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砺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生存
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对诗意的追求是最显著的民族特征之一。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诗言志”首见于《尚书·尧典》,虽说它不一定真是产生尧舜时代,但它在先秦时代早已深入人心,且绝非仅为儒家一派所独自信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之言曰“诗以言志”,《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
-
〓 《画皮》的传播与意义转换
内容摘要:《画皮》从清代妻妾对比意味,到二十世纪善恶斗争主题,再到08年陈嘉上浪漫传奇式演绎,经历了相对完整的传播流程,其主题意义也相应发生着转换。那么对电影改编中所发生的主旨转移,应从文学传播角度做动态理解,以避免从本质主义思路对现代电影强加某种社会批判和道德教化使命。关键词:《画皮》;本质主义;意义转换作者简介:段......
-
〓 《论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本义考辨
毕宝魁 卞地诗【作者简介】毕宝魁,(1952-),男,辽宁铁岭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卞地诗,(1969-),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摘要】《论语》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本章又是孔子思想方法一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孔子十分关键。本文在总结前说基础上简明阐释其本义与......
-
〓 “二爷当家”——贾府管理与权力争夺的怪圈
摘要: “二爷当家”是贾府管理的一个怪圈,也是造成贾府陷入母子、父子、兄弟、妯娌等相互倾轧斗智的根结所在,贾府上下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在运转。笔者认为正是“二爷当家”这种糟糕的贾府管理模式,使得贾府权力争锋一步步走向了不可开交的地步。笔者试图从这一管理模式出发,来探讨《红楼梦》中的几个争议层出的问题,即贾赦贾政的关系、贾......
-
〓 欲扬忠良反“诲盗”——《水浒传》主题之我见
关于《水浒传》主题思想的研究 ,学术界众说纷纭 ,看似各有道理。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必须以一个确定的版本为基础才有意义。由于《水浒传》从史书记载、民间艺人流传,到各色文人手中加工润色,期间内容、主题变化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宋末元初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不同于元代水浒戏中的“水浒”,也不同于施耐庵(罗贯中)......
-
〓 中国历史景观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
历史景观地理的研究具有较为悠久的传统,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达比((H.C.Darby)、历史地理学泰斗卡尔·苏尔(Carl Ortwin Sauer)等人的论著中就已十分注重相关研究。不过在中国学界,历史景观地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景观”的概念传入中国,历史景观的研究才随之开展。邓辉在其论著及......
-
〓 论郑寅普著《阳明学演论》中的“朝鲜阳明学派”——朝鲜阳明学研究的诸问题
[著者]中純夫,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文學部教授。[譯者]石立善,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一、序言本稿的目的是:通過介紹鄭寅普著《陽明學演論》之第六章〈朝鮮陽明學派〉的内容,研討朝鮮陽明學研究上的諸問題。始於王守仁(號陽明,1472~1528)的陽明學,在王守仁晩年就早已傳入朝鮮,此事實已爲人所指明[1]。......
-
〓 三国叙事的流变与迷思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严格说来不是一个朝代,只是夹在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如果从黄巾作乱算起,其开端应定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但是从诸镇纷争到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名义上东汉朝廷仍还存在,一直延续到献帝延康元年(220)。所以,史学界通常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作为这一时期的起点,并以280年东吴......
-
〓 清初广陵词人群体考论
内容摘要:广陵词人群体是开启清词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但迄今为止学界对它尚缺乏基本的研究和准确的文学史定位.广陵词人群体是清代顺治末至康熙初年特定地域(扬州)词学活动引来的一次词人群体聚合,其领袖人物是短期到扬州任推官的文坛盟主王渔洋,引来大批文人在扬州聚集的是这样两项词学活动:社集酬唱与合操选政.这两项活动聚集......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一
南朝乐府·吴声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桕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只一晓!《读曲歌》是南朝乐府“吴声歌”中的一种。关于《读曲歌》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宋书·乐志》认为:“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刘)义康所作也。其歌云:‘死罪刘领军(领军将军刘湛),误杀刘第四(刘义康排行老四)”。陈代朝释智将则是另一种说法:“读曲歌者,......
-
〓 国学漫谈:用之有节
在生态伦理方面,儒家不仅提出了“取予有度”的责任律令,还提出了“用之有节”的行为规范,从而确立了节用的道德责任。儒家并没有系统创建过节用责任伦理学说,但是从两方面阐发了相关理念。一方面是为政之道的节用责任伦理。谈到治国方针时,孔子指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朱熹在《论语集注》把这段话理解为敬事......
-
〓 从《红楼梦》中演剧考证
纵观《红楼梦》,贾府乃“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每逢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或庆功贺喜之日,都以演戏来助兴,而且在平日谈话中、酒令中、谜语中都以运用戏曲典故、戏曲曲词为妙,故文中涉及到大量的戏曲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在刻画人物、叙述故事、表达主题、烘托环境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康乾盛世演剧盛况......
-
〓 吴应箕的文学史观
内容提要:吴应箕既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对诗文的源流本末有着很强的自信。在立足晚明现实的基础上,在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入地思考之后,他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发展观与继承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诗学理论价值。关键词:吴应箕;文学史观;发展观;继承观作者简介:章建文(1967—),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 汉魏封授周边民族及政权首领的武官体制
在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有一套专门封授周边民族部落及其政权首领的官爵名号制度,它是一种通过爵位和职官的封授来对周边民族部落实施差异化管理的制度设计。从文献和官印、碑刻等资料来看,中原王朝封授给周边民族首领和藩属国官员们的职位主要有爵位体系和职官体系。对外臣爵位的封授始自先秦,而完善于西汉。职官的外封(由于其与中原......
-
〓 贺麟的文化史观
内容提要:贺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他建构了较为成型而且成熟的文化哲学体系。本文结合贺麟的著作(侧重于1949年以前),从“人与文化”、“历史与文化(古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西)”、“赫然名家的‘新心学’”四个层面梳理其文化史观。关键词:贺麟;文化史观;新儒家;新心学作......
-
〓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云:“方立(按:当为宋葛立方)有《归愚集》,已著录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惟晏殊晏几道。”可见,晏氏父子之词在宋时已经大有名气。而世人对二晏词的研究,也是精彩纷呈。对于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问题,前贤已有相当精辟之论,如叶嘉莹先生《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的地位》(收入《灵谿词说》)、《大晏词的......
-
〓 顾农:略谈四书五经
按照传统的书籍分类法,传世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最重要的是经部,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研究这些经典的学问称为“经学”,从事经学有成并能指导生徒的学者则称“经师”,都一向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经部书中又以“五经”和“四书”最为基本,这里洋溢着儒家先贤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智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例如下列三点就......
-
〓 《国风》中“鸡”兴象探微
在诗学领域中, 《诗经》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不单单在于它“ 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 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l[] , 更多在于荤端于孔子而形成于汉代的儒家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 诗三百” 在被经学化后的千百年中, 常为经学家们所穿凿附会, 以致政治伦理说教每每掩盖了诗的真正意蕴。本文试图从民俗学角度观照《......
-
〓 汉代士人民间慈善行为论析
孔子说的“仁者爱人”,本质上是一种慈善观念。儒家的慈善“仁爱”观念经孔门后学,特别是孟子等人阐发,到汉朝时已逐渐被世人接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这一思想更为深入人心。 汉代士人是儒家文化的接受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原始儒学的实践性格使他们在践行慈善事业上毫不逊色,当代学人更多关......
-
〓 文学吟诵与诗人杜甫
传统的文学吟诵,呈现三大特征:按照不同文体自身的要求吟诵,文有文的规则,诗有诗的规律,读法本来就是依据不同文体特点和实用要求来确定的;调由心生,表达心声流露真情的“言”是“文学”吟诵的依凭,它要求依字行腔,按义体情,声情一体,抵制过度的“乐音”化和单纯迎合美听的倾向;重视文学吟诵原本的“教化”与审美的功用,尤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