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别关注:从《抗倭英雄戚继光》说到历史上的戚继光
鸳鸯阵示意图 资料图片 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正在央视热播,引起人们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关注。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从少年时代便立下了报效国家的理想,并且一生追求自己的梦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动画版戚继光播映后,曾在青少年及广大观众中引起极大反响,这次电视连续剧的播出,更引起广泛关......
-
〓 李景林:“人不知不愠”略说
孔子讲学图 张研钧/绘 儒家论学,有“乐学”之说。《论语·学而》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论为学之道,即体现了一种“乐学”的精神。 今人从学,常常感受到的是“苦”而不是“乐”。这是因为,今人为学的态度,多将学仅仅作知识技能的理解,而此知识技能......
-
〓 中国画受西洋画影响的得与失
西洋画在“西学东渐”浪潮中强势进入我国的一个世纪里,国画界若干探索路数的得失,使国画家们能在比较中思考哪些西法可以吸纳、限度几何,这本身就是一得。走老路不会遇挫,但难有突破,开拓是必要的。 西洋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有利有弊。正面的,如先学过西画的国画家朱颖人认为,在西画对明暗色彩等规律的探求中,整体观察法极为重要,这种能......
-
〓 北宋潜邸出身将领述论
作者简介:陈峰,男,1960年出生,历史学博士。师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现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宋史研究。北宋历史上,在武将群体中长期存在着一支重要而核心的力量——潜邸出身将领,即君主称帝前身边的亲信和随从人员,可简称之潜邸亲随,或称......
-
〓 《五藏山经》记述的地域及作者新探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山经》)是战国时代齐国的夏朝裔民东夷族的作品,它本是东夷族的巫史为祷祝山河所作的《山川之图》的一种,它记述的是夏王朝故国的山川风貌,其范围大体是以今山东省为中心,渐及于冀南、豫东和苏皖北部的地区其中所记的山川名称,皆是川夏代流传下来的旧名,与时传的名称小同,因此对《山经》......
-
〓 宋人绝句清赏之十七
题八咏楼 李清照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鲁迅在谈论陶渊明说的诗歌风格时曾说:陶渊明的诗歌不仅有《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平和萧散之作,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饮酒》)之类“金刚怒目”之作。如果从此来形容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也是再恰当不过。李清照的......
-
〓 徐梓: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CFP9岁女童在北京农村学国学遭老师虐打施刑,此事日前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揭开了国学班乱象的冰山一角。“黑私塾”缺乏教育资质,国学培训机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孩子兴趣遭忽视全然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打着国学的幌子拼命敛财……几多乱象,几多担忧。如何监管治理这些“变味”的国学?规范办学之路在何方?国学“热”中亟......
-
〓 前孔子时代之“仁”观
内容提要:在前孔子之时代,“仁”字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周王室、鲁、晋、楚、吴、郑、齐等国精英阶层都非常重视“仁”,“讲仁”已经作为一种风尚深入到个人品质、战争、治国等众多领域,使得“仁”成为一个普遍的价值。不过,人们对“仁”的认识和看法不一,不同背景和思想的人对“仁”作出了多种解读,有的互相差别很大。先民对“仁”的理解......
-
〓 儒学在现代韩国
一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着深远的儒教传统。儒教发源于中国.它的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在汉武帝(公元前140—82年间在位)以前,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他以传授历史文化典籍,对士大夫们进行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教育,以及为宗法社会制订各种礼仪制度、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工作。汉武帝时,接受了当时......
-
〓 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
一、“汤因比定律”十八世纪的普鲁士小城哥尼斯堡里,那位踽踽独行的智者,大概难以想到两百年后,会在远东一个弹丸蕞尔之地的小岛上,遭遇到他最深切的知己,康德的慧命,如此完整丰腴地再现于牟宗三身上,正是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一个异数。汤因比谈论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时,曾经表述过如下的定律:“文化辐射中各种成份的穿透力通常与这一成份的文......
-
〓 《国语集解》订补(《鲁语》部分)
【内容摘要】徐元诰《国语集解》,网罗各家之说,于读《国语》者甚为便利,可称当前《国语》校注本之最佳者。然其中亦有可商榷、补充之处。今就可商榷、补充之处,成札记数条,以就教于方家。【关键词】徐元诰;《国语集解》;订补【作者简介】戎辉兵(1974—),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副教授,分别于2004年、200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
-
〓 重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话语体系
【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从《计划》颁布及实施的当前节点解读,有一个重要的基础议题需要从当下即行探讨,那就是,配合政府推动《计划》的展开,行业与研究界如何构建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话语......
-
〓 港澳唐代文学研究论着索引(1949—2000)
著作周诚真《李贺论》,香港:文艺书屋,1971年1月庄申《王维研究》,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1年苏文擢《韩文四论》,香港:自印本,1978年1月何文汇《陈子昂感遇诗笺》,香港:学津出版社,1978年9月王晋江《文镜秘府论探源》,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0年12月邓国光《韩愈文统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
-
〓 哈佛学派儒学观的奠立、嬗变与成熟
内容提要:费正清虽不是美国本土最早接触中国儒学思想的人,但他却是美国本土儒学研究的真正开创者,他不仅建立起美国本土的儒学研究,而且还培养了一支职业研究队伍。这支队伍以其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而被称为“哈佛学派”。在上世纪中后期,“哈佛学派”的儒学研究代表了美国儒学研究的实力与水平,而且甚至也渐渐统领了西方学界的儒学研究。“......
-
〓 传统人物画“形”的意义演化
“形”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就传统人物画而言,“形”是传统绘画美学观以及艺术风格演进的外部反映,反过来,“形”的发展又是决定绘画艺术前进的内在动力。在传统人物画从萌芽、发展、成熟乃至衰落的整个过程中,“形”作为画家个体精神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受到绘画审美标准更迭以及绘画功能转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形”与“神”的关系上得......
-
〓 史海钩沉:儒学与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
陕西甘泉金代画像砖·二十四孝(局部) 资料图片西夏文刻本《论语》 资料图片 自汉代开始,儒学逐步被奉为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导思想。儒家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被教化的,每个人都应该把培养美好品德当作人生大事,都应该尽职尽责做好分......
-
〓 三篇《劝学》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三
一说到“劝学”,人们自然会想起荀子的《劝学》。是的,只要是稍微有一点文学常识的中国人,谁不知道“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类既深刻又形象的比喻呢?但在我国的古文中,写“劝学”的并不只荀子一人。其中有影响较大的:在荀子之前,有尸子的《劝学》;在荀子之后,有颜之推的《勉学》。尸子名尸佼(约公元前390~前330年),晋国人......
-
〓 “建安风骨”之流变
编者按“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社会发展、时局变迁对文学理论、审美风尚、文学题材与内容、体裁、形式乃至文人心态、文坛现象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谓“风动于上,波震于下”者也。本期围绕这一中心编发了3篇论文。“建安风骨”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其产生以来,受到历代诗人和理论家的重视,而其内涵则随着时局的变迁不断......
-
〓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一)
总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将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谈。其实道家与道教是两回事:道家是个学术流派,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是先秦诸子之一的老子和庄子,其主要学术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周的《庄子》,思想主张主要是“道”和“无为”,所谓“大道无形”(老子),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万物齐一”(庄子)......
-
〓 从洛神到杜丽娘——“人生”到“人性”的觉醒
内容摘要:洛神和杜丽娘都是古典文学中极具完美气息的女性形象,汤显祖把《牡丹亭》中杜丽娘之母,安排为甄妃洛浦的嫡派,其原因除了说明杜母出身高贵,杜丽娘系出名门外,更多的还与《洛神赋》中的梦境幻游有相连关系,都是在神幻之中表达对“至情”的追求。令人深思的是,这两个追求至情的女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