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道教与古典文学关系研究概述——以唐代文学为主
台湾的道教与古典文学关系研究,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才起步,到八十年代初才算真正得到重视和发展。但一旦发展起来就进展较快,而且出现了转化和位移,呈现出与大陆的道教与古典文学研究截然不同的特征。一般说来: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一些对此有兴趣的古典文学研究者,采用考论的方式,探讨道教或道家代表人物与古代作家间的关系,道家思想对......
-
〓 试论张养浩散曲的清丽风格
摘要:元代张养浩的散曲被后人评为“明丽之作”,确实,清丽是其散曲的主要风格,具体而言,表现在其散曲内容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散曲语言和艺术意境以及散曲韵律所体现的听觉效果三个层面上。关键字:张养浩;散曲;明丽;风格明代朱有权在其《太和正音谱》评论张养浩散曲“张云庄之词,如玉树临风。”邓绍基主编的《元代文学史》也称张养浩散曲......
-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
内容摘要:金源之际的元好问以创作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身份进行诗歌评论,其《论诗三十首》,一方面强调以“诚”为本,弘扬风雅传统,推崇刚健质朴,慷慨悲壮诗风;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处理了议论的抽象性与诗艺的形象性的矛盾关系,实现了“论”与“诗”的完美融合,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键字:元好问;诗论;绝句;影响金元之际的......
-
〓 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2013年4月——2013年7月)
1、史学汇刊总第31期时间 :2013年6月出版单位:(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所内容简介:才性四本论之内容拟测、思想渊源及其影响(罗独修)唐代淮南地区的交通运输(朱祖德)客家先民中的韩愈因子——兼论唐五代粤东汉人拓殖(王怡辰)辽代头下军州城的城市形态(王明荪)明清之际的碧霞元君论——兼与彭慕兰先生商榷(周郢)浅论胡、汪......
-
〓 北宋后期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体制的流弊
北宋时期,长期存在着文臣从中央控制军队到地方直接统军的制度,从而改变了以往长期盛行的军事将领统军的体制。到北宋后期,又实行并强化了以往某些朝代的宦官带兵的做法。于是,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成为当时军事上的突出现象。北宋后期的这种统军体制,对国家武备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对边防更产生了直接的危害。目前对北宋文臣统军问题、北......
-
〓 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内容提要】以CNK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角度为论文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高被引论文分析等多个角度,力图总结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特点,为该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古籍数字化;文献计量法;计量分析我国古籍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始于......
-
〓 20世纪法照研究综述
在中国净土教理史上,法照大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南宋宗晓“六祖 说“和志磐”七祖说”中他分别被尊为净土三祖和四祖,并且有“后善导”的尊称。日本学者 本善隆说:“法照可以与唐太宗、高宗时代的善导相提并论,是代宗、德宗时代唐净土教史上的杰出代表。”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在僧传、史籍中只见到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记;对于他的思想与......
-
〓 以仁人求仁政,以德行求德教
编者按 在上期,我们探讨了“重民爱民,万事根本”的思想理念。有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认同之后,又如何能在行动上真正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古人所倡反身内求、自我升华的实现路径,不失为一种启示与提点。 中国的政治文化,自古坚守的就是从“内圣”到“外王”的内外贯通之路。内圣无方,则......
-
〓 国学漫谈:“几”义发微
“几”这个词,因其“微不足道”而常被当代学人“漏”过。殊不知,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几”亦是一重要概念,亦有其相应的地位。只是,由于该“词”有时并非以“庐山真面目”的本来形式出现,而是改头换面,渐行渐远,以至于现代哲学领域中,很难看到关于“几”的相关研究。就哲学意义来追溯“几”之渊源的话,最早的文本记载似乎应属《周易》。......
-
〓 《青青陵上柏》中的宫阙
《古诗十九首》之《青青陵上柏》云:“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及时代,笔者发表过短文《〈青青陵上柏〉作者与作年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 汉代文化生态的不同面
四川渠县赵家村汉阙西汉长信宫灯汉代的文化生态不是一时之功,而是累朝积淀而成的。东汉著名史家班固曾总结西汉的文化生态为:“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 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从汉武帝到汉平帝,百余年形成的浓郁的文风和学风,政府起到......
-
〓 致中和,天地位——以余英时著《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为中心浅谈钱穆的学术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科学的历史与人文的历史、通与专、守旧与维新、开放多元与自我坚守、客观之严谨与理解之同情五个方面论述了钱穆学术思想中的“中和”,并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钱穆的史学思想对于现代史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1]绪论“博大真人世共尊,著书千卷转乾坤。公羊实佐新朝命,《刘向、歆父子年谱》司马曾招故国魂。《国......
-
〓 史林镜鉴:中国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如孔子所言,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德行就像风一样对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领导者如何执政,不仅直接影响到执政效果,也引导着社会整体风气,关乎立国安民大局。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官德,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历朝历代的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中,保留着大量相关论述。古人留下的官德思......
-
〓 日本近来汉学出版物(二十五)
1、49人の皇族军人时间:2017年7月作者:小田部雄次 着出版单位:东京:洋泉社内容简介 第1章皇族军人の诞生诗歌と书道の宫家戊辰戦争政治要职に就く皇族たち 第2章国民皆兵と皇族の军人化「皇族自今海陆军に」士官养成学校と皇族海外で学ぶ皇族たち西南戦争と大元帅天皇の诞生 第3章出征する皇族军人日清戦争と皇族军人―陆......
-
〓 炎帝、黄帝与中国龙——兼谈中国龙的“龙德”与炎黄文化的和谐精神
内容摘要: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古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们,不但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所形成的矢志不移地追求精神、诚信厚德、移风易俗和追求社会和谐的“龙德”,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是炎黄文化的精髓。关键词:炎帝;黄帝;五帝;华夏民族......
-
〓 意大利汉学的演进历程及典型特征——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主要例举
意大利的汉学研究,按威尼斯大学汉学家兰侨蒂(Lionello Lanciotti)的话来说,“它在欧洲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年轻的”。之所以说是最古老的,因为它在西方起步最早,可以推溯到明末清初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和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
-
〓 佛教的民族化和禅宗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广泛传播和深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过程中,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社会习俗逐渐密切结合,演变为中国民族的宗教。隋唐时期富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基本结束,从此进入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时期。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中,最富有民族特色并且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
〓 女性学者的红学研究:红楼中那些温暖的故事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观念传入中国,小说这种文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红楼梦》作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更是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初,曾有一场关于旧红学和新红学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因为非学术因素的介入,而改变了中国文化建设的走向。1954年10月10日,本版较早发表了有关《红楼梦》的论争文章,是这场......
-
〓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罗贯中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然而,长期以来,对罗贯中的研究却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别的不说,光是他的籍贯问题就是一个——久悬不决的疑案明清两代,有关罗贯中生平的记载寥寥可数,而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抵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说法:1.太原人,即今山西太原人。主要见于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
〓 论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要】在论证古文《尚书》是西汉以来长期流传的真古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古文《尚书》珍贵的学术价值,如补充许多历史事实、订正旧籍引文之讹和纠正旧注之误等,用确切事例给予具体说明;同时也指出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被缀补、改动和增益的不恰当之处。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古文《尚书》进行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