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后,我和汉闵先生通过大量文献和实地田野考察,发现《诗经》首篇《关雎》系出沮漳,并在“国学网”发表,舆论哗然,各种载体的媒体纷纷转载;并以此为据,推测沮漳河流域为“中华爱情诗之源”。此论“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两位先生袁在平、龚兴华伉俪在《三峡史海钩沉录》(长江出版社出版,2019年7月第一版)极力推崇。下面,我们发现《关雎》系出沮漳河流域的又一佐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一则荆楚俗语。荆楚的婚俗礼仪,总体上来说是沿习先秦时代婚嫁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古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从《关雎》在湖北地区婚嫁仪式歌里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管窥荆楚婚俗礼仪的流变。《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是上古婚礼中“庙见”仪式上司仪所弦诵的一首赞词。它描述的是,在婿家祖庙里,一对新婚夫妻对列祖列宗,用“荇菜”作为新娘对祖宗的贡献,以取得祖灵们对她在家族在身份的认可。近来有学者考证,《关雎》的原产地就在楚地荆州。荆楚称结婚为红喜事,婚嫁时请歌班子贺喜广为流行。担当仪式司仪之职的往往是本地歌师傅。“加冠礼”唱道:“关关雎鸠在两旁,在河之洲陪新郎,窈窕淑女容颜好,君子好逑为新郎。”地域不同,《关雎》又有不同“版本”。如潜江市的“洞房礼”:“关关雎鸠进房来,在河之洲两帐开。窈窕淑女床上坐,君子好逑撒起来。”又如京山县一带流传的“贺新婚”:“关关雎鸠在两旁,在河之洲陪新娘。窈窕淑女生贵子,君子好逑状元郎。”
程俊英先生《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第一版),其题记引郦道元《水经注》云:“二南(即《周南》、《召南》)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因谓“南郡即今湖北江陵一带,由此可见,二南的产生地,包括河南临汝,南阳,湖北襄阳、宜昌,江陵等一带地方,它是国风中最南的地区”。程先生所指的大体区域,其实已把沮漳河流域包括于内,所言极是。查清·同治三年《宜昌府志》卷十四《艺文志》载李炘《创建丹阳书院碑记》:“《诗》三百篇,而楚未尝无诗,郑氏樵谓诗芽于楚,《汉广》、《江沱》,即楚风也”。又载卷十一《风土志》:“凡陈设奠献诸仪,一禀家礼,祭用童子数人歌《蓼莪》之章,谓之辞灵”。
从沮漳河流域的婚俗礼仪和《周南》、《召南》所分布的区域来看,《关雎》不仅系沮漳河流域的民歌,而且流传甚广;歌中还反映出了当时沮河流域民间乐器的发达和歌舞的繁荣;也印证了《诗经》中有大量产生在湖北地区的民歌的观点。《关雎》诗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側。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鈡鼓乐之。
《关雎》,是一首爱意浓浓、情感炽热的古代优美情歌,也无愧是一首千古民歌杰作。
(李云贵,1962年生,研究馆员,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