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贾奉雉》与中国“仙传”文学传统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中具有科举批判意义的名篇《贾奉雉》沿袭了“遇仙-游仙-返回人间”这样的情节模式,属于中国“仙传”文学传统。“仙传”情节模式形成于西晋葛洪的《神仙传》,在唐人传奇和明代拟话本小说创作中多有沿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文学传统,《贾奉雉》属于这一传统中杰出的作品。它打破了以往追求长生和幸福的世俗化原则,具......
-
〓 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为汤显祖考论
摘要: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当下主要有李渔和冯梦龙两说,然“李渔说”明显不合理,“冯梦龙说”又没有提出证据,故在学界响应极少,反对的意见却很多。笔者最近从明代关于“汤显祖赏《金瓶梅词话》”、汤显祖与《金瓶梅》的关系以及崇祯本评语中的“情”与汤显祖的“至情”说相当接近等几个方面发现,崇祯本的评改者极可能为汤显祖。并认为......
-
〓 戴震辑本《仪礼集释》质疑
一、戴氏辑佚《仪礼集释》始末戴东原以乾隆十九年(1754)入都,暴得大名,一时学界咸知有休宁戴氏之学。其后清廷诏开四库全书馆,会有大吏疏荐之,而高宗亦“素知有戴震者,故以举人特召”,充纂修官,时人以为“旷典”。东原“起自单寒,独以文学为天子所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先生为考究颠末,各得其意以去。先生......
-
〓 论庄子“苦生乐死”生死观的现实原因
内容摘要: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交替着社会大变动,诸侯割据混战引发了政治秩序的重建,生死问题,激起了活跃在“百家争鸣”思想氛围下的先哲们莫大的关注与思考,即使精神逍遥如庄子也无法回避对生死的认知。庄子对死生问题关注最多,思考最深,成果也最为丰富。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庄子所处的历史时代,以求更为切近地把握其生死观的内涵与精髓......
-
〓 金代的立法活动与民族融合趋势
金章宗崇尚汉文化,书法作品深受宗徽宗瘦金体影响金代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几个高峰之一,其中金朝在继承和发展华夏文化上的成就要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清代史家赵翼称:“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金代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与其迅速而深入的民族融合有重要的关系。民族......
-
〓 最近五年以来美国《古代中国》上的学术成果
《剑桥中国史》主编Denis Twitchett在该通史第一辑——《秦汉史》的序言中说明:《剑桥中国史》之所以从秦汉时开始而略掉先秦时代,是因为在60年代当他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开始筹备这一项目时,中国先秦史学正处在一种过渡阶段当中。经过四十年的考古学发展之后,学术界已经承认,先秦时代的传统史学观念需要基本的改正。可是,据......
-
〓 清代诉讼费用研究
内容提要:清代虽不存在法定诉讼收费制度,但诉讼收费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讼费的产生与存在同当时财政制度有密切联系:国家向衙役、书差等人支付的薪水无法维持其生计,于是他们利用制度空缺,巧立名目向当事人非法收取费用。此类行为尽管被当时法律表面上所禁止,但为维持司法体制的正常运转,清王朝不得不容忍这种非法行为的长期存在。其结果......
-
〓 敦煌遗书中禅宗北宗文献的学术价值
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中,禅宗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之一。禅宗在唐末五代迅速兴起,进入宋代以后影响不断增大,逐渐成为融合型的中国佛教的主体。在宋以后盛行的禅宗是以慧能为开创者的南宗,禅宗史书文献也多是南宗的著述,人们对曾在以长安、洛阳两京为中心的北方广大地区流行的北宗已经淡忘。然而从禅宗的真实发展历史来看,在慧能(6......
-
〓 《南齐书》中的服饰史料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萧子显(488~537),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出身皇室,乃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亡仕梁,历任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国子祭酒、吏部尚书、仁威将军、吴兴太守等职。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一生撰有《后汉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5卷,《贵俭传》三十卷,《孝经义疏》一卷,......
-
〓 宋代宰执(宰相、执政)名号变更简表
宰执名北宋初神宗元丰后徽宗政和后南宋初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同宋初同宋初,但称“三公”同政和之时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同宋初同宋初但称“三孤”同政和之时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中书令、尚书令不除人 (即因品级高,不授于人)左辅、右弻 不除人改称左丞相、右丞相参知政事(副相)尚书左仆射 尚书右仆射 ......
-
〓 抗战中一支不能忽视的人道力量——中国红十字会战时救护行动概述
加入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中国红十字会参与汉口空袭救护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和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的里程碑。在这场攸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中国红十字会(包括总会及所属地方分会)各级会员,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战的人道救援中。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这支人道力量和他们创造的救护历......
-
〓 《书目答问汇补》“国语”条目疏补
由著名文史专家来新夏、李国庆以及著名线装书藏书人韦力等人编纂的《书目答问汇补》汇集了自《书目答问》问世之后的各家续补之作,可谓深宏。然而其中补续或有重复,或有版本系统未明,或有刊本标识错误等相关问题。故不揣浅陋,列原书之说,酌加案语以疏通之。此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尚出版有徐杰扬补订之《书目答问补订》,北京中......
-
〓 临济宗颂古诗研究
内容提要:临济宗颂古诗以汾阳善昭的《颂古百则》为代表,采取再现公案、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文字平实枯淡,但其首创颂古体制、奠定颂古雏型之功实不可没。经由其后继者的努力,将铺叙公案式的颂古,向造境含蓄、词藻华瞻的方向发展。雪窦正是在汲取善昭等人经验的基础上,将颂古推向禅文学的巅峰。关键词:临济宗;禅诗;汾阳善昭;颂古诗;发......
-
〓 浅析南越兴亡的原因
内容提要:南越的兴亡与西汉的强弱紧密相连。汉初,财力不足,内忧外患,内有诸侯王的威胁和叛乱,外有匈奴的进攻和掠夺,又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虚弱的西汉无力进攻南越,只好对其实行带有政治妥协性质的安抚羁糜政策,使南越获得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机遇。汉武帝时,财富充足,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
〓 陈寅恪入复旦公学年月及是否毕业考
【内容摘要】一代学人陈寅恪上世纪50年代后期沉寂后,于80年代悄然热起,至今未息。自1981年蒋天枢所著《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出版以来,20余年间,研究陈寅恪的文章、专著不断面世。然而尽管陈氏生活的年代离我们不远,但有些事却已现扑朔迷离之状。如其入学复旦公学的年月、毕业与否,几乎没有一部研究专著所述与史实完全相符。细加......
-
〓 荆培运:典史探微
时民间无积聚,贼(对黄巢起义军的贬称)掠人为粮,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号给粮处曰“舂磨寨”。 ——《资治通鉴》卷225 我们无意用历史的苦难来为现实的弊端辩护,制造庸人的恐惧,吓阻对社会的改革。我们只想概略地展示,在长达3000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能吃饱肚子安枕无忧的日子,不过300年! “成......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六十四)
2016·5——2016·91、观念.方法.史料——2016第一届现代文学∕民国文学圆桌论坛时间:2016年5月5日(周四)地点:政治大学中文系会议室(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国立政治大学文学院民国历史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联 络 人:Tel: 02-2939-3091#6230......
-
〓 古文点校著作权问题研究
——兼评“中华书局诉国学网案”等近期案例*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涉及“古文点校”的著作权纠纷。所谓“古文点校”,是对古文进行断句、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和改正错字等工作。[1]当“古文点校”的成果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时,就产生了该成果是否能作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对此,不同法院的观点完全不同。如审理“郑福臣诉大众文艺出版社等案”的法院和审理“中华书局有限......
-
〓 学科走向:探讨考古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公共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
考古学是文理兼容、魅力独具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遗迹、遗物复原人类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起源、发展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考古学与公众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它是人类了解过去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人们天然地会对自己的过去和埋在地下的“宝藏”充满好奇。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根据在美索不达米亚乌尔......
-
〓 王琦生平事迹小考
论及李白,必须提到王琦。因为至今研读李白诗歌,仍然以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为重要注本。赵信称赞它“一注可以敌千家”,詹锳《李太白集版本叙录》亦认为“当今传世本,当以此为最善”。此外,王琦尚著有《李长吉歌诗汇解》,整理刊刻了医学典籍《周慎斋遗书》《医林指月》等,为医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然而对于王琦,学界却所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