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只眼看台湾佛教
台湾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会表示疑义。台湾佛教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此话说不好,也实在太敏感。1998年10月下旬到11日上旬,笔者应台湾中华禅净协会会长惠空法师邀请,藉出席“两岸禅学研讨会”之机,对平时所思索的问题,有了更为亲切的认识。所谓“第三只眼”,指在政治、宗教与学术的三极格局中,从一个教外学者的视角......
-
〓 马庆洲:马愉与“三杨”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山东青州府临朐县(今属潍坊市)人。明宣德二年(142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正统二年(1437),升侍读学士,五年,由杨士奇荐,入阁预机务。正统十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正统十二年卒,赠翰林院学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赐谥号“襄敏”。 “三杨”是杨士奇、杨......
-
〓 《论语》中“而”的考察
【内容摘要】文中试探讨《论语》中“而”字这个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辨析“而”的动态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试描述“而”在句子结构和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关键字】而;论语;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在古代汉语中,“而”是一个应用频率高,用法多样,语义灵活的语词。“而”的本义是指人两颊下垂的胡须。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为,“而,颊毛也,......
-
〓 马执斌:《古朗月行》的影射意象
《古朗月行》是李白写的一首乐府诗。诗题罕见。六朝宋代诗人鲍照有《代朗月行》的作品。《李太白全集》王琦注:“鲍照有《朗月行》,疑始於照。”鲍照《代朗月行》写明月照绮窗,靓妆佳人,当户抚琴,放喉歌讴,为诗人吟唱朗月。诗人被歌声和美酒所陶醉,意气相投,一掷千金而不惜。李白在《古风·其一》中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
〓 唐代中枢三省名称变更简表
年代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附注高祖武德三年尚书令、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郎李世民曾任尚书令,即位后不再授其职于人。高宗龙朔二年改称中台,改“仆射”为匡政改称东台,改中书令为右相改称西台,改侍中为左相咸亨二年废去,仍用旧称武后光宅元年改称文昌台,改称文昌左右相改称凤阁,中书令改称凤阁内史改称鸾台,侍郎改称纳言中宗神龙元年恢复旧......
-
〓 先汉武帝世之儒表法里政策考辨
【内容提要】史称武帝因董生言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自此儒学一家独大。持此论者固已多矣。然余查检旧史,征诸史实,自觉武帝因董生言复古更化为是,若谓自此儒学一家独大,为政府之立国根本,则深不以为然。纵儒学于武帝后日显,因其以“术”之面貌表征于内外,难脱儒表法里之讥。此论前贤多已揭示,而前贤持论之基石,多本于思想史而言,......
-
〓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
1996年1月,台湾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结集出版《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收释传道《菩萨社会关怀的二大任务——庄严国土、成熟众生》、释恒清《草木有性与深层生态学》、王俊秀、江灿腾《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以台湾地区的佛教实践模式为例》、张维安《佛教慈济与资源回收—......
-
〓 港台近期国学类学术讲座展览(十)
2015·12——2016·31、「寰宇汉学讲座」邀请蒙苇教授等4位学人演讲时间:2015年12月18及23日,共4场地点:国家图书馆行政区一楼188会议室(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主办单位:汉学研究中心联 络 人: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内容简介......
-
〓 苏洵与王安石思想异同论
内容提要:苏洵与王安石是同时代人,但二人关系并不密切,没有相互交往的记录,也谈不上有何个人恩怨。为了攻击王安石,有人刻意制造苏王矛盾,并大谈其思想冲突。本文旨在说明二人在思想和政治主张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并无根本冲突。关键词:苏洵;王安石;思想;冲突苏洵与王安石素无瓜葛,然而一篇伪造的《辨奸论》却使他成为反王先锋,洞察......
-
〓 《永乐大典》正本去哪儿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桩谜案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年)修成的大型类书。《大典》成书于南京,书成后未能刻板,只抄写一部。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时,命令修撰官陈循挑选文渊阁藏书,共装100柜及《大典》正本一起运至北京皇宫。《大典》到京,贮于文楼,其他1......
-
〓 宗教学著作简介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教关系(第一辑)赵匡为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4月,260千字。该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本专门论述世界各国政教关系的著述,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共同撰稿,作者中有许多是长期从事研究某一国家历史、政治、社会和宗教状况的专家。第一辑主要以中国的周边国家为主:包......
-
〓 晁会元:《本草纲目》珍贵祖本的发现与研究
我是民间的一名业余古籍收藏研究者。前几年,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寻找稀见古籍。一名书友告诉我,伏牛山里的村民有套明版列女传,我到那里后,见是民国影印本,挺失望。村民又拿出一沓木刻本《本草纲目》,虽然残破但完整不缺,我便带了回去。 校对该书32册52卷,牌记书名页刻“本草纲目”、“制锦堂吴吉征发兑”。前有版画2册......
-
〓 宋代士大夫主流精神论——以范仲淹为中心的考察
绪说在中国,一个改革家,特别是一个失败了的改革家,在他的生前身后,往往会非议甚多,以致盖棺难以论定。然而,主持宋代第一次重大改革“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则是个例外。朱熹评论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1]刘宰评论他:“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2]范仲淹的改革同道韩琦评论他:“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
-
〓 中国古代佛教的三个问题
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相适应和结合的过程,演变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佛教仍是中国拥有广大信徒,影响较大的宗教之一。中国佛教在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其中的汉语系佛教传播到邻国朝鲜、日本、越南,藏语系佛教传播到蒙古、俄国,对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发生了极为深远......
-
〓 新论·琴道第十六
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琴长三尺六寸有六分,象期之数;厚寸有八分,象三六数;广六寸,象六律。上圆而敛,法天;下方而平,法地;上广下狭,法尊卑之礼。琴隐长四寸五分,隐以前长八分。五弦,第一弦为宫,其次商、角、徽、羽。文王、武......
-
〓 解读卡夫卡与老庄哲学
布罗德透过自己的宗教观念来阅读卡夫卡,从而把卡夫卡归纳为一个“走向圣洁之路”[1]的人。在布洛德的带领下,许多评论家想当然地认为卡夫卡与犹太诺斯替教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人们还争相著书讨论卡夫卡与意第绪文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哈洛德·布罗姆甚至认为,卡夫卡首先是一个犹太作家,而且,他就是“复活了的犹太民族的记忆”[2]。......
-
〓 文武兼备、“皆堪大用”的一代奇才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三十一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之侄孙,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但其学又不受所囿,自小有志于经世。姚莹从小好学,对书无所不窥,往往“博证精究,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闳伟”,其“文章善持论,指陈时事利害,慷慨深切”。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次年招入粤督百龄幕府,当时海寇骚扰,......
-
〓 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近期汉学会议信息(二十一)
2015·6——2015·1、第20回東アジア近代史学会研究大会時間:2015年6月20至21日(週六至週日)地點:東京女子大学24号館(東京都杉並区善福寺2−6−1)主辦單位:東アジア近代史学会聯 絡 人:E-mail: modern_east_asia_jm@hotmail.co.jp連結網址:http://www......
-
〓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两周时期贵族称名除了名之外,还有字,“名”是父亲在婴儿出生后三个月所取,“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宾客所取。取字是冠礼的一个重要环节,字的结构为“排行+私名+甫”,其中“甫”通“父”。冠礼既然是在二十岁举行,则男子在二十岁就有了“伯某父”“仲某父”等三字全称结构的字。两周时期的贵族女子称名与男子类似,除名之外,也有字......
-
〓 阿育王与前七祖
内容提要: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国王,在他的前后,佛教出现了七位当时公认的领袖,即前七代持法者,也是后来禅宗二十八祖中的前七祖。大量史料表明,七代持法者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也表明佛教确实存在着持法者代代相承的历史传统,因而后来的禅宗世系说有比较充分的根据,并非是后世有意编造祖统。关键词:阿育王;大迦叶;优波崛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