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佛学派儒学观的奠立、嬗变与成熟
内容提要:费正清虽不是美国本土最早接触中国儒学思想的人,但他却是美国本土儒学研究的真正开创者,他不仅建立起美国本土的儒学研究,而且还培养了一支职业研究队伍。这支队伍以其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而被称为“哈佛学派”。在上世纪中后期,“哈佛学派”的儒学研究代表了美国儒学研究的实力与水平,而且甚至也渐渐统领了西方学界的儒学研究。“......
-
〓 中国画受西洋画影响的得与失
西洋画在“西学东渐”浪潮中强势进入我国的一个世纪里,国画界若干探索路数的得失,使国画家们能在比较中思考哪些西法可以吸纳、限度几何,这本身就是一得。走老路不会遇挫,但难有突破,开拓是必要的。 西洋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有利有弊。正面的,如先学过西画的国画家朱颖人认为,在西画对明暗色彩等规律的探求中,整体观察法极为重要,这种能......
-
〓 《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
《旧唐书》为官修纪传体史书,后晋刘昫监修,张昭远、贾纬等撰。原名《唐书》,宋以后为区别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遂改用此名。刘昫(887~946),字耀远,五代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东北)人。五代时后晋大臣。有文才,与兄刘晅、弟刘暤知名燕蓟间。后唐庄宗时拜太常博士,擢翰林学士。明宗时为端明殿学士,不久拜相,兼判三司,当政......
-
〓 论《升庵诗话》反复古倾向
摘要:明弘治、正德年间,前七子以复古论主盟文坛,蔚然成风,杨慎却提出异议、独树一帜。今人多认为杨慎在复古大潮中未能免俗,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学主张上与七子不大相同[1](P291),本文认为,《升庵诗话》己经初显反复古思想之端倪,在诗歌审美论、创作论、师承方法等问题上都一反流俗,成一家之言,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 对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一种新理解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是在评判佛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并以儒家经典《易经》为宗,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这个体系涉及佛教尤其是唯识宗之义理,更关涉到整个儒学尤其是《易经》之义理。因此,“新唯识论”不仅内容晦涩、艰深,而且体系庞大、高远。最近,程志华由对牟宗三哲学的研究转向对乃师熊十力哲学的研究,并以新著《熊十......
-
〓 唐氏发源考略
在中国姓氏族谱文献中,无论老谱新牒,或简或详,几乎都会涉及到本姓发源地的考证、叙述。因为这是谱牒的重要内容,否则会使本氏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唐氏族谱亦然。但从诸家谱牒所叙内容看,唐氏发源地的确认,显得有些混乱。如有些族谱把尧的出生地或封地看成祁姓唐氏的发源地;把山西临汾、翼城或太原看是姬姓唐氏发源地。这是没有弄清发......
-
〓 《南齐书》中的服饰史料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萧子显(488~537),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出身皇室,乃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亡仕梁,历任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国子祭酒、吏部尚书、仁威将军、吴兴太守等职。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一生撰有《后汉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5卷,《贵俭传》三十卷,《孝经义疏》一卷,......
-
〓 《左传》笺释
【摘 要】本文围绕《左传》中“立而奉之”、“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盍姑内省德乎”、“责礼也”、“束载”、“服谗搜慝”、“弃位而姣”、“君讨臣”的释义以及句读等问题展开考辩论证。【关键词】左传;词语;释义;句读【作者简介】苏芃,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讲师。立而奉之《左传·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
-
〓 敬天法祖观念的演进及其对中国传统政治之影响
内容提要:敬天法祖的观念起源很早,但初期并未与政治扯上关系,到了商代方被用于政治当中。而周代则是这一观念的成型期,这与宗法观念的建立是分不开的;汉代为这一观念的集大成期,这与汉武帝和董仲舒的推动作用有关。敬天法祖观念被运用到政治上可从敬天和法祖两方面展开论述,并且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关键词:敬天法祖;......
-
〓 马其昶的民生观
传统社会发展至清末,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生于“世变之大,亘古未有。内忧外患,迭至环生”之时,桐城派代表人物马其昶虽以文学负有盛名,却无法置民艰于不顾。他连续上万言疏,痛陈民生凋敝之现状,缕析民生凋敝之成因,寻求民生解决之良方,忠恳痛切之言,可谓针针见血。 历朝历代,未......
-
〓 道家与名家之间
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归纳出来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中,名家与哪一家最为接近?一般认为是法家,因为《论六家要旨》把“名法”并列在一起,战国秦汉的文献中,“名法”并举也屡见不鲜。对于确定性之重要性的认识,对于规范规则之作用的追求,对于名实关系的重视,名家和法家确实有一致之处。这一点拙著《中国古代“名”的政治......
-
〓 追寻,曹雪芹的足迹:雪芹祖籍有“四说”
曹雪芹祖籍之争,近些年在红学研究中甚嚣尘上,从其高祖曹世选,溯及曹家的上祖祖籍地和宋代祖籍地,“辽阳说”、“铁岭说”双峰并峙,“丰润说”、“武阳进贤说”前呼后应,其时间、地域跨度绵延广阔,虽无最后权威定论,各地方却又自有一套文物资料、史事考据支撑,学术争论归争论,也不影响地方政府各唱各的文化戏。有专家认为,地方......
-
〓 王锺陵:《庄子》的成书与版本
一《庄子》之结集,应不晚于战国末年。《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篇有“真人”一词,其对于“昔者先圣王”的描写,有类似《庄子·大宗师》篇对“古之真人”作描写以表达理想人格的笔意。这有可能是受到《大宗师》篇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吕氏春秋》“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藉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所引《庄......
-
〓 释“爻”——儒的起源
【摘要】本文考释了“爻”的形义和声义,指出“爻”的字形记录的是数字八卦,“爻”在汉语言谱系中所属的根词是“雨”。符号八卦的原型为描绘“雨”状的图画。在八个三画单卦和六十四个六画重卦之前,有原始的四个二画单卦和十六个四画重卦的存在。八卦的八个卦名皆围绕着雷神崇拜而来,其中的功利目的则是求雨。从具体的雷神本源抽象出《周易》......
-
〓 论创造意识与晋唐五代山水画
翻旧图新,巧变锋出。在艺术创作中,这是自古不变的常理。关于文艺创作的创造之说,一千五百年前晋代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通变》中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指出了在创作中,作品题材内容的确立有其稳定性,而作品的表达形式却不是一......
-
〓 葛剑雄: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没有走向世界,但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怎么看待历史现象与现实的差异呢?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这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乾隆皇帝晚年时,英国使者马噶尔尼来华要求通商,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把人家赶了回去。中国人相当自信,认为中......
-
〓 国学博士论坛:上博简《景公瘧》探析
博士导师:清华大学教授 曹峰通讯评委:北京大学教授 董珊 武汉大学教授 陈伟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第一篇是《景公瘧》,经整理者考释,全篇共有13简。13简均断为三段,下段无存。据整理者推测,每简字数约为55字。《景公瘧》故事情节相对清晰,主要讲齐景公生病,其宠臣会谴、梁丘据等人向景公谏......
-
〓 求情责实、原心定罪:宋代《春秋》经解的内在依据
【作者简介】孙旭红,1982年生,男,安徽庐江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学术史在经学学术史上,大凡有创见的学者多能抛开传统陈说,善于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以重新解读经典。宋代学者对《春秋》的阐发同样遵循了这一路径,宋人治《春秋》重义理,四库馆臣曾说:“孙复、刘敞之流,名为弃传从经,所......
-
〓 老子其姓其名其人推测
关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给出了三个说法:(1)“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
-
〓 《五藏山经》记述的地域及作者新探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山经》)是战国时代齐国的夏朝裔民东夷族的作品,它本是东夷族的巫史为祷祝山河所作的《山川之图》的一种,它记述的是夏王朝故国的山川风貌,其范围大体是以今山东省为中心,渐及于冀南、豫东和苏皖北部的地区其中所记的山川名称,皆是川夏代流传下来的旧名,与时传的名称小同,因此对《山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