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世之良相”:王旦论──君臣关系个案研究之二
按:如标题所示,本文为笔者关于君臣关系个案研究之二。依时代顺序,之一为《定位皇权,肇始宰辅专政:李沆论》、之三为《“左右天子为大忠”:寇准论》、之四为《恶的历史:佞臣如何左右皇权——王钦若论》、之五为《“罔上弄權”:丁谓論》。笔者选择的贯穿于整个宋真宗朝历史的五个宰相,可以说大体上囊括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基本类型。通过对上......
-
〓 《四库提要·尚书正义》
旧本题“汉孔安国传”,其书至晋豫章内史梅赜始奏於朝。唐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为之疏,永徽四年长孙无忌等又加刊定。孔《传》之依托,自朱子以来递有论辩。至国朝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其事愈明。其灼然可据者:梅鷟《尚书考异》攻其注《禹贡》“瀍水出河南北山”一条、“积石山在金城西南羌中”一条,地名皆在安国後。朱彝尊《经义考》攻其......
-
〓 刘萨诃信仰解读——关于中古民间佛教信仰的一点探索
刘萨诃[1]和尚,本是一个湮没在僧传中的南北朝时期的小小高僧,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敦煌相关文物和文献的发现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他的关注。尽管关注的热点聚焦在刘萨诃和敦煌莫高窟的关系上,但在梳理相关材料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巨大的隐秘,使这个和尚闪烁出一种卓然不群的光辉。虽然这位活动在四世纪下半叶到五世纪初的刘萨诃......
-
〓 清代文武官员散阶简表
品级散阶等级文官散阶名称武官司散阶名称授阶方式正一品一等光禄大夫建威将军诰授从一品二等荣禄大夫振威将军诰授正二品三等资政大夫武显将军诰授从二品四等通奉大夫武功将军诰授正三品五等通议大夫武义都尉诰授从三品六等中议大夫武翼都尉诰授正四品七等中宪大夫昭武都尉诰授从四品八等朝议大夫宣武都尉诰授正五品九等奉政大夫武德骑尉诰授从五......
-
〓 古代养济院及其演变
我国养济保民思想源远流长。商代时期,盘庚提出“罔不惟民之承保”,“式敷民德”(《尚书·商书·盘庚》)。周代文王提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尚书·商书·周书》)。周公将之发展为明德慎罚、以德治民。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学派继承了这一“保民”思想。《周礼》提出:“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
-
〓 唐代文官散阶简表
阶级品级文散阶授阶方式一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册授二正二品特进册授三从二品光禄大夫册授四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册授五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册授六正四品上正议大夫制授七正四品下通议大夫制授八从四品上太中大夫制授九从四品下中大夫制授十正五品上中散大夫制授十一正五品下朝议大夫制授十二从五品上朝请大夫制授十三从五品下朝散大夫制授十四正六品......
-
〓 敬天法祖观念的演进及其对中国传统政治之影响
内容提要:敬天法祖的观念起源很早,但初期并未与政治扯上关系,到了商代方被用于政治当中。而周代则是这一观念的成型期,这与宗法观念的建立是分不开的;汉代为这一观念的集大成期,这与汉武帝和董仲舒的推动作用有关。敬天法祖观念被运用到政治上可从敬天和法祖两方面展开论述,并且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关键词:敬天法祖;......
-
〓 天台宗玉泉一派的传承
内容提要:本文纠正了《宋高僧传》及《佛祖统纪》的错误,论述了天台宗玉泉一派的传承及其影响,指出玉泉派在唐代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并且为维护天台宗的的生存及向海外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天台宗是最初的中国佛教宗派,由于其形成的中心在浙江天台山,它的实际创宗者智 (538-597)也长期住锡此山,故号为台宗。但是作为一个历史......
-
〓 20世纪中国道教哲学研究
本文试图对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道教哲学研究作一全面描述和评论,为认识道教哲学和进一步研究道教哲学提供一个比较详细的线索。一、道教哲学研究的特点和历史要了解道教哲学研究状况,首先应该把握它的特点。道教哲学是道教的一个分支研究领域。与道教的其它分支学科比较而言,道教哲学研究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一直是在其学科概念和性质不确定......
-
〓 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修养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的关于主体修养的学说。其中,大部分是讲道德养成过程中的主体修养问题,不过也有相当部份是讲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修养问题。而且,即使是那些有关道德主体修养方面的论述,同样也包含着重要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可以说,强调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修养,认为认识活动与道德修养有密切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大特征。它对于丰......
-
〓 宋人绝句清赏之二十
三衢道中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1085–1166)字吉甫、志甫,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其父曾准,刻苦好学,才华横溢,与理学家周敦颐为友,曾任集庆军节度推官,蓝田知县。曾几长兄弼、次......
-
〓 日韩等国外近期汉学出版物(十九)
2016•4——2016•91、箜篌の研究:东アジアの寺院荘厳と弦楽器时间:2016年8月作者:中安真理 着出版单位:京都:思文阁出版内容简介序章コト形弦楽器とは/风で鸣るコト形弦楽器「ウィンドハープ」/箜篌三种/本书の构成第一章浄土の音风で动いて鸣るもの/自然に鸣るもの/自然に鸣る箜篌/箜篌の特殊性/美术作品にみる自......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三):明代士人画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这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强盛大帝国。明初,统治者出于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采取措施强化封建专制,强化皇权,改宰相制为内阁大学士制,皇帝直接过问六部事务.生产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农业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同时,加强对文化教育的统治,设立......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七):羊祜、颜延之、刘义隆
诫子书羊祜【原文】吾少受先君之教(1),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2),年九岁,便诲以诗、书(3)。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4)。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5),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6)。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7);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8)。恭为德首,慎为行基(9)。愿汝等言则忠信,......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七)
2015·3—2015·71、语言暨语言学第16卷第4期时间:2015年7月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内容简介:【Preface】Body Experienc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宋丽梅、李佳颖)【Article】Imaginative Language: What Event......
-
〓 国学漫谈: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尚书》文辞古奥,“佶屈聱牙”,虽经历代经师注家孜孜不倦地释解,但是仍有众多扞格难通之处。其中《无逸》篇“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尝试在梳理前贤训释见解的基础上,对该句提出一点新的见解。该句出现的文段: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
-
〓 关于建立《唐代文学研究数据库》的设想
尹小林先生领导的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在古籍数字化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经历多年实践,获得了堪称丰富的成果,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如果加以回顾,是否大体可以总结为:这些年的电子文献库建设,是依照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为读者提供最基本、最重要的古籍文本,形成一个备查的电子书库。研究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到这个电子书库中寻找相......
-
〓 神会早期史事及其在六祖门下的地位
神会为六祖惠能弟子之一,对于南宗禅法在北方的传播具有较大的贡献,对此历史上早有定评。然而时至二十世纪,由于敦煌遗藏的发现,有关神会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于是便有胡适氏大声疾呼,为神会争地位、鸣不平,不仅将其视为六祖的传法弟子,甚至以之为“新禅学的建立者”,(《荷泽大师神会传》,《胡适文集》第6册47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
-
〓 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一种新的“判教”方式二十世纪初以降,在东西文化冲撞交融的大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把佛教从原来的儒道佛三教格局扩大到佛耶回三教格局中加以审视,出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判教”方式,即不承认佛教是一种宗教,耻于将佛教与基督教相提并论,这是从三国《牟子理惑论》提出三教一致说以来所从未有过的。除了民族主义的因素,这里反映了佛教知......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
在人类历史上,发现和使用天然漆是中国人的独创。《韩非子·十过》中曾说四千多年前舜禹在位时,因使用髹漆木器,引起天下诸侯的不满。殷商时代,漆液中不仅已开始搀合各色颜料,并且出现在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松石的工艺,开汉唐“金银平脱”技艺之滥觞。历西周春秋,漆器制作工艺日精。河南浚县辛村西周晚期墓中发现的漆器上“蚌组花纹”可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