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木兰故事与中国形象
作者简介: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治学兴趣涉及:戏剧研究、性别批评、文艺美学。一纵观当代,日益拓展的文化交流在不断消除西方人对东方世界的偏见,修正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论者指出:“在对中国人的文化身份的表述上,过去,美国传媒往往将其片面地解读为女性的或粗野的异国文化,但是从中美......
-
〓 方铭:《鄂君启节》是一把钥匙
《鄂君启节》的铸制时代大体和屈原同时。《鄂君启节》所记载的内容,对于研究楚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地理与交通有重要文献价值。也是研究屈原的放流行迹,理解屈原与宋玉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作家作品的一把钥匙。 《鄂君启节》帮助我们了解《越人歌》的翻译时间。解决鄂君启这个人是谁的问题,需要从刘向《说苑·善说》篇楚大夫庄......
-
〓 贞观废立-废立太子之谜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唐太宗朝发生了一连串的事变:四月一日,因齐王李佑反叛事牵扯出太子承乾谋反事;唐太宗废黜承乾,面许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太子;仅隔一天,四月六日唐太宗又下令拘捕李泰,同时与重臣们商议选立太子;四月七日,下诏立素来不喜的嫡三子李治为皇太子。因贞观时“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没有人怀疑这里面有什么......
-
〓 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2013年4月——2013年7月)
1、史学汇刊总第31期时间 :2013年6月出版单位:(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所内容简介:才性四本论之内容拟测、思想渊源及其影响(罗独修)唐代淮南地区的交通运输(朱祖德)客家先民中的韩愈因子——兼论唐五代粤东汉人拓殖(王怡辰)辽代头下军州城的城市形态(王明荪)明清之际的碧霞元君论——兼与彭慕兰先生商榷(周郢)浅论胡、汪......
-
〓 从枢密院长贰出身变化看北宋“以文驭武”方针的影响
提要:“以文驭武”及“重文轻武”是宋朝历史上突出的政治现象,即使是在最高军事决策组织的枢密院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从统计、分析北宋时期枢密院长贰出身情况入手,全面考察了其长贰由武将向文臣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以文驭武”方针在当时枢密院机构中的具体表现及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关键词:北宋;枢密院......
-
〓 古籍数字化与学术异化
【内容摘要】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新必将导致学术变异。古籍数字化对现代学术进程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或可导致学术异化。以下三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技术遮蔽伪化研究论断,二是数字鸿沟拉大区域学术落差,三是技术伪装学问使伪学术加剧。本文认为:积极开发语义检索系统、加大研发主体公益性与商业性协作力度、正确使用数字......
-
〓 “诗情画意”的统计分析——谈唐宋诗审美的计算机辅助研究
【内容摘要】在文史研究对计算机检索功能要求愈高的今天,计算机辅助研究将转向面对学科本体和研究者需求的“智能化”角色。未来文史领域里计算机辅助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人工协助下模拟人脑底层思维,对唐宋诗审美进行机选分析。在这一前提下,意象是计算机“审美”分析过程里的一个重要计算参数。【关 键 词】计算机;辅助研究;唐宋诗审......
-
〓 是苏轼不懂天文,还是我们不解风情
——七月既望读东坡《前赤壁赋》有感
【作者简介】刘骏,上海人,学历复旦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既望,被贬黄州的苏轼在游长江赤壁古战场后,写下了千古绝唱的佳作《前赤壁赋》。这篇文章很早就收入高中课本,可以说我们很多人都是读着这篇文章长大的。文章开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点明了游玩的时间和人物。继云“少......
-
〓 村落共同体——文化自觉视野中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镶嵌于崇山峻岭中、点缀在阡陌交错间”的传统乡村聚落则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数千年来,古村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记载了特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地域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典范之作,也是超越时空、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
-
〓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三):战国秦汉帛画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作为独立意义的中国绘画作品约兴起于战国中期的楚国,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消失于东汉。它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时期:①战国中期为帛画的兴起期,现有1幅;②战国晚期为帛画的成长期,现有3幅;③西汉初期为帛画的鼎盛期,现有1......
-
〓 李约瑟在李庄——摘自岳南《南渡北归》三部曲
帐篷内炊烟(油画) □ 汪泽成 选自《回顾与展望——湖北油画艺术展》画册《南渡北归》三部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分别是《南渡》、《北归》、《离别》。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
-
〓 北京新发现唐刘济墓的几个问题
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及夫人墓考古发掘现场 资料图片刘济夫人墓志(局部)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最近北京房山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墓志铭的出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6月22日电视台对墓志开启现场的直播,更是一下子将1100多年前曾在今京津及冀北一带叱咤风云,如今却早已为人淡忘的历史人物刘济重新推到了公众面前。这次刘......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五十五)
2015·8——2015·1、鑑藏:兩岸古籍整理與維護研討會時間:2015年8月4日至5日(週二至週三)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思源文博基金聯 絡 人:阮小姐,Tel: +886-2-2361-9132#402;E-mail:cljuan@ncl.edu.tw連結網......
-
〓 故事与经典
历史故事与经典对举对证,是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文章形态。《韩非子·喻老》《韩诗外传》《淮南子·道应训》分别代表了历史故事与经典对举的三种形态:《韩非子·喻老》代表的是“为我所用”型,其中的故事叙述甚至所引经典都被有意改造和引导,用以暗证和呈现自家学说;《韩诗外传》代表的是“以故事解释经典”型,所引用的历史故事是为了阐释经......
-
〓 《金刚三昧经》作者辨
《金刚三昧经》始见于《出三藏记集》卷四之《新集安公凉土异经录》中,为失译经典,但现存本杂有许多后起的内容和名相,显然已非宁康二年(374)以前的译本,而是后人之作,唯沿用旧名而已。印顺法师判之为道信以前出现的中土之作,(1)堪称真知灼见。然仍有不少学者另立新说,认为此经出自新罗,如韩国的金英泰.美国的巴斯维尔等。中国学......
-
〓 意大利汉学的演进历程及典型特征——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主要例举
意大利的汉学研究,按威尼斯大学汉学家兰侨蒂(Lionello Lanciotti)的话来说,“它在欧洲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年轻的”。之所以说是最古老的,因为它在西方起步最早,可以推溯到明末清初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和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
-
〓 服部宇之吉的行与思——以担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教习期间为中心
范源濂曾说:“将来如有人作中国教育史,叙述师范教育之起源,第一页就应当从服部博士所曾尽力之事业说起。”由此可见,服部宇之吉对中国师范事业的影响很大。也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学界对其都有一定的关注。然而,这些成果基本忽略了对其思想意识方面的研究。笔者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和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查阅到服部宇之吉的回忆录、演讲文稿......
-
〓 20世纪法照研究综述
在中国净土教理史上,法照大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南宋宗晓“六祖 说“和志磐”七祖说”中他分别被尊为净土三祖和四祖,并且有“后善导”的尊称。日本学者 本善隆说:“法照可以与唐太宗、高宗时代的善导相提并论,是代宗、德宗时代唐净土教史上的杰出代表。”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在僧传、史籍中只见到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记;对于他的思想与......
-
〓 永字八法
《禁经》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自崔、张、钟、王传授所用,该于万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隋僧智永发其指趋。授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彰厥存焉。李阳水云:昔逸少上书,遂历多载,十五年中,偏攻永字,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也。八法者,永字八画是矣。一、点为侧二、横为勒三、竖为弩四、挑为趯五、左上为策六、左下为略七、右上为啄八、右下......
-
〓 域外交流视角下的《楚辞》研究
编者按: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不仅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外来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与文学内涵,同时也以文明大国的文化优势,对东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影响到这些国家历史、文化与文学的建构。这里所辑的三篇文章,张德恒、刘世明的两篇,是关于一个半世纪之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在对江户时期日本《春秋》《尚书》研究的梳理中,揭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