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3·11—2014·8)
1、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二十一次研讨会时间:2013年11月1日(周五)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馆8楼社会所802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联络人:陈秋玲,Tel: 02-26525124连结网址:http://www.ios.sinica.ed......
-
〓 盛世之间的对视两个世界的遭遇——18世纪的中法文化交流
穿着中国服饰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法国工匠学习中国青花瓷制作的盘子法国的一处中国式凉亭 18世纪初,法国宫廷曾经举办了一场化装成中国人的舞会,庆祝新世纪的来临。时隔300多年,今年5月27日至10月26日,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凡尔赛宫举办一个主题为“中国在凡尔赛——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的特别展览。主办者用150......
-
〓 虞万里:七朝石经的价值
儒家文化继承夏商周三代礼仪文明与人文精神的精华,并予以总结、发展和体系化,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集中体现在《易》《书》《诗》《礼》《春秋》五经以及后来发展形成的十三经文本中,这些经典从口头传授到书于竹帛,镌之石碑,转抄于纸卷,刊刻于棃枣,传之于今。 儒家石经指镌刻在石碑上的经典。自东汉以还,......
-
〓 村落共同体——文化自觉视野中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镶嵌于崇山峻岭中、点缀在阡陌交错间”的传统乡村聚落则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数千年来,古村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记载了特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地域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典范之作,也是超越时空、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
-
〓 秦讳“正”为“端”始于二世元年说
作者简介:张小锋,历史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关于秦讳,学者已做过较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歧异和模糊之处。笔者拟以出土简牍资料为中心,并结合传世文献,对此做一探讨。不妥之处,祈望方家学者指正。对于秦讳,目前学界大体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秦讳楚为荆、讳正为端、讳胡为夷;另一种则认为,秦并......
-
〓 吴根友:儒商新论
“儒商”一词,起源何时,暂无确切考证。大体言之,晚明社会出现“富贾何负宏儒”的商儒关系新论,儒商的观念则大约因之而起。儒家思想史上,人们往往将子贡视为儒商的典型代表,而范蠡、计然也被视为儒商。当代中国人对于“商”的价值认识再次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人们有感于商人逐利而无所不用其极,带来极大的社会问题,呼唤有道德、......
-
〓 大道和生学
20年前,我到北京参加“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发表《“和为贵”新论——儒家与现代化》一文,明确地提出了“和生学”,受到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广泛关注。大致同时,先后有冯友兰先生提出“仇必和而解”,张岱年先生提出“兼和”,张立文先生提出“和合学”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风气。......
-
〓 多立皇后与不立皇后——魏晋南北朝皇后制度探微
摘要:多立皇后和不立皇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后制度的两个突出变化。多立皇后是要最大限度地 满足昏君和暴君的淫欲,同时也含有削弱外戚的意图,而不立皇后则主要是防止外戚专权。从效果上看,多立皇后的作用不大,也不符合传统礼仪,因而后世基本消失;不立皇后则作用明显,并由于外戚专权的存在为后世所继承。关键词:多立皇后;不立皇后;......
-
〓 国学漫谈:为“正名”正名
自从胡适于《中国哲学史大纲》称孔子的政治哲学为“正名主义”,视作“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孔子所言“正名”就被泛化为普适性政纲。以后论者无不受此影响,批评孔子“企图用过时的旧名来纠正改变了的现实,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观点成为主流。新时期以来,说孔子政治上“保守、落后以至反动”者不乏其人,对其政治哲学与治国方略误解尤甚。......
-
〓 词学理论研究与信息科技
一、 前言現代資訊科技發達,對人類生活造成深遠的影響;而古籍數字化,則使我國的學術研究,起了重大的變化。用模數轉換器將複雜多變的資訊,轉換為可以量度的數字和資料,建立適當的數字化模型,再轉變為一系列二進位碼,引入電腦內部統一處理,這個便是數字化的過程。數字化通常將連續變化的輸入,如圖畫的線條或聲音信號,轉化為一串分離......
-
〓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逻辑?
一、两种相反的解答及其症结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逻辑?这是一个自近代西学输入起就争论不休的老问题。对这个老问题的回答因时代的变迁和文化心态的变化,使我们今天得以有新的理解和解释。以往不少学者,尤其是许多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笔者认为这一个问题的回答绝非可以一言了之。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
-
〓 《礼记》中的服饰史料
《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儒家经典著作,乃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之选集,相当于《仪礼》的“易传”,据说为西汉戴圣所编纂。戴圣,字次君,礼学博士,生平不详,曾任九江太守。《礼记》有《曲礼》、《檀弓》、《月令》、《礼运》、《学记》、《大学》、《中庸》、《经解》等四十九篇,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内容......
-
〓 〗与〖 衞〗字的探讨">《孙子兵法》中〖
〗与〖 衞〗字的探讨
摘要:银雀山竹简本《孙子兵法》出土前,学术界主要是对传世本《孙子兵法》进行研究,书中“率”字出现3次,并无“衞”字使用,所以很少有人对“率”字产生异议。1972年银雀山汉简出土后,整理的竹简本《孙子兵法》中出现了“和衞”字,就有了两种版本的对比研究。本文即以此二种版本做些肤浅探讨。 现在学术界对银雀山竹简本《孙子......
-
〓 肖建乐: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浅析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经历了一次大发展与大变革,即学界所谓“唐宋变革”。中国传统城市在这一时期亦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种变化肇始于唐代中期,集中表现为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虽然我国古代城市大多因政治或军事需要而创建,但都以一定发展水平的地域经济为依托。唐代城市发展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经济功能增强的城市与周边......
-
〓 量子力学与李白诗歌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和文学家。《春夜宴桃李园序》是李白的散文名篇。在春光明媚的夜晚,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李白撰写诗序。该诗序神思灵动,文字优美,句无虚设,全篇仅百余字,请大家共赏。 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
-
〓 大散关与陆游南郑诗篇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六
大散关,古称崤关,在今宝鸡市(古称陈仓)南,八百里秦川的西北门户,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蜀襟喉之称。春秋时代秦晋之间著名的《崤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并成为《左传》中著名的篇章之一。陈仓又是楚汉相争中刘邦从汉中北上夺下的第一个重镇,更是诸葛亮北定中原的经常出没之处。战火硝烟又熏陶出姜子牙等一代名将,大诗人李白也在附近的天......
-
〓 朱自清的朗诵诗理论——以《论雅俗共赏》为中心
在四十年代文艺大众化的浪潮中,对朗诵诗的创作、研究与接受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学史风景。朱自清以其高度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与知识分子情怀,为朗诵诗的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表现出了一种既洞悉又抗拒的姿态,从而彰显了他独特的学术品格。他关于朗诵诗的理论成果大都收在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文集《论雅俗共赏》中。具体来说,就......
-
〓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很少能作出“知行合一重在行”之论的,本文就此谈谈一得之见,求教于方家。历代儒家“知行”观的简略回顾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先行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等多种说法。《古文尚书·说命中》记载了傅说对商王武丁说过“非知之艰,......
-
〓 华氏吟诵调的特点
华调为河南大学已故教授华锺彦先生传承的吟诵调。1982年华先生首倡唐诗吟诵,并于是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吟诵研究机构——唐诗吟咏研究小组,由此开始吟诵研究。华先生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吟诵资料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格律诗吟诵的基本原则。华调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始终把吟诵作为一种读书的方式和方法。传统吟诵最重要的价......
-
〓 畲族民歌与畲族文化
畲族对歌会 2006年5月20日,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人自称“山哈”,“山子”“山地人”,意思是山里的客人。畲族人口较少,散居在闽东、浙南、皖东南、赣东、黔东南、粤东、湘东南等地的山腰和坡地,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胡适说:“过去种种,上......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