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贺无家室考辨
内容摘要:自清代姚文燮、王琦疑李贺有妻室以来,近世王礼锡、朱自清、周阆风、钱仲联等学者均持此说不疑,并不断提出新的佐证,遂使这一观点几成学界定论。本文通过对唐代社会文化状况及李贺传记资料和诗歌内容的考索与研究,对上述学者提出的李贺有妻室的论据逐一进行辨驳正误,得出李贺无家室的研究结论。关键词:李贺;婚姻;家室;考辨作者......
-
〓 《汉书·古今人表》考论
《汉书·古今人表》一向是研究《汉书》的学者所注意的篇章。有学者认为〈古今人表〉并非班固(32-92)所撰,而是其妹班昭(约49-约120)之作;对〈古今人表〉不列汉人,又被人评为体例不纯;不书汉人而称为《古今人表》又认为是名实不乎。中国史学史上的断代史始祖《汉书》,其〈古今人表〉是否确有上述问题?本文欲一一探讨。一《汉......
-
〓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中国学者陈众议的采访时断言,他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孤独,而且他计划今后每年一部的新作也将有同样的主题。在同朋友门多萨的对话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指出,孤独是一种“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他自己则正是“专门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家。从他的著作来看,这一声明并非虚言。他的作品确实从各个角度描绘了......
-
〓 张世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类型学差异略论
在中国历史上,草原游牧民族往往迅速崛起,建立庞大的国家,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但又迅速由盛转衰,仿佛昙花一现般归于沉寂。所谓“胡无百年之运”固属无稽,但游牧民族骤兴骤亡现象确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置身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学者回顾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亦觉不易,对游牧社会缺乏感性认知,在理解上更隔膜一重。游牧社会和农耕......
-
〓 石钟山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八
苏轼的《石钟山记》语言优美形象,叙事简洁条贯,议论要而不烦,是传诵不衰的文学名篇。从思想价值来看,作者不信成说而坚持实际勘察,这种求实求真的独立思考精神也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但如就石钟山的得名之因这个具体的考察结论而言,并没有超出他批评的郦道元和李渤的“声说”。其说之弊及其产生原因,下面就实际考察并结合有关史料加以考......
-
〓 吉祥的图腾与地狱的信使——谈中国、希腊神话中蛇意象的不同
【内容摘要】无论是恢弘壮丽的中国古典神话还是神秘浪漫的希腊神话,都有很多关于蛇的神话故事。而蛇意象在两种不同特质的神话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意义。中国神话中的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图腾崇拜,而希腊的蛇在《圣经》的文化底色中,依旧禁锢于耶和华对于它们原始的诅咒,永远摆脱不了诱惑和邪恶的本性,是祸乱之始、灾难之源。由此......
-
〓 马年马联赏趣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生肖排列为马,也称马年。有联曰:“金蟒穿云去;紫骝踏雪来。”值此马年即将来临之际,笔者特地精选数副马联如后,让我们伴随着越来越近的春天脚步,一起来欣赏即将到来的秀美春色,共同分享马肖楹联带给我们的无穷精彩和乐趣吧。妙联佳构手法出奇生肖楹联文化本来就是一片丰沃的土壤,而风格迥异、技巧出奇的撰联手法......
-
〓 史林镜鉴: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度,总体而言,古代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次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在以小农经济为生产基础的古代社会,灾害的破坏显而易见。《新唐书》卷52《食货志二》所说“凶荒不遑赈救。人小乏则取息利,大乏则鬻田庐。敛获始毕,执契行贷,饥岁室家相弃,乞为奴仆,犹莫之售,或缢死道途”,即为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如何救济灾荒......
-
〓 读史札记:《左传》委婉语与中华民族重礼的特征
先秦典籍《左传》中的辞令极具时代特色,其中用了很多委婉语,这种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重礼的传统和特征。卑己尊人 《左传》中体现卑己尊人特点的地方很多。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用特定的称谓。《左传》辞令当中,敬称和谦称名目繁多,随着谈话者的身份地位和交际场合的变化而不断变换。敬称如“君”、“吾子”、“执......
-
〓 道生法,唯公无私道家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道家不讲法治或不重视法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挖掘《老子》中的法治思想精髓,或仅把道家思想理解为老庄思想而忽视了对黄老道家思想的研究。系统了解道家法治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老子》中的法治思想。《老子》中称脱离道的“德、仁、义、礼、法”为“道之华”和“愚之始”。但......
-
〓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诗文及故里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三十
一、个人简介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号大潜山人,1836年9月7日(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凌晨,生于合肥西乡井王四房部(今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刘老圩)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自幼务农,生活窘困。为人刚毅任侠,曾杀了当地团勇头目,加入当地贩卖私盐的团伙,接着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成为官府......
-
〓 论宋词中的鸡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本文所说的鸡意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带着作者的主观情思和情感意蕴的鸡的形象。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鸡很早就出现在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之中。《诗经•齐风•鸡鸣》中有:“鸡既鸣矣,朝既盈......
-
〓 “世外桃源”:论郁达夫和陶渊明
摘要:郁达夫深受陶渊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其作品中多次出现陶渊明的名字,以及与陶渊明有关的诗文、字句,而且表现在文人气节、心性向往与生活情趣上。虽然相隔千余年,但在对“世外桃源”的追求上,郁达夫和陶渊明是同频共振的。关键词:郁达夫;陶渊明;世外桃源作者简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郁达夫的作品中多次出现......
-
〓 清代布衣诗人张晋
张晋(1764—1819)是清乾隆嘉庆年间享誉三晋的布衣诗人,原名张光晋,字隽三,山西阳城人。其父系清代著名数学家、藏书家张敦仁的族叔张树佳,张树佳为乾隆年间拔贡,曾任夏县、榆社教谕和潞安府教授,是一个岁俸不足以生活、身后不余一钱的学官。张晋出生于贫寒读书人家庭,弱冠应童子试,府院县皆第一,时有“小三元”之美誉。中秀才......
-
〓 20世纪以来黄仲则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总体上对黄仲则的关注并不是很多,致使黄仲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不能令人满意。黄仲则是一个很值得投入精力研究但却研究乏力的诗人。黄仲则可谓少数能自出机杼、独树一帜的诗人。苦于黄仲则研究一直未有综述文章出现,为给后来者扫清障碍,加之,时间跨度过大,虽然黄仲则研究不如李、杜、苏、......
-
〓 各地方志所载“六尺巷”故事都是真的吗?
在2014年11月王岐山低调造访后,位于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集中涌现。诸如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
-
〓 中国古代的公共医疗慈善机构考略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公共医疗慈善机构出现较晚,大约在汉代。宋代时,机构的设置、分类、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已相当完善。到元、明、清三朝,分别对前代进行了承袭,但已逐渐衰落。作者简介:吴猛(1974—),男,湖北广水人,福建省泉州市仰恩大学校办。追溯中国古代的医疗事业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机构,尤其是代表上层统治阶级利益的医疗机构......
-
〓 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
内容提要: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此相关联的贬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作为当时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是古代特别是唐代贬谪人士较为集中的地方。考证以柳宗元为主的贬谪永州地区的唐代文士贬永的原因、时间、在永的活动,了解以柳文化为主的永州文化的底蕴成因有一定意义。对作家来说,贬谪不仅是他们人生经......
-
〓 中西蛇文化审美
【内容摘要】在人类文化学中,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象征意义。蛇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否定性形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它固然一般被看做是毒、恶、丑的集大成者,但有时又被赋予善和美的意义。本文拟从中西方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学描写三方面对这一特定形象作一简要地分类爬梳,以图对其审美形象和文化意义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与......
-
〓 六朝文体论与人文蕴涵
【摘要】六朝文体论是中国古代古代文体论的结晶。它既有对于文体问题的精辟创见,更有着深挚的人文蕴涵。两汉时代的文体论多为儒家的政教意识所涵盖,难以获得自身的价值。魏晋以来,随着人文意识的兴起,文体论伴随着人的觉醒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体论人文蕴涵与形式要素融为一体的特点。【关键词】古代文体论;六朝文体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