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阎若璩《疏证》伪证考
——清代考据学存在多大问题的一次检验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一、引论(一)为什么选择阎若璩阎若璩(1636~1704)在“疑古派”学术传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孔传《古文尚书》是历来“证伪”对象中最重要的儒家经典,经阎氏《尚书古文疏证》(以下简称《疏证》)“定案”为“伪书”。这是“疑古派”传统中头等大事,是最成功的“证伪案例”。他被公认为清代考据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
〓 区域社会史:光业寺碑题记与唐代村落史研究
光业寺碑左侧拓片(局部) 上世纪40年代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所论隋唐两朝实行“关中本位政策”和“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的颠覆性论断在唐史学界几乎无人不晓。陈寅恪据以作出这一判断的关键性资料是当时“河北省隆平县”尚存的光业寺碑文。《光业寺碑》记载了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李熙建......
-
〓 荀子的“礼”论与“群居和一”的政治理想(提纲)
一在中国历史上,制订或修订“礼”是每个新兴王朝取得政权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而维护“礼”和推行全民的“礼”教育,又是治国安民的头等要务。因此,关于“礼”的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内容十分丰富。“礼”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其核心内容,经过近代以来从思想理论到革命实践对封建“礼教”的激烈批......
-
〓 从需求的角度看明末慈善事业的兴起
慈善施粥活动。 资料图片 传统慈善事业在中国古已有之,历代统治者大都对社会救济事业非常重视,屡颁诏谕,要求尊老扶幼、赈贫恤患、关爱生民。有此背景,官方、宗教、宗族及个人举办的慈善救济事业随之兴起。不过早期的慈善事业与政府的社会救济事业难以区别,我们可以统称为慈善救济事业。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明末是一个转折时期......
-
〓 王锺陵:《庄子》的成书与版本
一《庄子》之结集,应不晚于战国末年。《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篇有“真人”一词,其对于“昔者先圣王”的描写,有类似《庄子·大宗师》篇对“古之真人”作描写以表达理想人格的笔意。这有可能是受到《大宗师》篇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吕氏春秋》“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藉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所引《庄......
-
〓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成就试论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摘要】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
-
〓 论辩之先秦儒家流程考辨
内容提要:说服是先秦儒家推行王道政治主张的一致策略,对语言论辩功用的践行体现了儒学思想体系相对的连续性:从孔子的话语论辩性,到孟子的夫子好辩,再到荀子的君子必辩;有着清晰的线性流程。关键词:线性流程;论辩质性;好辩;必辩作者简介:刘卫东,男,吉林德惠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论辩之于先秦儒家之意义,彰显了先秦儒家一......
-
〓 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东京城内一处繁华的十字街口宋 李嵩 《货郎图》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局部■本期主持:李华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期主题:宋代到底是怎样一个时代 主持人语 在中国古代更迭承续的历代王朝中,哪个朝代最受今人关注?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讲,宋代大约都......
-
〓 天降仙猿:福禄双至唯寿曜
《马勺脸谱·白猿》李继友 李 舸作羊逐清风留淑景,猴腾瑞气开玉宇。在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中,猴排名第九,但在动物界中,猴却属于最高等的类群——哺乳纲灵长目,颇具“万物之灵,众生之长”的意味。作为与人类的基因序列最相似的物种,自古以来猿猴便得到了人类的普遍关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都有各自的猿猴文化。猴子活泼机灵的形象更一直......
-
〓 吕氏《春秋集解》十二卷本作者与流传之探索
摘要:对吕氏《春秋集解》十二卷本与三十卷本的作者等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书目著录的分析、十二卷本与三十卷本著录内容的比较,可知十二卷本的作者当为吕本中,而三十卷本是在十二卷本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十二卷本可能亡于宋元之际。对《春秋集解》作者问题的考辨,实可上溯到朱彝尊对其作者的质疑。关键词:《春秋集解》;吕本中;......
-
〓 日、韩、新、马近期汉学会议、讲座(二十六)
2017•4——2017•81、【演讲】小岛丽逸:中国の都市と农村の土地市场统一の动き时间:2017年7月28日(周五)14:30-16:30主 讲 人:小岛丽逸(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地点:中国研究所会议室(东京都文京区大冢6-22-18)主办单位:一般社団法人中国研究所联 络 人:日中経済交流史研究会,E-mail......
-
〓 再谈鲁迅给姚克的请柬
仔细拜读了李歌先生的文章《也谈鲁迅给姚克的请柬及其他》(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21日第10版),很感谢李歌先生对拙文《鲁迅给姚克的请柬补正》(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17日第10版)的批评指正,在此也有几点不同意见就教于李歌先生,希望能更有助于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准确地释读鲁迅给姚克的请柬。一、关于“宝号先生......
-
〓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西方的解释学(Hermeneutics)是近十多年来才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在西方,解释学大体上说是从解释《圣经》开始的,它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德国哲学家兼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rmacher,1768—1834)和历史学家兼社会学家狄尔泰(W. Dilthey,1835—1911......
-
〓 马其昶的民生观
传统社会发展至清末,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生于“世变之大,亘古未有。内忧外患,迭至环生”之时,桐城派代表人物马其昶虽以文学负有盛名,却无法置民艰于不顾。他连续上万言疏,痛陈民生凋敝之现状,缕析民生凋敝之成因,寻求民生解决之良方,忠恳痛切之言,可谓针针见血。 历朝历代,未......
-
〓 梦断甲午年——试论中日海军力量在19世纪后半期的消长及其原因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为切入口,通过这一战中中日海军力量的对比引出对于19世纪后半期中日海军力量消长着这一问题。第二部分中着重介绍这一消长过程,而第三部分作为全文的重点从体制、经费、重视程度、战略理念、教育、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
-
〓 研讨杨时文化拙议
作者简介:温泉,男,字源春,号田畔居士,1939年6月11日生于福建省顺昌县,祖籍长汀县。196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在学期间,曾主编诗刊《凤凰木》。1958 年开始创作,发表诗歌40余首、对联20余副、文艺评论及新闻报道多篇,散文、小说在地方获奖多次。现为闽北客家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一)杨时故里的新......
-
〓 名臣对立国策论辩选评(四)
借道的对与错提示 :晋国要伐虢国须途经虞国,虞国大臣反对借道于晋,理由是“唇亡齿寒”;秦国要伐韩国须途经周地,周天子大臣史厌却主张借道,但想出奇策一举两得:既得到韩国土地,又让秦不敢借道。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僖公二年、五年(僖公二年)(1)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2)。公曰: “是......
-
〓 读史札记:奉法者强则国强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代表韩非总结当时各国进行的经济、政治与法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对秦以后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历史的经验证明,当秦以法治国时,国富兵强统一天下。二世以后毁法滥刑,转瞬而亡。隋初厉行法制改革,制定了著名的《开皇律》,......
-
〓 中国古代雕塑之一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的一种视觉和触觉艺术。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
-
〓 宋玉《九辩》与欧阳修《秋声赋》比较:面对秋光的不同人生态度
——古典诗文比较之九
中国古典诗文中对秋的感受,基本上有这样三种类型:一种认为秋天是美好的,风霜高洁,硕果累累,是个金色的收获季节。白居易的《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王安石的《桂枝香》:“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就属这种类型。第二种正好相反,认为秋天是个衰瑟的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