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清时期的户籍、土地与科举——以湖南蓝山县为例
以往学界对明清户籍制度的研究,多从国家对社会的影响和控制角度进行探讨,注重从上到下看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社会史兴起以来,史学界的眼光开始“向下”,注重从下层民众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与科举是普通民众改变身份、地位的主要手段和渠道,而户籍与这两者密切相关。开立户籍的重要性:以蓝山钟氏为例 明......
-
〓 张世明:我们何以成为纳税人?
看问题要有一种原始要终的大历史眼光。这似乎是在重复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平心而论,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就是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的变形,是年鉴学派对于美国历史学影响鼎盛时期的产物。而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则又是源自法国人文地理学派。笔者在五卷本《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中致力于总体史的建构,对于自己......
-
〓 黄庭坚舒州之行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三十四
与安徽舒州结下不解之缘的不仅有王安石,还有于其时隔不久的黄庭坚。黄庭坚虽为王的学生,政治影响不及王安石,但诗名却比王大得多,以他所代表的“江西派”成为宋代诗坛的主流,其书法列为“苏黄米蔡”四大家,也非安石所能企及。但两人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江西人,都与舒州结下不解之缘。黄庭坚作为后学,对王安石著名的两首六绝《题石牛古......
-
〓 谢泳:试释陈寅恪诗《赠吴雨僧》中之“讵公”
1961年9月3日,陈寅恪有四绝句《赠吴雨僧》,其中最后一首是: 弦箭文章那日休,蓬莱清浅水西流, 讵公漫诩飞腾笔,不出卑田院里游。 1961年9月,吴宓去广州看望陈寅恪,分手时陈送给吴宓四首绝句。《吴宓日记续编》记有“寅恪兄赠宓四绝句送别”(第5册169页,三联书店,2006年)。吴宓日记中......
-
〓 翁方纲金石书画题跋与“鉴赏之考订”
【内容摘要】翁方纲诗中的考订、议论历来为人们所诟病,而这类诗作多为金石书画题跋作品。金石书画题跋文体的考订议论传统与文体功能,决定了金石书画题跋文体在写作中常常要涉及考订、鉴赏。翁方纲诗文的考订、议论特质,实为金石书画题跋诗文的一大共性。翁方纲根据金石书画之学的独特性,提出了“鉴赏之考订”说,主张金石书画之考订为赏鉴而......
-
〓 《国风》中“鸡”兴象探微
在诗学领域中, 《诗经》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不单单在于它“ 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 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l[] , 更多在于荤端于孔子而形成于汉代的儒家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 诗三百” 在被经学化后的千百年中, 常为经学家们所穿凿附会, 以致政治伦理说教每每掩盖了诗的真正意蕴。本文试图从民俗学角度观照《......
-
〓 日本入宋巡礼僧戒觉《渡宋记》校录辨误
【内容摘要】《渡宋记》乃日本平安时代的入宋巡礼僧侣戒觉的日记,记载了戒觉师徒三人搭乘宋人商船及在华期间的见闻,是古代中日交通史上一部珍贵的史料。王勇、半田晴久撰《一部鲜为人知的日本入宋僧巡礼记——戒觉〈渡宋记〉解题并校录》标点整理了《渡宋记》,并加以简单的注释。由于《校录》一文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根据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七):文论、诗话、词曲话
一、文论1、《典论·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曹丕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魏文帝集》《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幸运的是,......
-
〓 刘梦溪:钱锺书的学问方式
钱锺书先生的赠诗 学术殿堂的引桥 我和钱锺书先生没有见过面。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创办《中国文化》杂志,也由于当时想着手对钱先生的学术思想作一些研究,跟他有不少通信。我从未把这些信拿出来,觉得不好意思。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学者,不仅是欣赏,而且是特别尊敬和心仪的人。我研究晚清民国以来的现代学术思想史,钱......
-
〓 《论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本义考辨
毕宝魁 卞地诗【作者简介】毕宝魁,(1952-),男,辽宁铁岭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卞地诗,(1969-),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摘要】《论语》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本章又是孔子思想方法一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孔子十分关键。本文在总结前说基础上简明阐释其本义与......
-
〓 女性学者的红学研究:红楼中那些温暖的故事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观念传入中国,小说这种文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红楼梦》作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更是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初,曾有一场关于旧红学和新红学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因为非学术因素的介入,而改变了中国文化建设的走向。1954年10月10日,本版较早发表了有关《红楼梦》的论争文章,是这场......
-
〓 大散关与陆游南郑诗篇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六
大散关,古称崤关,在今宝鸡市(古称陈仓)南,八百里秦川的西北门户,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蜀襟喉之称。春秋时代秦晋之间著名的《崤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并成为《左传》中著名的篇章之一。陈仓又是楚汉相争中刘邦从汉中北上夺下的第一个重镇,更是诸葛亮北定中原的经常出没之处。战火硝烟又熏陶出姜子牙等一代名将,大诗人李白也在附近的天......
-
〓 以仁人求仁政,以德行求德教
编者按 在上期,我们探讨了“重民爱民,万事根本”的思想理念。有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认同之后,又如何能在行动上真正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古人所倡反身内求、自我升华的实现路径,不失为一种启示与提点。 中国的政治文化,自古坚守的就是从“内圣”到“外王”的内外贯通之路。内圣无方,则......
-
〓 中國文學在臺灣
一、前言:赴一場「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神仙會走過文革,重新看見「國學」興起,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這麼多年來的中國大陸,除了邀集海內外學者專家舉辦弘揚傳統文化的學術會議,多媒體也紛紛設置了有關國學的講壇、頻道與版面,形成了浩然沛然的「國學熱」。為了培育人才,「國學」更走入大學體制,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國學學院。如何延續......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三):其它名园之苏州沧浪亭
第三编其它名园一、苏州沧浪亭国学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园林,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1963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
-
〓 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红山文化蛇形耳坠(潘昱龙/摄)以蛇贯耳的物证:荆州楚墓出土铜戈上的珥蛇之神(2011年笔者摄于荆州博物馆)佩戴人面蛇身耳饰的神人形象(台北故宫藏龙山文化玉圭)新石器时代蛇形玉耳玦(私人藏品)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鱼尾龙纹玉玦2011年5月29日,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凌源市三家子乡河南村的田家沟红山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一批五千年......
-
〓 曾国藩与《淮南子》
在曾国藩一生的学问研究中,程朱理学始终占据中心地位,是其安身立命、从政治军的思想根本所在,但同时道家思想对曾国藩精神世界的实际作用也十分重要。曾国藩生平对道家学说有过深入研习,《淮南子》即是其一。曾国藩熟稔《淮南子》的思想文本,对书中的十三篇内容都有直接论及,这占到全书篇章的一多半。在《读书录》中,曾国藩主要对《淮南子......
-
〓 “二爷当家”——贾府管理与权力争夺的怪圈
摘要: “二爷当家”是贾府管理的一个怪圈,也是造成贾府陷入母子、父子、兄弟、妯娌等相互倾轧斗智的根结所在,贾府上下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在运转。笔者认为正是“二爷当家”这种糟糕的贾府管理模式,使得贾府权力争锋一步步走向了不可开交的地步。笔者试图从这一管理模式出发,来探讨《红楼梦》中的几个争议层出的问题,即贾赦贾政的关系、贾......
-
〓 相策历代遗法总要
自相土运,其天机,孙阳、明其骨性,秦赞、莅其前后,许卫、详其毛色,悲伐、在其股膺,韩管、议其唇□齿,麻朝、訾其颊胲,女厉、辨其目眸。昔,轩辕得之,过寒门。穆满得之,游昆仑。周王得之,平东邻。汉帝得之,定西秦。我高祖得之,四夷至。开元得之,五辂备。敢问:“毛虫三百六十,其谁力多于是乎?”夏、殷以还,经传莫纪。周制厩马,始......
-
〓 当前中国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如今佛教学术研究事业方兴未艾,佛教研究组织、人才和刊物不断增多壮大,已经出版有关佛教书籍数千册,论文之多,难以统计。佛教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佛教史、佛教哲学、教义、经典、宗派、寺院建筑和以及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佛教研究有了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呈现了崭新的面貌,其成果也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