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二
【越调•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
-
〓 《魏书》中的服饰史料
《魏书》北齐魏收撰。魏收(507~572),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钜鹿下曲阳人。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
-
〓 试析滇西高原青铜文化中的鸡、马信仰————兼论“金马碧鸡”的起源
一、绪言云南青铜文化是我国青铜文化体系中一支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时代从商周到西汉末或东汉初,其中春秋战国至西汉为其鼎盛时期。由于环境和文化的差异,云南青铜文化可以划分若干文化区,其中的滇西高原文化区( 亦称洱海地区) 以洱海为中心,大致包括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中、东部,楚雄自治州的中、西部和丽江市南部部分区域。该文......
-
〓 特别关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的直接后果与长远影响
日军血洗旅顺 ●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刻骨铭心的历史创伤和挥之不去的奇耻大辱,是近代以来中国国耻史上的黑暗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寻求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契机。 ●甲午战争给日本带来短暂的繁荣富足,却误导该国走上一条无止境的对外扩张之路,奏响了“大日本军事帝国”从萌芽、壮大到走向败亡的序曲。 ●甲午战争改变了......
-
〓 康熙《古文评论》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
【内容提要】康熙《古文评论》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话著作,它强调文章的经世用途,要求文章力求醇雅,符合儒家义理。又注重文体的辨析,要求作文务必得体。而对“雅”的推尊,则下启“清真雅正”之钦定文章政策。康熙以文章的实用与否作为衡文准则,为骈文赢得了文体地位。其文章学思想为清代文章朝质实、雅洁的道路发展奠定了基调。【关 键......
-
〓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很少能作出“知行合一重在行”之论的,本文就此谈谈一得之见,求教于方家。历代儒家“知行”观的简略回顾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先行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等多种说法。《古文尚书·说命中》记载了傅说对商王武丁说过“非知之艰,......
-
〓 看《楚汉传奇》,学中华成语
秦末汉初,即俗称的楚汉战争时期,是一段充分表现我们先辈聪明智慧的历史时代。如果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武装反秦起义开始,直到垓下之战霸王乌江自刎,汉朝胜利,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2年间,短短七年,我们的先辈竟给后人创造了许多中华成语,它们既有人格方面的哲理,又体现了那一时期人的聪明才智,教给人们怎样精辟地生活以......
-
〓 清初广陵词人群体考论
内容摘要:广陵词人群体是开启清词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但迄今为止学界对它尚缺乏基本的研究和准确的文学史定位.广陵词人群体是清代顺治末至康熙初年特定地域(扬州)词学活动引来的一次词人群体聚合,其领袖人物是短期到扬州任推官的文坛盟主王渔洋,引来大批文人在扬州聚集的是这样两项词学活动:社集酬唱与合操选政.这两项活动聚集......
-
〓 明朝君主集权下士人心态的变化
作者简介:余雷,1987年生,安徽宣城人,海南琼州学院2005级历史专业学生。徐建,1986年生,山东淄博人,海南琼州学院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明朝是一个士人人文品格流变的年代,也是文学品性之道与君权皇帝治世之势纠缠混杂的朝代,虽然说明朝帝王专制、集权在不断空前强化,但也应该指出的是 ,当时的士人确是这个时代实......
-
〓 港台近期国学类学术讲座展览(四)
2015·3——2015·51、感动的时刻:「最美好的读诗体验」系列讲座时间:2015年3月7日至4月25日地点:国家图书馆文教区国际会议厅(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联 络 人:Tel: 23619132#725连结网址:http://104read.ncl.edu.tw/spring_01.html......
-
〓 韩国收藏汉籍图书馆和汉籍目录
一、韩国收藏中国古籍的图书馆中国古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汉学研究,蔚成风气,相关资料之搜集亦不遗余力。这项汉学资源是东亚文献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东亚人文社会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墓础。韩国与中国相连,自古交流频繁,因此汉籍东传韩国者为数甚移。其中颇有中土早已亡佚而幸赖东传韩国而见存者。韩国收藏......
-
〓 崇实重行宏大湘学——专家学者热议湘学及其当代价值
图为中国湘学网截屏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人,一生主张经世致用之学,深刻影响了近代湖湘文化,学界称为“船山先生”。 编者按 千年湘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学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陶冶和孕育了一大批经邦济世的杰出人才,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作......
-
〓 国学漫谈:张之洞的国学观
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所有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都有过争议。中国因为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这方面的论争就更加激烈。戊戌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了著名的《劝学篇》,就在学习西方现代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做了非常系统的论述,今天看来,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张之洞认为只有走现代化之路才能保存中国......
-
〓 生存·协理·代管:中国古代女性的权力
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亡从子的“三从”绝不是被动的、坐享其成的“三靠”,而是中国女性特有的共有制度下的生存权、父权制下的协理权和祖权制下的代管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几种权利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血缘拟血缘共有制的产物,主要靠人治加以维护。由于维护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
-
〓 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礼制系统中,尤以历代王者主持的祀天之礼最为庄严虔敬,所谓“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商周之际,天有“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等人格化称谓,因有“祀帝于郊,敬之至也”的说法。西周时期实行的天子祀天于圜丘(圆形神坛)、祭地于方丘(方形神坛)的郊社之礼,历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成......
-
〓 师皇八邪论
黄帝问曰:“夫、马有八邪之病,遂逐天地寒暑而往来,五脏传遍而散其病形,大小体貌皆何如?”马师皇答曰:“八邪病者,风、寒、暑、湿、饥、饱、劳、役是也。即无大小,遍传五脏,并攻四肢,其为疾,当随处而攻也。”一曰:风伤肺〔皮毛,肺之合也,风邪先客于皮毛,久乃舍于所合,故曰:风伤肺。〕二曰:寒伤脾〔脾,土也。恶湿、寒湿皆为阴气......
-
〓 从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看书法由自然向自觉的转变
一、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据史书记载,汉代善书法者从帝王皇后到王公大臣,从士大夫阶层到民间知识分子都不乏其人,其总数超过汉以前历代善书者总和,在书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书家群体。到了东汉中后期,在这个书家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书法在家族间的师承传授渐成风气,家族师承观念开始形成。张芝、张昶兄弟以草书名世,有......
-
〓 北宋后期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体制的流弊
北宋时期,长期存在着文臣从中央控制军队到地方直接统军的制度,从而改变了以往长期盛行的军事将领统军的体制。到北宋后期,又实行并强化了以往某些朝代的宦官带兵的做法。于是,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成为当时军事上的突出现象。北宋后期的这种统军体制,对国家武备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对边防更产生了直接的危害。目前对北宋文臣统军问题、北......
-
〓 国学漫谈:黄帝祭祀的历史回顾
《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这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已被人们当作始祖祭祀。在黄帝之后,中原有许多部落先后交替,各有自己的始祖。春秋战国,各诸侯国都追溯各自的族源,构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历史观念,但不管哪一部族主导中原,都没有否定黄帝是华夏族的先驱。汉代曾经为先......
-
〓 禅艺合流与石涛画论的禅美学
导 论禅在中国流布的过程当中,与中国的人文传统逐渐融合,在艺术上,产生了“禅艺合流”的现象,绽放了文化史与宗教史的奇葩。尤其是禅的意境对于文人画、诗词、林园、音乐、茶道都曾产生本质底影响,本文特别就禅艺合流中的禅画与禅的意境美学的关系,予以阐述。本文的独特论点在于以禅艺合流的观点讨论了禅画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提出禅的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