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知宋学,则无以评汉宋之是非”——钱穆与清代学术史研究
内容提要:钱穆先生是20世纪中国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大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名作。钱穆主要是从宋学的角度来研究清代学术,提出了清代汉学渊源于宋学,“不知宋学,则无以评汉宋之是非”的著名论断。由于钱穆治清代学术史主要以昂扬宋学精神为主旨,所以他在评价和判识清代学人学术思想的高下深浅时,就贯穿了一条是否......
-
〓 最早的史书《尚书》介绍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古人“尚”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上古时,史为记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由于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书》。《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王充《论衡·正说篇》)《尚书》也......
-
〓 移风易俗:汉代乐府的文化建构
汉代乐府是汉代的国家机构,承担着国家文化建设的任务。汉代乐府学是适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文化建设,在汉代礼乐文化建构中逐渐发生的。故它在乐府的“诗”“乐”关系这一基本理论范畴方面,继承先秦儒家乐学“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礼记·乐记》)的政治价值取向,鲜明地强调移风易俗的社会功用。第一,汉武帝......
-
〓 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强国梦
——孙中山的儒学观与传统道德继承论
我国以孔孟儒家学说为主流的文化形成传统,与社会教育、道德行为、个人前途紧密结合,在独尊儒术的两千余年间,潜移默化,规范了世代国人的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的功能及其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近代以来,以曾国藩为代表的一批儒士出身、笃信程朱理学、热心经世的带兵官,之所以能铲除洋不洋土不土的洪杨“拜上帝”会(拜上帝教),其宣之于众的......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海盐绮园
第二编中国十大名园8、海盐绮园绮园位于海盐县武原镇海滨东路,俗称冯家花园,紧靠冯宅。原系清代富商冯缵斋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绮园是浙江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典私家园林,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无论其规模、完整性、还是艺术水平都较为罕见。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多次考察,赞叹不绝,撰文称“此园浙中数第一......
-
〓 太极图的数学表达
导语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作为六经之一的《周易》,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中国人文最早和最深刻的智慧,所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为先”(《文心雕龙·原道》)。也正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周易》,不但作了《易传》,还感叹研究《周易》的时间不足:“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荀子·......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九
【中吕•普天乐】 张养浩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
-
〓 《文心雕龙》的人文精神与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文心雕龙》是国学四部中的重要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思想文化的重要经典,其中有着深沉的人文精神。刘勰继承了儒家的人文忧思与使命意识,坚守素志,垂文炳曜。同时佛学对于他的人格境界与文学精神也起到了深层的浸润作用。《文心雕龙》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今中国的人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中亦可见出国学对于当代的......
-
〓 翁方纲金石书画题跋与“鉴赏之考订”
【内容摘要】翁方纲诗中的考订、议论历来为人们所诟病,而这类诗作多为金石书画题跋作品。金石书画题跋文体的考订议论传统与文体功能,决定了金石书画题跋文体在写作中常常要涉及考订、鉴赏。翁方纲诗文的考订、议论特质,实为金石书画题跋诗文的一大共性。翁方纲根据金石书画之学的独特性,提出了“鉴赏之考订”说,主张金石书画之考订为赏鉴而......
-
〓 国学漫谈:偃虹堤与《偃虹堤记》
偃虹堤,在“巴陵县西,洞庭湖侧。《方舆纪要》:府西城下瞰洞庭,毎至夏秋,昼夜微啮。宋庆历间知府军滕宗谅筑此堤捍之,有欧阳修记”(《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十九)。且有以“欧阳修记”为批评对象的“文评”:“若夫假经术以文其奸,取令名以熇其势,若似乎所欲利者国与民,而非有他,虽拨本害枝,而千载而下,论其人犹将疑信参半者,是最大......
-
〓 中国古代雕塑之三
三代二、玉雕商代文明不仅以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的玉雕发现不多,琢制也很粗糙。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装饰品、工具,生活用具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很多。此时出现仿青铜彝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
-
〓 王安石何以被推崇,何以被否定
在士大夫打造君臣可以共同接受的祖宗之法的过程中,新的政治共识逐渐形成了。一是对私人性君主权力的限制,一是对政权与治权边界的划分。北宋的政治文化生态因而表现出与其他时代迥异的面貌,尽管因为武人受抑制带来对外开拓的某种不足,但却出现了中国文化的又一次高峰。“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这是东晋谢安(字安石)东山高卧时被时人推......
-
〓 《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
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为其贬谪江州后所作,该诗写人写己,道出宦海浮沉的悲凉,可以说是千古名篇。收入中学课本后,更是被现代人传诵。其中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一词,古来大多训为萧瑟。明代杨慎始有新解,他在《丹铅总录》中举出白居易其他诗中用“瑟瑟”的句子,如《莫江曲》“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 走向象征化的皇权
二十余年前,我先后发表了《论宋代相权》[1]和《论宋代皇权》[2]两篇文章, 在质疑通说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的新皇权论。二十年来,对于皇权和相权的问题,间见论述。其中也包括对我的观点的质疑与批评。对此,不断有朋友希望我对这些批评做一些回应,可是我一直没有在国内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比较全面的意见。最近,又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被......
-
〓 再论曹操形象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对于历史人物曹操,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绩,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2)“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的。(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全书人物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对于当代有关曹操的某......
-
〓 中国诗歌中的“鸡鸣”情结
中国诗歌是一套由众多意象组接而成的复系统。由于文化、文学等因素的积淀,每一个意象都具有其特定的意指。中国诗歌又是以抒情为主, 所以意象的运用也便表达出一定的情感。“ 鸡鸣” 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以声传情的意象。雄鸡为司晨之禽, 其鸣能够报晓。在“欢娱嫌夜短” 的欢爱男女的眼中, 报晓之鸡便成了可憎之物。南朝乐府《读曲歌》......
-
〓 萧令裕的强国御侮思想
萧令裕(1789—?),字梅生,清朝淮安府清河县(今江苏淮安市)人,一生主要在淮安榷关、两广总督府担任文案及幕僚。早在鸦片战之前,他就睁眼看世界,开始研究英国社会状况,关注鸦片危害,撰有《记英吉利》《粤东市舶论》等著作。他认识到英国崛起构成的威胁及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巨大损害,提出许多富有远见的强国御侮主张,影响深远。18......
-
〓 文明与国家起源(下):“邦国—王国—帝国”说
上篇提要:作者用聚落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的过程和路径作了概括,并与酋邦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进行了对比和整合。 进入国家社会之后,中国古代国家在早期的发展中其形态和结构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演变,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的中国古史学界每每用“城市国家—领土国家......
-
〓 深切怀念周叔迦先生
周叔迦先生是现代中国著名的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教文化学家。先生原于同济大学学工科,后潜心佛乘,深入教海,学识淹博,著作宏富,既学贯古今,更会通华梵,对中国佛学研究、佛教教育,以及佛教文化的积累、整理和建设,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此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之际,缅怀先生的风范,总结先生的业绩,弘扬先生的精神,对推进佛教文化和精......
-
〓 北宋两刘牧再考
内容提要: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已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衢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数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