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公考述
枣庄广播电视台周公旦是周文王之子,初封在周,爵位是“公”,故有“周公”之称号,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儒家推崇的圣人之一。他的后人继承他的封邑和爵号,沿用周公之名,故后又有很多位周公。现在网上介绍周公的内容很多,但是都笼统简略,既不注明文献出处,也不做深入分析、考察其说的可信度,只相互抄传,辗转稗贩,以讹传讹者时时有之。......
-
〓 专家论坛:朱子学的海外传播及其意义
南宋时期,朱熹在闽浙赣交界的武夷山地区开展文化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活动,形成了著名的朱子学派,其影响遍及东南诸省。此时,朱熹的《四书集注》被钦定为科举的教科书和考试的标准答案,其学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上升为官方哲学,成为近古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方式,影响中国社会600多年。朱子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成......
-
〓 从古代文论的“气感说”看文艺的生命激活
【摘要】“气感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它从天人一体,互相感应的角度去看待文艺与宇宙的关系,主张在人与自然界的亲和与感应中去吸取文艺的生命精神。“气感说”是从中华古老的原始思维中生发出来的,由于它具有很深的文化蕴涵,故而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精神与创作原则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今天也不乏其启迪意义。【关键词】“气感说”......
-
〓 《秦始皇两到孝感始末》辨正——与周厚强先生商榷
2008年《世纪行》12期发表了周厚强先生的《秦始皇两到孝感始末》一文,笔者以浓厚的兴趣拜读了周先生的大作,感慨良多,对文章刻意立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历史混乱不敢苟同,愿与周先生商榷,旨在辨正错误,还原历史。一、地名使用应遵循约定俗成惯例读周先生《秦始皇两到孝感始末》的第一感觉是:周先生有了新发现,秦始皇两次到孝感来了!仔......
-
〓 秦讳“正”为“端”始于二世元年说
作者简介:张小锋,历史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关于秦讳,学者已做过较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歧异和模糊之处。笔者拟以出土简牍资料为中心,并结合传世文献,对此做一探讨。不妥之处,祈望方家学者指正。对于秦讳,目前学界大体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秦讳楚为荆、讳正为端、讳胡为夷;另一种则认为,秦并......
-
〓 《史记》中五帝及禹的世系考辨
内容提要:《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中记载了五帝的世系和禹的世系,司马迁的主要根据就是《五帝德》和《帝系姓》,这两篇今都保存在《大戴礼记》中。但是这两篇中关于五帝和禹的世系问题很大,漏洞很多。其中黄帝、帝喾、帝舜实际上是一人的分化,其所记五帝已经不可靠;另外的一些人名如蟜极、敬康、句芒、穷蝉等,多是从古籍中截......
-
〓 论元代道教与文人画审美精神
一元代道教盛行,文人们多受其影响,有的还加入了道教。元代也是文人画兴盛的时代,文人画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的发展终于确立了在画坛上的主流地位。元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与道教的密切关系,表明文人画与道教的兴盛有共同的时代因素和内在的精神联系。 开创了元代以文人画革新院体画风气的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在家道人、太上弟子......
-
〓 《画皮》的传播与意义转换
内容摘要:《画皮》从清代妻妾对比意味,到二十世纪善恶斗争主题,再到08年陈嘉上浪漫传奇式演绎,经历了相对完整的传播流程,其主题意义也相应发生着转换。那么对电影改编中所发生的主旨转移,应从文学传播角度做动态理解,以避免从本质主义思路对现代电影强加某种社会批判和道德教化使命。关键词:《画皮》;本质主义;意义转换作者简介:段......
-
〓 论《红楼梦》凡例楔子第五回为曹雪芹所作——著作权归属曹雪芹
在网上看到一些否定曹雪芹《红楼梦》著作权的言论,气愤不过,特作此文,是为申辩。把凡例楔子第五回连贯起来看,发现此三段意义相通关合,照应呼应。作者借写凡例楔子第五回透露暗示自己很多信息,另有别意。如有关题名旨义、著作权问题、成书情况、写作缘起、写作目的、个人精神状况、个人家庭等。总之,信息密集,情况多多。因为只有此三段与......
-
〓 词学理论研究与信息科技
一、 前言現代資訊科技發達,對人類生活造成深遠的影響;而古籍數字化,則使我國的學術研究,起了重大的變化。用模數轉換器將複雜多變的資訊,轉換為可以量度的數字和資料,建立適當的數字化模型,再轉變為一系列二進位碼,引入電腦內部統一處理,這個便是數字化的過程。數字化通常將連續變化的輸入,如圖畫的線條或聲音信號,轉化為一串分離......
-
〓 静坐:修身养德自省增慧
“无事此静坐,春来草自青,”此诗句中所描绘的那种自然、静谧之境,常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静坐”似乎是诗人们的共同向往——王维诗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太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苏东坡诗言:“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其实,“静坐”并非只是诗人的专利,从儒释道各家对其的态度中,我们可品出中国......
-
〓 官书和私记:尤应重视的文字史料
历史一去不返,今人要了解过去,只能依靠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实物遗迹以及口头传说等,这些可统称为史料。可以说,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在各类史料中,文字史料是数量最多、包罗最广和内容最丰富的,治史者尤应高度重视。这里专就文字史料略加阐述。随着历史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由政治史拓展到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等,文字史料的......
-
〓 “中断性”语境下的儒学发展“三期说”
内容提要:以往对于儒学史的研究大多是在时间一维的线性思维模式下展开的。无论是“三期说”,还是“四期说”,所强调的都是儒学义理间的“连续性”。笔者在此提出了“中断性”研究视角的概念,并且认为,儒学史是在“连续性”与“中断性”的相互纠葛下完成的。当然,以“中断性”为视角治儒学史并非意在否定“连续性”的研究,而是意在为儒学史......
-
〓 天水换新天,古史见新颜——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学术贡献述略
漆侠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在50余年的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他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尤其是在辽宋夏金史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视野广阔,造诣精深,著述宏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堪称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史学大家,也......
-
〓 鲍照美文 殊以动俗——纪念中古大诗人鲍照逝世1550周年
鲍照这种眼光向下、虚心学习的态度教育了一批又一批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当时就有一位曾经当过一阵子和尚的诗人汤惠休(休上人)同鲍照一起努力学习民歌,大写通俗的抒情诗,产生过很大影响,这就是《诗品·下》里说的“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以动俗。”这样的“美文”在齐梁时代大行其道,终于发展为风靡全国的宫......
-
〓 玄学思潮与魏晋诗坛关系的动态考察
作者简介:陈道贵(1962-),安徽合肥人。1998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魏晋玄学思潮对其时诗歌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已成为古今绝大多数论者的共识。而当论及具体问题,如玄言诗起源、玄学思潮影响诗歌创作的途径与表现等,则不乏仁智之见,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故本文拟对玄学思潮......
-
〓 另一个汉高祖和他的发妻
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本文所说的“另一个汉高祖”也姓刘,常被称为“后汉高祖”,名叫刘知远。不过,此“后汉”不是《后汉书》所称的东汉,而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后汉是史家的称呼,当初刘知远改的国号就叫“汉”,其庙号为“高祖”,所以他是不折不扣的另一位“汉高祖”。 据史书记载,刘的先祖是沙......
-
〓 文化交流: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清道光时的出口瓷器最早标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的世界地图(约绘于1542年)写有阿拉伯文的长沙窑瓷器 作为中国人,如果我们像“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那样来审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世界历史的话,那么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最引人注目的人类活动之一。这条海上航线从公元前200年开始出现之后,不仅没有被无数个翻天覆地......
-
〓 一代鸿儒
忘忧草(一)千里的古蜀道,应该是中国最难走的道路。刘炫怎么也想不到他会从这峭壁上开出来的古蜀道上走过——一介书生,披枷戴锁,千里跋涉。然而这个书生却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他是有隋一朝最大的知识分子,天下闻名的经学大师。屈辱已经受尽!委屈已经尝尽!尊严已经丧尽!现在还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孔子说:“士志于道。”孟子说:......
-
〓 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
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素食又称“蔬食”,《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