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美学关键词:意境论的重生
●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邓以蛰、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是美,而是意象、意境、气韵等独特概念●对意境的欣赏能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恢复使用诸如气韵、意境、风骨等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不仅可以改善当代艺术......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八):徐勉、唐太宗
诫子崧书徐勉原文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1)。薄躬遭逢,遂至今日(2),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3),仰藉先门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尔(4)。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5)详求此言,信非徒语。(6)吾虽不敏,实有本志......
-
〓 论廖燕《金圣叹先生传》的“寓意”特征
【内容摘要】廖燕《金圣叹先生传》对于金圣叹生平性格的刻画,具有“传”体文共有的“寓意”特征。其中所述金圣叹行事性格,多处隐现出廖燕的影子。虽然具有“寓意”特征,但由于两人共有的“晚明”精神气质,以及廖燕对评点之学的深刻理解,这篇传记并没有偏离真实性,反而恰切地展示了作为晚明小说评点家的金圣叹的人格与历史价值。【关 键 ......
-
〓 从杜牧诗“雨”的意象看其仕宦心境
【内容摘要】晚唐诗人杜牧诗中有许多篇以“雨”为题或以雨为意象的诗句,考察杜牧诗歌的真伪和对杜牧诗歌“雨”的意象诗进行分类后,分析其独特性,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诗歌普遍反映了杜牧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即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仕途所体现的不同心境,杜牧的仕宦背景及个人抱负决定了杜牧带“雨”意象的诗多反映其“事功”的仕宦心境。杜......
-
〓 智诜与净众禅系
内容提要:智诜所开创的蜀地禅宗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支派。本文对此派的宗史和禅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重点考查了两个处寂的问题及无住禅风的南宗化的特征。禅宗至五祖弘忍,法门大启,龙象辈出,南能北秀固超出时伦,号为两宗,安、如诸师亦各领风骚,而资州智诜弘化蜀地,传灯不绝,法脉流长,也是禅宗一支不可忽视的宗派。然学者对于蜀地禅宗著力......
-
〓 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
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人际等关系之中的,要受到社会职业、地位、法律、道德等等的制约。因此,人都是社会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是有其各自的性格、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意志追求的,从这方面讲,人又都是个体的人。人的这种两重性,构成了现实生活中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关系。社会要求个人服从其整体关系的制约,而个人则要......
-
〓 锦绣威仪千人千面——从兵马俑解读秦代的审美观念
震撼的美东方式的写实之美 上世纪70年代对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在中国文化界乃至世界的文化界都是一件大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短暂的秦帝国的认识,并以此类推,扩延至对先秦、秦及秦汉以后文化的认识。 到了兵马俑前,你才能感觉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美,这种美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仿......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三):其它名园之东莞可园
第三编其它名园六、东莞可园国学位于在广东省东莞市城西的博厦村内,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是四大名园当中保留得最好的一个,岭南园林的代表。东莞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咸丰八年(1858)全部建成。张敬修文人出身但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歙署理布政使。3ad......
-
〓 老子其姓其名其人推测
关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给出了三个说法:(1)“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
-
〓 妙在若即若离之间——惠崇《春江晚景图》与苏轼的题画诗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十四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图》这首诗是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图》而作的题画诗。惠崇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僧人,建阳(今福建建阳)人,一说淮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北宋初。惠崇工诗,宗贾岛、姚合,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与生活琐事,其诗收......
-
〓 《封神演义》对儒家五伦的消解与重构
【内容摘要】五伦是儒家伦理规范之根本,明清时代的五伦观念越来越突出等级意识和单向性的绝对要求,日趋异化和不合理,背离了了早期的交互性原则。在这一话语背景下,明后期的《封神演义》出现了对五伦的消解,反映了作者对秦汉以来德性伦理异化为政治伦理的不满和反思,表达了对双向性和交互性人伦关系的渴望与价值诉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小说......
-
〓 道信及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学术界对禅宗的成立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长期流行的传统说法,即以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传法作为中国有禅宗的开始;一种是基于中国禅宗长期以唐中期慧能开创的南宗为主流的认识,便以慧能为实际创始人,以慧能从弘忍受法南下到曹溪传法作为禅宗的正式成立。笔者根据中外学者近70年来对敦煌禅宗文献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反复思索,认为以唐初在黄......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一):宋、辽、金士人画
一、宋代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在两宋,有着过去时代少有的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三......
-
〓 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的书法教育
汉语国际推广,“是传播中国语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基础工程”。 “通过汉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与文明并进一步提高中国软实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文化的最高象征,书法艺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赞赏。特别是书法申遗的......
-
〓 孔雀东南飞发生地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一
最近在潜山县小市港一带就《孔雀东南飞》的民间传说进行了一些考察。我发现,尽管这出爱情悲剧已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但它仍深深地铭刻在当地人们的心中,流传在妇孺们的口上。通过考察,我们感到这个民间故事以及小市港周围的一些遗迹,对正确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义,澄清一些疑点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特公诸同好并就正于高明。安徽潜山县的梅......
-
〓 《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
《旧唐书》为官修纪传体史书,后晋刘昫监修,张昭远、贾纬等撰。原名《唐书》,宋以后为区别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遂改用此名。刘昫(887~946),字耀远,五代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东北)人。五代时后晋大臣。有文才,与兄刘晅、弟刘暤知名燕蓟间。后唐庄宗时拜太常博士,擢翰林学士。明宗时为端明殿学士,不久拜相,兼判三司,当政......
-
〓 前沿综述:盐业考古与盐史研究的新认识
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盐业开发是文明进步的基础。盐资源的开发、盐的生产与运输、国家的盐政、社会有关盐的礼俗等,都构成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研究者无法忽略的重要主题。近年来盐业考古的收获,不仅推进了盐史研究,更为今后相关学术工作的进步开启了新的路径。盐史与文明史 《世本·作》说:“宿沙作煮......
-
〓 台湾与新加坡城隍信仰之比较研究——以城隍庙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城隍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信仰文化,其信仰范围不仅在中国,也流传到东南亚国家。台湾与新加坡的城隍信仰都源自于中国本土,但在持久的社会变迁中,却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本文拟将探索两地城隍信仰的基本形态,勾勒其基本轮廓,并作相关比较。关键词:台湾;新加坡;城隍信仰;比较研究;社会变迁中国本土的城隍信仰[1]......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八):士人画
(汉——隋)所谓士人画,是相对于青铜器纹饰、画像石、画像砖、岩画、漆画这些匠人画而言,由封建士大夫为创作主体。它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创作队伍最大、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为辉煌的一个画种。相对于青铜器纹饰、画像石、画像砖、岩画、漆画这些匠人画,他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创作队伍为官员、士绅等士大夫阶层,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官......
-
〓 “三沈”与陕南渊源考
内容提要:人的一生,成年以前所受教育和所处环境对其一生的影响,无疑是源头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 汉阴时期孕育了 “三沈”的整个思想文化基底。 考量“三沈”年少时所受教育和所处环境,不仅对探寻“三沈”何以续写我国“一门数杰”的成才佳话有着特殊意义,对弘扬“三沈”爱国进步的崇高精神和振兴中华优秀文化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享......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