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的混合体。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发展,直至灭亡,都与西方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太平天国;西方;基督教;思想;军事;外交早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一般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思脱里派(中国称景教),后......
-
〓 右文考
前言研考文字训诂之学,自周秦以降,代有撰述,日新其德。先秦如《尔雅》,裒众词而归一解,初发其蒙;继有汉杨雄《方言》,语释别国,义通诸方;许慎《说文解字》,析形别义,志探初文;刘熙《释名》,专主声训,以明义原。后世沿波,实昉乎此。[1]迨今日语源学之勃兴,其旨遂畅,厥意寖显,凿破混沌,巍乎其功。所谓语源者,学者亦尝谓之语......
-
〓 20世纪以来黄仲则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总体上对黄仲则的关注并不是很多,致使黄仲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不能令人满意。黄仲则是一个很值得投入精力研究但却研究乏力的诗人。黄仲则可谓少数能自出机杼、独树一帜的诗人。苦于黄仲则研究一直未有综述文章出现,为给后来者扫清障碍,加之,时间跨度过大,虽然黄仲则研究不如李、杜、苏、......
-
〓 《金匮要略》的动补结构
摘 要:汉语动补式起源的时间,主要有“先秦说”、“两汉说”和“魏晋说”等,汉语史界尚难定论。本文通过对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动补结构的研究分析,进一步论证动补结构这一重要的语法形式至少在汉代已出现并趋成熟。关键词:诚实;动补结构;汉代;金匮要略引言一、语料的选择东汉末年,张仲景完成了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
-
〓 任国征:解读《弹歌》
中国是竹类植物的起源中心。从上古先秦到近现代,我国历代诗人寓情于竹,留下了许多咏竹的壮丽诗篇。在阅读《绿竹神气——中国一百首咏竹古诗词精选》时,发现一首古老的二言古遗诗《弹歌》很不寻常。 这首诗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最直观地看,此诗为什么诗名是《弹歌》呢?古代诗歌命名有三种方法:一是内容......
-
〓 中日两国的韩国佛教研究
公元4世纪中叶,佛教由中国传入高句丽,不久又扩展到新罗、百济诸国,再经新罗、高丽、朝鲜等朝的弘扬,佛教成为韩国的传统宗教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对朝鲜半岛的社会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成为中、日、韩、越等国组成的北传大乘佛教文化圈的一员,在世界佛教中也具有地位。本文介绍本世纪以来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韩国佛......
-
〓 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
内容提要:本文从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历史发展状况、世界主要国家民族自治政区名称的借鉴两方面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省级自治政区“自治区”名称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论证了改名的必要性,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应将我国现有的五个“自治区”全部改成“自治省”。关键词:自治区;自治省;中国我们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
-
〓 《世说新语》批语辑稿
2002年秋,笔者曾于黑龙江大学图书馆披阅两种明人刊刻的《世说新语》。这两种善本古籍皆为浙江乌程凌氏刻书:一种是凌濛初(1580-1644)订刻本,另一种是其弟凌瀛初(生卒年不详)刻本。凌濛初订本,全书凡六卷。此书卷首“世说新语卷上之上”下复有两小字:“鼓吹。”凌濛初《世说新语鼓吹序》云:鼓吹者,取《世说》语名之也。按......
-
〓 《诗经》首篇《关雎》系出沮漳再证无疑
——从沮漳河流域的婚俗礼仪看2010年前后,我和汉闵先生通过大量文献和实地田野考察,发现《诗经》首篇《关雎》系出沮漳,并在“国学网”发表,舆论哗然,各种载体的媒体纷纷转载;并以此为据,推测沮漳河流域为“中华爱情诗之源”。此论“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两位先生袁在平、龚兴华伉俪在《三峡史海钩沉录》(长江出版社出版,20......
-
〓 台湾高校2009年上学期开设的国学类课程
编者按:下面刊录的是台湾所有高校在2009年上学期开设的国学方面的研究生课程。时间有的是一学期,有的是一学年。供大陆的和港澳的文学爱好者和有打算去台攻读硕博士的高校学生参考。台湾高校中的“系”主要教学对象为本科生,“研究所”的教学对象一般为硕、博士研究生。近年来,系、所出现合并的趋势。一、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简......
-
〓 朱熹释屈原之“忠”
作为古代承担着文化使命的儒士,一直以“志于道”为终极追求,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道义担当为己任。这种担当不独体现在天下无道时的振臂一呼,更是随时随地体现在一切行为与话语之中,尤其体现在借对前代典籍的注释来表达个人思想的特殊话语中。朱熹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
-
〓 陈寅恪“种族与文化”观辨微
关于“种族(民族)与文化”,陈寅恪发凡创见,论之颇多;而这恰恰也是众多陈寅恪学术观点中为研究者们所援引最多者之一。约略而言,陈寅恪“种族(民族)与文化”观的要义在于,“种族(民族)与文化”是研究中国历史(中古史)与文化的最要关键,而判别“种族(民族)”的标准是“文化”而不是“血统”。在作于1939年冬至1940年[1]......
-
〓 利用实物、训诂、形声字声旁验证法解析古汉字构形原理十数例(一)
当今阐述汉字构形原理,最重要的依据是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及后世经学家的推定。近现代的古文字学者运用考古学、训诂学等方法从浩如烟海的传世古文献以及出土古文献中获取丰富的训诂学和古文字知识,这些素材足以让我们在《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将古文字学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笔者观《说文》中诸字,略感其中有许多汉字之解析牵强甚至谬......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六十二)
2016·3——2016·121、「移动的空间——生活世界与人文科学」国际会议时间:2016年3月12至13日(周六至周日)地点:政治大学行政大楼7楼第1会议室(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文学院、国立政治大学外语学院、陈百年先生学术基金会、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德国特里尔大学历史研究中心(HK......
-
〓 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波澜壮阔地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再显峥嵘。一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在拉丁文里,勇敢和美德是同一个词(vitus);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在......
-
〓 疯狂的多重面孔——试论汉魏时期的疯狂
按:本文选题源自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一书的启发。福柯声称:“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有关疯狂的客观知识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些以科学类比观点,对非理性的某些(道德的、社会的)体验所提出的说法。”如此,其《古典时代疯狂史》的意义并不是想让历史听到疯人讲话(为理性所捕捉之前的疯狂也并未留下未经变窜的见......
-
〓 《文心雕龙·明诗》辨疑
内容摘要:《明诗》是刘彦和《文心雕龙》“论文叙笔”(“文类论”)的第一篇。从文论角度看,《明诗》中的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二是怎样理解“感物吟志”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没有突破先秦两汉“言志—政教”的诗论范式。然而,当他把目光转向诗歌创作领域......
-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二)
一、河南1、洛阳市白马寺汉永平十一年(68)创建,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在佛教史上有多个第一:建在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永平求法时期;最早来华传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禅居于此寺;有中国第一座译经道场-清凉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我国第一部汉文佛典《四十二章经......
-
〓 “蛇”的中西文化涵义比较
【内容摘要】对动物的原始崇拜,几乎全世界各种文化都有这种现象,其中蛇是普遍受到崇拜的一种动物。本文分析了人们崇拜蛇的普遍原因,从存在于中西文化中的有关蛇的神话传说、民间对蛇的迷信、有关蛇的图腾及蛇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四个方面,分析了蛇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涵义。【关键词】神话;迷信;图腾;象征意义【作者简介】王琳梅,女,......
-
〓 百年道教科仪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道教科仪的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80年代。对斋醮科仪进行的研究可说是寥若晨星,仅有北京白云观的《太上出家传度仪》(1924年):艾信慧著的《湖北长春观乙丑戒坛凳真录》(武昌长春观,1925年);陈国符的《道教斋醮仪源考略》(1945年:此收在《明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1962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