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争鸣·邢文:北大简《老子》辨伪
编者按邢文先生的这篇文章,从形制、书法诸方面论证北大简《老子》之伪。本刊于“国学争鸣”栏目刊出此文,意在欢迎读者关注的同时,期待北大简《老子》的整理者以及研究者对邢文的质疑作出回应,就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我们相信,正常的学术争鸣,对于学术健康发展是有益的。这也是本刊一贯的态度。四年前,我在《浙大藏简辨伪》上篇(2012年......
-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中西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
为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邀请中国沈阳师范大学的师生在2016年萨姆·沃纳梅克戏剧节上演绎汤显祖的《牡丹亭》4分钟选段,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因此开始真正的“合作”。Cesare de Giglio摄2015年7月,中国芭蕾舞团应纽约林肯中心邀请,首次在美国上演芭蕾舞剧《牡丹亭》。新华社记者......
-
〓 试论成都老茶馆的“龙门阵”叙事结构
摘要:茶馆各处皆有,唯成都老茶馆别有风情;叙事随处可闻,唯“龙门阵”独具特色。本文试从民间叙事的角度,分析成都老茶馆中龙门阵的叙事结构。关键词:成都;茶馆;叙事;龙门阵中国的“国饮”——茶与咖啡、可可“三足鼎立”,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林语堂在他的《吾国吾民》中,谈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时,有一节专门写到国人与茶的关系,他说......
-
〓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罗贯中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然而,长期以来,对罗贯中的研究却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别的不说,光是他的籍贯问题就是一个——久悬不决的疑案明清两代,有关罗贯中生平的记载寥寥可数,而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抵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说法:1.太原人,即今山西太原人。主要见于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
〓 文艺新视界:强调中国戏曲美学的必要性
戏曲与西方舞台艺术在演绎故事、创造人物、传达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共同点,但在审美风范和表现方式上又有很大差异,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
-
〓 析阮元金石学成就之因——以《山左金石志》为例
孟凡港,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0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阮元〈山左金石志〉研究》。 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培华 通讯评委:北京大学教授 漆永祥 山东大学教授 刘心明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扬州人。乾隆五十四年(178......
-
〓 《易数钩隐图》作者等问题辨
内容提要:自南宋时起,《易数钩隐图》一书的作者就有二字与二籍贯的争议。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辨。得出北宋有二刘牧、前刘牧著《易数钩隐图》、黄黎献为之续补等结论。最后指出,彭城刘牧的道学思想应当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词:易图;刘牧;宋明理学作者简介:郭彧,原名郭宝彧,男,1941年12月出生。在沈阳读书,做过中学......
-
〓 严复:西学家?中学家?
一直以来,严复都被视为西学家。梁启超赞誉他为“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蔡元培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作为西学家,严复对西学的介绍、宣传和翻译引起了社会轰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问题的关键是,宣传西学是否证明严复的思想以西学为价值旨归,与中学无关?笔者以为,从严复宣传、介绍西学的初衷和......
-
〓 孙玉文:如何理解古诗文中的植物词
古代诗文中有大量植物词,比如《诗经·豳风·七月》第六章:“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其中“郁、薁、葵、菽、枣、稻、瓜、壶、苴、荼、樗”都是植物词。再如,《论语·阳货》中,孔子说,学习《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王逸《......
-
〓 沧海桑田曾见证蕴华含英到如今——文物智慧略说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是一卷放映中的胶片,那么最能让我们短暂倒带、回望过去时光的应该就是文物了。文物,既是漫漫时间长河中遗留下来蕴含人类智慧的珍珠,又是勾连两个时代唤起今人真挚情感的桥梁。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的人生经历是有限的,而文物却能让我们悠游五千年,感悟人与人之间丰富情感,纵横九万里,体味九州风物四方民俗。......
-
〓 《论语》“不有祝鮀之佞”章本义辨析
【内容摘要】孔子“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一语历来解说纷纭,本文从语法、社会背景、人之常情等几个方面辨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对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一句做出全新的诠释。从而使这句话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关 键 词】祝鮀之佞;宋朝之美;难免今之世【作者简介】毕宝魁,(1952-),男,辽宁铁岭人,研究......
-
〓 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关于本体之建构
【内容摘要】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存在,否则,不仅宇宙没有了根据,人生也会失去价值。在他看来,“虚寂”而“生化”乃本体之根本属性,而“本心”既“虚寂”又“生化”,故“本心”即......
-
〓 从校训看中国大学的价值追求——关于“211工程”高校校训的分析与思考
大学校训是大学针对组织内部全体成员制定的具有导向、激励作用的语汇,是大学培养专业人才、探索高深知识、进行社会服务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一所大学对自身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价值认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实事求是”……这些承载着办学理想与价值追求的经典校训,不仅为一代代高......
-
〓 浅谈徐中舒先生学术思想的源与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徐中舒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国内著名学者对他的评价,是对于徐先生一个概括性的整体把握;第二部分阐述和分析了徐中舒先生学术思想的“源”,着重强调了桐城学派、王国维、梁启超、李济、傅斯年等人对于徐先生学术思想的形成和确立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徐先生学术思想的主要特点—......
-
〓 “重金收买”与“离间计”在秦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讨论秦朝统一大业的完成,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如:既可以从长时段的角度来讨论,就是汉初政论家贾谊开创的视角,注意“奋六世之余烈”的延续性,也可以从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即位后的局势入手展开探论;既可以从战略布局的宏观层面、也可以从战术运用的操作层面来展开研究。本文讨论问题的时段,设定于秦王政吞并六国的攻坚战时......
-
〓 郝红暖:慈善理念的近代转型
中国传统慈善理念以“养济”为主,直接向各类弱势群体提供衣食救助。养济院、育婴堂、普济堂、粥厂、栖流所、留养局、全节堂等多是秉持这一思想。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西方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发现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在注重“养”的同时,忽略了“教”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教养并重”“教养兼施......
-
〓 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
简介:本文为作者的君臣关系系列研究之三,之一的《“圣相”李沆》已刊于《文史》第52辑,之二的《“平世之良相”王旦》已刊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编《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学研讨会论文集》。包括本文在内,以上文章的日文版,均收录于《宋代的皇帝权力与士大夫政治》(东京汲古书院2001年版)。另外,本文亦为2004年“澶渊之盟一......
-
〓 “鸡”:字里面有学问
《说文解字》:“鸡, 知时畜也。”《玉篇》也说:“鸡, 知时鸟。” 古代农耕社会, 寻常百姓家没有计时器, 也许正是鸡能啼晨给农家带来方便的缘故, 鸡才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鸡,鸟纲,锥科家禽。远在游猎时代,鸡就和人生活在一起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鸡”字就有十种以上的写法。图1、图2似鸡侧视状,图3为鸡正立而头朝左状......
-
〓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诠释理路
内容摘要:在日益成为哲学界“显学”的西方诠释学的冲击下,国内哲学界进行着积极的回应和有益的探索。但是,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当务之急并不是与西方诠释学的“接轨”,而是清理本有的学术资源,进而确立合理的研究方法。通常来讲,治中国哲学史可采用两种理路:一种是“外在诠释”,所强调的是时代背景与哲学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种是“......
-
〓 文学史料的归纳与解读——元代至明初小说戏曲中白银的使用
内容提要:元代至明初,朝廷明令推行纸币,禁止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然而,在这一时期的小说戏曲中,白银在日常生活和交易中的使用却随处可见。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表明朝廷禁令对官民的实际约束力相当有限。由此可见,以小说情节中人们广泛使用白银来证明《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未必可靠。而注意朝廷律令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更值得研......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