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志远与《法华传记》的著作时代
释志远,《宋高僧传》有传,为天台宗五台山系的一个并不特别出名的高僧,然其故事又见于《广清凉传》和《法华传记》,其间详略细处有异,故有予以考查的必要。唐人僧详所著《法华传记》卷三讲解感应第七之二江南释志远十可谓最早的记载:释志远,俗姓宋氏,江南人也。早丧其父,孤养于母,承顺颜色,朝夕无违。天性聪利,颖悟法华。生年十八,启......
-
〓 论女娲神话的流变
内容摘要:神话在文明时代经由不同意识的加工而衍生不同的意象。女娲神话在秦汉公共政治意识玩味中生成了具有补天和造人功能的“圣王”形象;在唐宋诗性玩味中,结合“寒士体验”又生成表征私人化情怀的“顽石”意象,成为《红楼梦》贾宝玉的性情基础。从圣王故事到顽石意象,显示了女娲神话之意义由公共政治领域向私人情感领域的流转,在神话流......
-
〓 赋《诗》:“德”与“礼”的双重言说
翻阅有关春秋时代的典籍,各类文本中被反复征引的典籍中,频率最高的是《诗经》。 对春秋时代社会经验的记录,最重要的典籍是《左传》和《国语》。从史料看,春秋之时除周王朝外,鲁国和晋国是当时的文化大国。我们不妨以有关晋国的记载为例,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下《诗经》在当时的普及程度。《左传》所载晋国的公卿大夫中在......
-
〓 许嘉璐:国家祭拜的力量
一 拜祭先祖,其来有自。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文字的证明,延绵至清末,始终未断。辛亥革命后,仍然保留了其中有些祭典。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这种演变,很难说是进步还是退步,它是适应不同时代的结果。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 炎黄文化成型......
-
〓 博明万事为子——子学的性质及在当代的新开展
自《隋书·经籍志》以后,中国传统的典籍或知识体系分经、史、子、集四部,然早在《汉书·艺文志》就已有“诸子略”。虽然晚清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仿照近代西方学制而分七大学科,但还是参考了传统知识分类的体式,将四部之学厘定为独立的学科,保留“子学”而隶属文学科。随后,由于当时学界倡导“子学即哲学”的主张......
-
〓 国学博士论坛:君统、宗统与家国关系
博士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彭永捷 通讯评委: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沈长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钱 杭 与现代社会国与家在概念与功能上的简单二分不同,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基本社会单位的。家族比家庭复杂得多,它除了兼有家庭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家庭所没有的事业性质,承担着家庭所不能担负的社会功能,比家庭更强调延续性,等等。古......
-
〓 秉持修己安人、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着力建构新的世界化儒学
哲学总是在回答时代问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今时代,儒学发展面临诸多必须正视的时代挑战和应当解决的现实问题,诸如东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动力与目的问题,东西方社会新一代面临的多元价值冲突问题,现代国家治理方式多元化及其国际整合问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恶性利益追逐与市场竞争问题,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冲突问题,人类未来走向......
-
〓 国学漫谈:容庚与青铜器辨伪
容庚先生(1894—1983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1926年被聘为古物陈列所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鉴定清廷所藏青铜器。其辨伪实践即始于此。1941年《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标志着其辨伪思想的成熟并形成系统建构。他的辨伪成果代表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青铜器辨伪的最高水平。容庚擅长于文献考据,重资料的排比......
-
〓 简论儒家生命伦理学“四原则”
文摘:儒学能否复兴的关键取决于其理论的解释力,对现实的建构力,以及其对西方文化的比较优势等三大方面。本文尝试的是在生命伦理学和医学领域中探讨儒学的解释与建构力,以及其比较优势。(1):“由大量相互冲突的初始原则构成的”西方生命伦理学,当其被拿来并原封不动地进入中国临床医学,且成为中国临床伦理活动的指导原则时,必会引发诸......
-
〓 “辩证之美”与“散点透视”——北大简《老子》再辨伪
南京大学李开教授《关于北大简〈老子〉的辨伪》的商榷文章,就竹简辨伪与汉字书法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意见。现就商榷中提出的三方面问题,试作回应与澄清如下。 简长与竹简形制辨伪李开先生正确地指出郭店楚墓竹简多长短不一的现象,对我《北大简〈老子〉辨伪》一文的形制辨伪之说,作出了必要补充。作伪与辨伪,向来有着多种层......
-
〓 “治大国若烹小鲜”献疑与三释
内容提要:《老子》第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历代注释家多认为是讲述治国之道,但在注释和理解中存在着疑义和偏差。实际上在“治大国”和“烹小鲜”之关系上存在着可能的“异质同构”的三重解释关键词:老子;治大国;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通行本《老子》第六十章中的一句话。历代注释家多认为是讲述治国之道。并由此也言说老......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互性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笔者认为,相对于西方文化强调主体自我价值的特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强调从不同主体的相互性视角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而......
-
〓 文论之苑:少数民族抗战文学的审美向度
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无法避免的文明痼疾。它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宁静,暴力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秩序。战争以其极端化和残酷性考量着人类的肉体和灵魂,而战争文学的书写,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内在心性。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但同时,也是一个屡遭战火的国度。尤其是日本法西斯的悍然入侵,将全体中华儿......
-
〓 面向世界的儒学:“六经”的价值伦理
面向世界的儒学——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前瞻·编者按· 由国家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The 7th Session of the World Confucian Conference)将于2015年9月27日至29日,在山东省曲阜举行。届时,在这个国际化的儒学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上,将有......
-
〓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
十六世纪欧洲人的航海罗盘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的船 编者按:欧洲古代文明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500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16世纪有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荷兰,19世纪有“日不落帝国”英国。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既是世界大国,更是海洋强国......
-
〓 女性学者的红学研究:《红楼梦》作者问题再思考
《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重要命题。小说开卷第一回(甲戌本)有一段“作者自云”的文字,“(空空道人)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
-
〓 史海钩沉:清代女性结社考论
清代最显著的女性文学创作现象莫过于结社蔚然成风。这些女性诗社多数有自己的名称、诗作主张、日常规范的社事活动;诗社成员在业师或诗社领袖的奖掖支持下进行文学创作,由其评点作品、裁定名次;成员之间亦经常唱和往来,切磋诗艺。通过结社,女性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知名度也随着社事活动得到提高,并且渐次构建了由家庭到社会的交......
-
〓 国学博士论坛:章太炎论经子关系
黄燕强,男,武汉大学国学院2011级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章太炎诸子学思想研究》。 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 吴根友 通讯评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方勇 复旦大学教授 李若晖 经子关系与经史关系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章太炎对这两个命题均有所论述,然......
-
〓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的“多面性”解析
曹操高陵出土石牌等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发掘以来,社会各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时至今日关注此事的学人仍有一些不解之惑,并主要集中于2号墓表现出的“多面性”或者说是“两面(重)性”的问题,如墓葬规模是帝陵或是王陵?埋葬礼俗是厚葬或是薄葬?墓葬特征体现出的是汉家礼俗或是魏晋文化?本文围绕这些问题略作解析。 安阳西高穴发现......
-
〓 郑林华:“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之本义与引申义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名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可以说,毛泽东对司马迁这句名言的解释已经深入人心了,世人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