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历代兵制简表(汉—清)
朝代军制概要西汉中央兵: 南军:掌宫城门,长官为卫尉。武帝时又建期门、羽林、城门之兵。 北军:掌京师城门,长官为中尉。武帝时置八校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校尉皆属北军。地方兵:大都是特种兵,如巴蜀的“材官“,陇西之“车骑”,会稽之“楼船”各随其地所宜而置之。另外还有屯田兵......
-
〓 关于《论语》重出现象的思考
【内容摘要】《论语》中有数章重出的现象,一直无人仔细考证分析。本文对这一现象条分缕析,将重出现象分为两类,一类为真正重出,一类为准重出。对于前者进行考证辨析,指出这些重出是内容编辑之需要,是编辑者有意为之而非疏忽。【关键词】《论语》;重出;有意为之【作者简介】毕宝魁,(1952-),男,辽宁铁岭人,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
〓 “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简介
该数据库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的“汉字情报研究中心”(2008年4月后改称“东亚人文情报学研究中心”)在2001年发动,参加者有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附属的东洋学情报研究中心。至2008年5月,加入数据库的主要是全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国立图书馆和地方政府的公立图书馆次之,财团法人的私立图书馆较少,计55个,目前录入......
-
〓 解决史学的公众本位问题公众史学:与公众相关联的史学体系
推动史学普及,使史学走向公众,一直是史学界思考的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了公共史学。这种公共史学是指在公共领域应用的实用史学,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剧制作等与史学关系密切的领域;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制定等公共领域;家族、公司等私人领域。美国公共史学其实仍是史家本位,强调史学的应用服务,目的是在......
-
〓 汉代《论语》在边疆的传播
西北汉简中关于儒家文化典籍的简文同朝鲜半岛发现的《论语》简两相辉映,昭示了汉武帝以后,儒家的大一统文化随着政权的建立而推广到边疆,政治、军事和文化三位一体,成为汉王朝建构国家认同的基本形态。一悬泉汉简是20世纪90年代出自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大宗地下出土文献,所出20000多枚汉简中,除了反映中西交通、丝绸之路、西北边疆的......
-
〓 国学漫谈:黄老学回顾与展望
日前参加淄博“齐文化与稷下学”的高峰论坛,见到了不少多年前和最近时期研究黄老学的新、老朋友,引起了回顾与展望的兴趣。黄老学无疑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学问之一。“黄老”相连的起源应在秦汉时期,战国时期盛行的黄帝,尚未见与老子相连,汉代的记载中才有“黄老”连称的出现,如《史记》《汉书》中之“黄老之术”“黄老之言”“黄老道德之......
-
〓 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玄高是否曾经从学佛陀跋陀罗(觉贤)一案的破解,对于佛陀跋陀罗离开长安与到达建康的时间、鸠摩罗什的卒年、法显回国后的经历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纠正了前人的某些缺失,提出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假说。关键词:玄高;觉贤;鸠摩罗什;禅玄高(402-444)是否从学佛陀跋陀罗(359-429),是中国禅学史......
-
〓 张世明:我们何以成为纳税人?
看问题要有一种原始要终的大历史眼光。这似乎是在重复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平心而论,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就是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的变形,是年鉴学派对于美国历史学影响鼎盛时期的产物。而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则又是源自法国人文地理学派。笔者在五卷本《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中致力于总体史的建构,对于自己......
-
〓 清代财政制度创新与近代财政体制发端
■本期主持:陈锋(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本期主题:清代财政转型与国家财政治理能力主持人语 传统社会的国家财政,从总体上体现着国家政权为实现其职能,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清朝处于中西交汇、新旧交替、社会巨变之中,各项制度多有变化。清代财政制度的沿袭与......
-
〓 学苑论衡:以笔代剑以学术报国史学对抗战的独特贡献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史学界同社会各界一样积极行动起来,以笔代剑、以学术报国,用史学著述为抗战大业服务。抗战时期,无论哪个史学流派,只要是爱国的,都在抗战的大旗下汇集,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战时期的史学有着颇为独特的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和史......
-
〓 杜甫草堂诗与隐逸思想
【摘要】杜甫于公元759年冬,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在众多亲友的支助下,营建了被后人称为文学圣地的“成都草堂”。在杜甫漂泊的一生中,成都草堂的那段生活,相对充满了闲适、安定的色彩,在草堂旖旎、清幽的田居生活中,饱经忧患的诗人暂停下了到处流徙的生活,身心都得到了休憩。寓居成都草堂是杜甫一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诗人洞明、恬......
-
〓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的流播及学术特征
法国汉学在西方汉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中国学者李思纯曾言:“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当代法国汉学家戴密微(Demieville,Paul)干脆就说“西方的汉学是由法国人创立的”[1]法国汉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始于十七世纪后期的在华传教士,经过“传教士时段”和“专业汉学”等历史......
-
〓 私心著史,丑诋厚诬——论王世贞丑诋高拱之缘由
明代嘉、隆、万时期,涌现出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这即是王世贞(1526-1590年)与高拱(1513-1578年)。王氏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高氏则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们平素虽然少有交往,但却结怨颇深。故此,王世贞在其史学名著《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六《高拱传》中,用文学虚构或夸张的手法,描写高拱其人是如何倾轧同僚,......
-
〓 信史与史传文学的异同——从“三国”的“史”与“文”说起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可能是“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最倾注爱憎情感的历史人物,大约为刘备、诸葛亮、曹操。这可以称之为“三国文化效应”,而引发此种效应主要得力于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既不像《东周列国志》那样对史事作忠实的通......
-
〓 名臣对立国策论辩选评(三)
后发制人与先发制人提示 :面对齐国的两次进攻,曹刿主张后发制人,待其“三而竭”后在一举歼灭之;公子偃则主张先发制人,在鲁庄公“弗许”下主动出击。两次战法针锋相对,但皆取得了胜利。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刿曰:“肉......
-
〓 《藏书纪事诗》新论
内容提要:《藏书纪事诗》收集了古今藏书家的奇闻逸事,在内容和体裁上,都铸出了一种新的格局。《藏书纪事诗》史料收集的广泛、史论内容的精当、编著体例的适宜,使之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开山之作的特殊地位,且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2007年是叶昌炽前辈编著《藏书纪事诗》出版11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他去逝90周年的纪念日,此文的撰......
-
〓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中国古代“天下”语义的变化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认真考察其间的演变、拓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能够提供有益启发。地域空间概念的天下 从先秦到明清,“天下”一词有一个一以贯之......
-
〓 王维禅诗二首蠡测
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
-
〓 《文心雕龙·序志》篇新探
内容摘要: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到“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的目的在于揭示《文心雕龙》的主旨是解决文质关系的,具体到六朝文学就是质不胜文、文质不协调的问题,而“文体解散”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文心雕龙》在写作体例上又不同于子书、“近代文论”和经学家的注经著作,它融“弥纶群言”和“研精一理”于一体,实现了理论的概......
-
〓 石头希迁及其禅法
禅宗在弘忍去世(公元674年)以后分裂为以神秀、普寂等人为代表的北宗和以慧能与其弟子为代表的南宗。南宗在慧能去世之后,经过其弟子神会、本净和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人的传法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后已经传播到南北方广大地区,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和行思的弟子石头希迁表现突出,起过重大的作用。从他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