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输于前,几绝于后——从唐太宗论书法说开去
常翻阅二十四史的人必有这样的印象,即每卷末或列传终篇后,往往有一节评论或云小结。如《史记》的“太史公曰”,《汉书》的“赞曰”,《后汉书》的“论曰”,《三国志》的“评曰”以及后来官修诸史大多有这样的平章文字。这儿说一件例外。《晋书》的卷末或传后是“史臣曰”,可《王羲之传》后却是“制曰”。古代唯有皇帝的御笔才能称“......
-
〓 墨子智慧与当代人心灵成长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对墨子的思想进行现代转换,以发现并发挥其当代价值,不能只是从概念名词、思想结论上去探究,那样难免死板和单调,还要注重墨子独特而鲜活的个性、传奇的经历,用他的性格基因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那将更有利于当代人的心灵成长。本文从多方面解读墨子独特的智慧特点,指出墨子具有中国人罕见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他的身上......
-
〓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
图一图二图三宋玉赋巫山位于何地?古今说法有三: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言,巫峡之巫山,帝女居焉,宋玉所赋即此;⒉唐裴敬力主宋玉所赋为今湖北汉川之仙女山;⒊钱穆据《战国策》以为,宋赋巫山疑在今大洪山脉中。当代学者于三说,均有采信。为此,我们实地调查了湖北随州市大洪山、汉川市仙女山和重庆巫山县阳台遗址,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研......
-
〓 信史与史传文学的异同——从“三国”的“史”与“文”说起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可能是“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最倾注爱憎情感的历史人物,大约为刘备、诸葛亮、曹操。这可以称之为“三国文化效应”,而引发此种效应主要得力于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既不像《东周列国志》那样对史事作忠实的通......
-
〓 杨珍:顺治朝后宫的特征
中国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后宫生活历来被视为宫闱秘事,官修史籍记载甚少。考察皇帝的后宫生活,可以使我们从一个独特视角,了解皇帝及其后宫成员鲜为人知的一面,对于认识“家国一体”的宫廷政治与文化或有裨益。 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福临,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他6岁即位,14岁亲政,在位18年(1643—1661)。......
-
〓 欲扬忠良反“诲盗”——《水浒传》主题之我见
关于《水浒传》主题思想的研究 ,学术界众说纷纭 ,看似各有道理。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必须以一个确定的版本为基础才有意义。由于《水浒传》从史书记载、民间艺人流传,到各色文人手中加工润色,期间内容、主题变化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宋末元初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不同于元代水浒戏中的“水浒”,也不同于施耐庵(罗贯中)......
-
〓 中国历史景观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
历史景观地理的研究具有较为悠久的传统,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达比((H.C.Darby)、历史地理学泰斗卡尔·苏尔(Carl Ortwin Sauer)等人的论著中就已十分注重相关研究。不过在中国学界,历史景观地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景观”的概念传入中国,历史景观的研究才随之开展。邓辉在其论著及......
-
〓 海德格尔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Praxis)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技艺(techne)、实践智慧(phronesis)这两种揭示真理的方式同海德格尔的um-zu,um-willen指引关联的对应,并展示了制作(poiesis)和实践行动(praxis)同此在生存的密切关系,这些都表明海德格尔思想有着深刻的亚里士多德思想渊源。亚里士多德......
-
〓 汉代士人民间慈善行为论析
孔子说的“仁者爱人”,本质上是一种慈善观念。儒家的慈善“仁爱”观念经孔门后学,特别是孟子等人阐发,到汉朝时已逐渐被世人接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这一思想更为深入人心。 汉代士人是儒家文化的接受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原始儒学的实践性格使他们在践行慈善事业上毫不逊色,当代学人更多关......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四)
2015·3—2015·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6本第1分時間:2015年3月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容簡介:從去思碑到言行錄——元代士人的政績頌揚、交游文化與身分形塑(陳雯怡)再造強權——準噶爾琿台吉策妄阿喇布坦崛起史新探(張建)香港領土型幣制的演進——以清末民初港、粵的銀輔幣角力為中心......
-
〓 一笔重要的思想资源——略谈传统文论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
当代的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基于当下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未来的文化理想。然而,文化积淀于民族的心灵深处,具有历史的绵延性,因此如何接续传统,对之进行必要的扬弃,使之有益于当代,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就文学理论来说,在近现代的思想转型中,传统文论一直处于附庸的、被阐释的地位,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现代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
-
〓 充分发挥历史学作为“有用之学”的社会功能
自从人猿相揖,人类走进文明的门槛,就有了自己的历史。对历史的重视,几乎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常识。人们之所以要重视历史,是因为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符号。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道,世界各国、各民族之所以各不相同,一个最鲜明的原因,是他们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历史(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历史的盛宴》第135......
-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人类活动、环境变化、自然灾害、保护能力和水平的限制等多种原因,文化遗产的存在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所以,对文化遗产的还原保护和传承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而数字化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展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创造了新的技术和物质手段,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文化遗......
-
〓 汉魏封授周边民族及政权首领的武官体制
在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有一套专门封授周边民族部落及其政权首领的官爵名号制度,它是一种通过爵位和职官的封授来对周边民族部落实施差异化管理的制度设计。从文献和官印、碑刻等资料来看,中原王朝封授给周边民族首领和藩属国官员们的职位主要有爵位体系和职官体系。对外臣爵位的封授始自先秦,而完善于西汉。职官的外封(由于其与中原......
-
〓 新版《审音表》公布后:我们如何读古诗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 颜梅华绘【语文笔谈】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野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新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已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有望作为新的国家规范颁布实施。笔者作为审音......
-
〓 王维禅诗二首蠡测
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
-
〓 唐代乡村社会的权力网络
乡村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民众的生活空间,研究古代乡村社会如何运转,是理解传统社会基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及民众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对于唐代的乡村研究,学界注意力相对集中于乡村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对于乡村社会内部“权力网络”的关注仍显不足。本文力图在前贤研究基础上,从结构变迁、运作模式、节点建置等角度对唐代......
-
〓 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
《潭渡黄氏族谱》明清徽州地区素以“文献之邦”著称,保存有“数以万计的文书,数以千计的家谱和数以百计的方志”。其中,文书是推动徽学兴起的重要支撑材料,而数以千计的家谱资料正成为推动徽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的文献宝库。明清徽州家谱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是由其独特性和重要价值决定的。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其一,明清徽州家谱体例完......
-
〓 国学漫谈:“袭常”的世界意义
有效地寻找渗透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国古代文化因子,是我们文化强国战役的重大任务,而这一重大文化因子就是“袭常”美德。 “袭常”就是因循常则而行动,因循行为的起码条件是以外在他者为第一思考的对象,具备对外在他者的敬畏心理,从而尊重他者,其源泉在“常”。“常”的内涵有两点:一、“常”是宇宙客观存在的常则,不是人认......
-
〓 天人相参:中国文化的智慧
近代以来,以“知识就是力量”为先导的启蒙理性开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思想基础,最大程度释放了人的生产能力与创造能力,带来了现代化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成为阻碍人类走向更高发展层面的巨大障碍。与启蒙理性驱动下形成的“征服自然”理念相比较,中国传统天人关系思维中的天人相......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