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寂寞千载之高僧,法成
法成于藏传佛教之历史地位一如玄奘之于汉传佛教。然可堪憾恨者,法成大师留给世人的仅是一个极为模糊的背影。这位绝非凡品的一代高僧,在其身后的千余载中竟一直埋没不闻。如果没有敦煌石窟经卷的发现,如果不是一批中外学者对这些经卷苦心孤诣地爬梳整理,今人是无法得知法成之大名的。 谈及中国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最早且形成......
-
〓 屈原的故里与藉家
屈原的故里,千百年来普遍被认为是湖北秭归。但近年来,四川、湖南、湖北(其他县市)、河南等地都开始主张屈原是他们那里人。对此,学界不能置之不理,需要做出回答。 汉代以前的资料均未见关于屈原生平事迹的直接记载。司马迁写作的《屈原传》只说他是楚之同姓,不及故里。按照司马迁的记事习惯,他也不清楚屈原是哪里人,所以......
-
〓 孔子和鲁迅:惊人的相似
《二十四孝图》、《出关》、《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除了这一系列的文章,鲁迅还用他的笔驱使一群人物,如迂腐怠惰的孔乙己、应试入魔的陈士成、麻木迷信的祥林嫂、“不孝有三”的阿Q、以及“大哥”、“四叔”、“赵贵翁”等,组成一支破破烂烂的队伍,在人们眼前晃来晃去,不遗余力地恶心孔子。因此,称鲁迅为现代反孔先锋,似乎顺......
-
〓 张世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类型学差异略论
在中国历史上,草原游牧民族往往迅速崛起,建立庞大的国家,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但又迅速由盛转衰,仿佛昙花一现般归于沉寂。所谓“胡无百年之运”固属无稽,但游牧民族骤兴骤亡现象确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置身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学者回顾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亦觉不易,对游牧社会缺乏感性认知,在理解上更隔膜一重。游牧社会和农耕......
-
〓 同为英雄辩诬角度各自不同——三篇“张巡传”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十九
中唐的安史之乱,使天下波荡,人民辗转沟壑、失业流离,为祸极巨,唐王朝亦从此由盛转衰。在与安史叛军的斗争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张巡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很快渡过黄河,进逼河南。此时洛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逃往西蜀,各路军马或是举城以降,或是望风披靡,或是迁......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四):清代士人画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顺王朝。四十天后李自成撤出北京,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四个月后顺治从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对于向来以华夏文明代表者的汉族士大夫来说,臣服于满洲贵族的满族统治之下,这是“用夷变夏”,是不复见“汉官威仪”,无论在......
-
〓 《永嘉证道歌》与二十八祖说的缘起
内容提要:《证道歌》为六祖弟子永嘉玄觉之作。由于其中提及西天二十八祖和六代传衣,致使怀疑二十八祖说的学者如胡适等进而怀疑《证道歌》的可靠性。今日学者多盲从胡氏,以为《证道歌》曾经后人增减。对有些研究者因《永嘉集》中未收《证道歌》而认定《证道歌》为伪作的看法,以及两者之所以在思想上距离很大的原因,本文从历史性的观念来提出......
-
〓 《汉书·古今人表》考论
《汉书·古今人表》一向是研究《汉书》的学者所注意的篇章。有学者认为〈古今人表〉并非班固(32-92)所撰,而是其妹班昭(约49-约120)之作;对〈古今人表〉不列汉人,又被人评为体例不纯;不书汉人而称为《古今人表》又认为是名实不乎。中国史学史上的断代史始祖《汉书》,其〈古今人表〉是否确有上述问题?本文欲一一探讨。一《汉......
-
〓 论宋词中的鸡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本文所说的鸡意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带着作者的主观情思和情感意蕴的鸡的形象。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鸡很早就出现在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之中。《诗经•齐风•鸡鸣》中有:“鸡既鸣矣,朝既盈......
-
〓 石钟山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八
苏轼的《石钟山记》语言优美形象,叙事简洁条贯,议论要而不烦,是传诵不衰的文学名篇。从思想价值来看,作者不信成说而坚持实际勘察,这种求实求真的独立思考精神也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但如就石钟山的得名之因这个具体的考察结论而言,并没有超出他批评的郦道元和李渤的“声说”。其说之弊及其产生原因,下面就实际考察并结合有关史料加以考......
-
〓 林冲刺配沧州地名漫论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林冲刺配沧州使沧州扬名天下,漫漫发配路无不充满了英雄命运的跌宕起伏,而所经之地对于当今行政区划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关于野猪林和草料厂及山神庙研究的文章很多,但论证较为驳杂,说法也多有谬误,甚至互相抵牾。现笔者结合原著内容与其情节设计进行多方位分析,以正视听。【关键词】林冲;沧州;野猪林......
-
〓 李贺无家室考辨
内容摘要:自清代姚文燮、王琦疑李贺有妻室以来,近世王礼锡、朱自清、周阆风、钱仲联等学者均持此说不疑,并不断提出新的佐证,遂使这一观点几成学界定论。本文通过对唐代社会文化状况及李贺传记资料和诗歌内容的考索与研究,对上述学者提出的李贺有妻室的论据逐一进行辨驳正误,得出李贺无家室的研究结论。关键词:李贺;婚姻;家室;考辨作者......
-
〓 中国古代雕塑之八
隋唐五代(下)三、瓷器(一)隋代瓷器隋立国虽仅三十多年,但由于其制瓷业处于两晋南北朝和唐朝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瓷塑史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另外,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隋以前,我国的制瓷业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但入隋以后,北方制瓷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所发现的隋代瓷窑遗址,有一半以上在北方,北方制瓷区域主要分......
-
〓 清代西域诗中的江南情结
“江南”与“西域”的地域范围在历史上屡有变化,但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品格却较为稳定,成为地域多元格局中屡被提及、极富有代表性的两极。西域与江南地域文化的碰撞,是文学创作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元代就已经出现。如被誉为“元诗冠冕”的萨都剌,晚年生活在杭州等地,常喜抒写江南景物,是为南北文风交融的典型。到了清代这种......
-
〓 从《儒林外史》看明清科举制对人性的残害
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清朝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对功名追逐的社会现实。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幽默诙谐的文笔,揭露了明清封建科举礼教在现实中对人性的残害,从而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展现和批判了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严重畸形化和病态化。本文试从封建文人和普通百姓两方......
-
〓 马年马联赏趣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生肖排列为马,也称马年。有联曰:“金蟒穿云去;紫骝踏雪来。”值此马年即将来临之际,笔者特地精选数副马联如后,让我们伴随着越来越近的春天脚步,一起来欣赏即将到来的秀美春色,共同分享马肖楹联带给我们的无穷精彩和乐趣吧。妙联佳构手法出奇生肖楹联文化本来就是一片丰沃的土壤,而风格迥异、技巧出奇的撰联手法......
-
〓 “世外桃源”:论郁达夫和陶渊明
摘要:郁达夫深受陶渊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其作品中多次出现陶渊明的名字,以及与陶渊明有关的诗文、字句,而且表现在文人气节、心性向往与生活情趣上。虽然相隔千余年,但在对“世外桃源”的追求上,郁达夫和陶渊明是同频共振的。关键词:郁达夫;陶渊明;世外桃源作者简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郁达夫的作品中多次出现......
-
〓 李广非良将论
内容提要:李广作为司马迁心目中的良将,其将才和为人被司马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世很多人便也附会司马迁之说,认为李广的将才比肩张良、韩信。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李广既无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将之才,更无韩信“连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的大将之才。治军疏怠、行军无方、轻进求战足以看出他无大将之才;坑杀降卒、擅杀他将、......
-
〓 “鸡”的历史文化研究
动物似乎是在人类文化发轫之初便同步进入了我们的文化视野。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劝他的弟子们读《诗》时的理由就是它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有动物。而自《诗经》以来,在历代文学家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被他们有意无意借用的动物,同样浩如烟海。本文所涉及的“鸡”是贴上了人类的标签并有所特指的一类动......
-
〓 “黼黻”考释
“黼黻”二字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先后经历了同一花纹上的华美颜色、衣物或器物上的美丽花纹或图案、华美的礼服或器物、华美的辞藻等多层含义的嬗变。从早期文献载记来看,“黼”“黻”二字很少连用,《尚书·顾命》篇成书于西周初年,篇中三次出现“黼”字,一是“狄设黼扆、缀衣”。“黼扆”即“黼依”,《周礼·春官·司几筵》有:“王位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