、杂记等,诸如《裨海记游》、《海音诗》、《淡水厅志》......
-
〓 争鸣与商榷:泰州学派王艮的“艮”不能读“银”
《光明日报》2月20日理论·史学版发表了方志远先生的《关于泰州学派王艮“艮”字读音的思考》,“提出应该恢复王‘艮’的本来读音‘yin’”。我以为这种说法在语言文字学上是没有根据的。 根据当前比较权威的《汉语大字典》,艮有三个读音,一是gèn,为八卦之一,又是六十四卦之一,由此产生停止、静止等意义。二是hé......
-
〓 君主“无为”的驭臣之术:君逸臣劳和治要抓纲
无为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一个独特命题。从现存文献看,最早系统阐述无为政治的是《老子》,而有关思想可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年代。在先秦,无为是一种影响广泛的思潮。道、儒、墨、法、阴阳、杂等主要思想流派对无为的理解有很大差别,却又有共同的话题和相近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事(包括各种政治事务)应......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三十四)
2013·11——2014·81、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二十一次研讨时间:2013年11月1日(周五)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馆8楼社会所802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联 络 人:陈秋玲,Tel: 02-26525124连结网址:http://w......
-
〓 《辽史》中的服饰史料
《辽史》是关于辽代的纪传体史书,元脱脱等奉敕修撰。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记载了辽代和建国以前的契丹及西辽的历史。末一卷是《国语解》,凡官制、宫卫、部族等以契丹语为称号者,多参考史文,略加注释;也解释了部分非契丹语的名物制度。辽曾编修《起居注》、《日历》、《实录》和《国史》,......
-
〓 张横渠的哲学
一、张横渠的著作及其时代张载,字子厚,生于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卒于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因在凤翔县横渠镇讲学,学者称为横渠先生。他的主要著作是《正蒙》和《易说》。据朱熹、吕祖谦所编《近思录》的引用书目,张横渠的著作有《正蒙》、《文集》、《易说》、《礼乐说》、《论语说》、《孟子说》、《语录》。明代人所编的《......
-
〓 银雀山竹简《吴问》考辨
摘要:多年来学界在“春秋末年肯定有孙武存在”的惯性思维下,对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吴问》,一直缺乏透彻的考证。如果以大量的先秦史料为依据,对《吴问》进行全面考证,足以证明《吴问》是一件战国最末年才出现的赝品。关键词:先秦;赵氏;田制;商鞅;秦国作者简介:河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一)缘起1972年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